<p>沈从文笔下的“茶垌”,自从改了名,叫作“边城古镇”之后,我的心便一年紧似一年,生怕脚步太慢,又只能遗憾地跟在“大开发”之后。其实茶垌处在“鸡鸣三省”之地,改名为“边城”并无不妥。但是在改名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往往蕴含着一个“大动作”的开启。</p> <p>这次运气不错,总算赶在了在大刀阔斧的“开发”之前,尽管序幕已经拉开。</p> <p>关于茶垌,沈从文的描述早已深入人心:“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p><p><br></p> <p>茶峒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始建于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这个偏僻山区的小集市,曾是古代西南官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商贾云集,来往船只络绎不绝,物资充沛,故而也是清王朝镇压湘黔苗民起义的军事要塞。</p> <p>流经茶垌的清水河,沈从文称作“白河”,是酉水最大的支流。她从南方的贵州省流过来,穿过小山城向北方流去,在保靖县境内汇入酉水。河的左岸是重庆的秀山县洪安镇,右岸就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边城茶峒古镇,河上由洪茶大桥连通。</p><p>清水河两岸长满了青翠欲滴的竹子,傍晚山风吹来,会发出沙沙的响声。青石板路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画如诗。</p> <p>“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p><p>沈从文笔下的一抹青绿,依然清晰可见。</p> <p>在翠翠的码头,我要是坐十分钟的“拉拉渡”,就到了对面的重庆;我也可以荡十分钟的游船,到上游的贵州。</p> <p>理想中的翠翠,</p><p>只能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一样,</p><p>存在于艺术空域。</p><p>“喝过做多地方的酒看过许多地方的云”的沈从文,爱得轰轰烈烈的沈从文,婚姻生活却是一地鸡毛,妻子张兆和一辈子都没有走近他。想到这里,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下面四个字:</p><p>抵啎终老!</p> <p>真正了解沈从文的,却是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她写的句子被刻在沈从文的墓碑上:</p><p>“不折不从,亦慈亦让;</p><p>星斗其文,赤子其人。”</p><p>这16个字,发人所未发,正是公认的沈从文盖棺之论。</p> <p>所以,那位白塔下唱情歌的傩送二佬,最好永远不要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