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乡红色游

水木清华

<p>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p>红色来之不易,我辈需要珍惜。</p><p>英雄的内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没有他们的英勇献身就不会有今天美好的生活,现在我们仅知道1868名英烈的名字,更多的无名英烈则默默无闻长眠与此。</p> <p>1927年10月,中共濮阳县委第一届委员会在内黄县(当时属于濮阳县)千口村成立,这是成立时的旧址,内黄县第一个共产党员赵纪彬家的老宅。</p><p>1927年,赵纪彬和李大山在千口村、井店一带活动,在井店高等小学校组织知识分子成立读书会,宣传革命理论,揭露土豪劣绅的罪恶,点燃革命火种。</p><p>借用教师的身份,赵纪彬、李大山在读书会的知识分子中发展了赵子云(千口村)、刘汉生(千口村)、王从吾(化村)、王卓如(化村)、蔡兆麟(化村)、平杰三(井店)、喻屏(郭祝三,井店)、石遇英(李士英,井店)几名党员,同时建立了井店、千口、化村三个农村党支部。到1928年底,在南部沙区的20个村庄里建立了支部,发展党员150人。</p> <p>时间长了,房子有些破旧了。</p> <p>这是千口村的千年古枣园,枣园内树木郁郁葱葱,茁壮的生长着,虽历经沧桑,却屹然挺立在沙区的土地上,春天开花,引来无数蜜蜂采蜜;秋天结果,把最具营养的红枣贡献给农民,这些枣树仿佛是在告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生活中有点儿困难不是啥,不要怕,当年侵略者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砍我伐我十万余株,我还不是一样挺过来,还不是照样抽枝发芽?还不是照样开花结果吗?</p><p>在枣园里,偶遇一棵千年枣树,由于岁月的侵蚀,树木从在距离地面一米处有一个窟窿,从窟窿望里看,只见从此处向上约有一米多长都只剩下外面一圈木质部和树皮了,然而整棵枣树上结满了果实,一个个青枣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一个个宝石被人悬挂在树上,枣树的生命力真强呀!历经劫难去生生不息,这不正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吗?战火只能摧毁我们的形体,却改变不了我们积极昂扬奋发图强的内心。</p> <p>这个老民宅,见证人当年纷飞的战斗,当年英雄的八路军和枣乡儿女在此多次和日伪军激战,至今门口上仍然布满弹痕,当地年长的老人依稀记得,杨得志司令员就在此处和日伪军战斗过。</p> <p>  温氏祠堂</p><p>温邢固“二·一五”革命纪念地。</p><p>温邢固“二·一五”革命斗争,是党在濮阳、内黄地区,领导农民运动的历史壮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p><p>很难想象,温氏祠堂曾经是1929年内黄县农民革命起义的地方;很难想象,冀鲁豫军区、党委、地委、分区等领导机构和后勤单位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都驻扎在千口村、化村、后河这些沙区。很难想象,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是时候仍然积极工作,在争取和瓦解伪军、收集情报、传递文件、护送党政军过路干部、采购军需民用物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年多的时间,建立了统战关系,争取了王天祥、杨惯一起义,接送党政军干部4000余人 ,护送了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等国家领导人,采购了子弹200多万发,还有大量的医药、油墨、棉花、染料、食盐的军需物品。</p> <p>尚庄,抗日军民被服厂旧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