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去太公湖景区游玩,在一湖边的木桩上发现了一种金灿灿的东西,应该是真菌类,但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它鲜艳的色彩吸引了我,饶有兴趣的赶紧拍了几张。回到家后我把它发到头条上去咨询,有朋友指点,说是桂花耳。于是我赶紧去网上求证。果不其然,真的是桂花耳。非常感谢头条上的友友。<div><br><div> 下面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吧。</div></div> 桂花耳 ——别名:桂花菌(云南) 。真菌门、层菌纲、花耳目、花耳科、桂花耳属。 形态特征:<div> 桂花耳子实体微小,匙形或鹿角形,上部常不规则裂成叉状,橙黄色,光滑,干后橙红色,不孕部分色浅。子实体高0.6-1.5cm,柄下部粗0.2-0.3cm,有细绒毛,基部栗褐色至黑褐色,延伸入腐木裂缝中。担子二分叉。孢子两个,光滑,无色 ,椭圆形近肾形,初期无横隔,后期形成1-2横隔,即成为2-3个细胞。</div> 生长习性:<br>春至晚秋,生于杉木等针叶树倒腐木或木桩上,往往成群或成丛生长。<br> 经济价值:可食用。<div> 此种子实体虽小,但色彩鲜艳,便于认识。该种属含类胡萝卜素等。往往生长在食用菌段木上,被视为"杂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