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柬排雷 -- 勇当“开路先锋”

WJ 7213

<p><br></p><p>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南海舰队鱼雷快艇 11 大队是五十年代初我国最早组建的四支鱼雷艇大队之一,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参加过 1965年“八六”海战,并且是一支有战功的部队,“英雄快艇”就诞生在这个部队。她是南海粤东地区的拳头尖刀部队。</p><p><br></p><p>1975年底,该大队接到海军总部赋予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 赴柬埔寨湄公河执行排雷任务。</p><p><br></p><p>柬埔寨王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 1 世纪建立了统一的王国。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柬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磨难。</p><p><br></p><p>经过红色高棉的奋斗努力,1975 年 3 月 29 日,美国、南越军队开始从柬撤退。</p><p><br></p><p>1975 年 4 月 17 日,柬埔寨全国解放。红色高棉获得了执政权。1976 年 1 月颁布新宪法,改名为民主柬埔寨。</p> <p>战争给这个地处中南半岛的国家在恢复经济和国家建设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除了依靠本国努力,诸多问题需要得到国外的援助和支持才能逐步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困境。</p><p><br></p><p>柬埔寨国内最主要的水路湄公河因战争封锁航道而布在河中的水雷尚残存未爆,阻碍了通航,影响了经济的发展。</p><p><br></p> <p>1975 年 8 月应柬埔寨政府要求,我国政府答应柬方的要求,负责清除湄公河中残存未爆的水雷。</p><p><br></p><p>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 4909 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经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p><p><br></p><p>经海军迅速组织和落实,决定用鱼雷快艇投放深水炸弹的方式排雷。</p><p><br></p><p><br></p> <p class="ql-block">11大队受领任务后,在大队长郑智生、政委李德明组织下,以副大队长杨汉文(兼支部书记)为领队;迅速组织落实各项援柬排雷任务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上级要求,11 大队依照出国作战的要求选派人员,并依据兵员的政治面貌、业务素质、家庭成员结构,身体素质等情况,在全大队范围内筛选了 53 名官兵组建了援柬排雷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立即抽调了现有装备,组建 4 艘 123 B 型鱼雷艇,并着手研究制定改造装备方案,进行岸上和海上实际测试等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为安全圆满地完成排雷任务,海军专门调拨了沉-5 型水雷和技术人员到 11 大队进行海上模拟实验。通过使用快艇和小中型运输船,采用不同速度反复多次进行海上实际测试。</p><p><br></p><p>依据测试结果测算出本次排除水雷的安全系数仅为 75%。</p><p><br></p><p>使用深水炸弹排雷,在当时我国人民海军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战例,充满了极大的危险性。加之,当时柬埔寨国内局势仍然动荡,排雷组人员亦面临人身安全风险。</p><p><br></p> <p class="ql-block">经战前教育和动员后,全体排雷组官兵都写下了决心书,并留下了遗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 年 3 月 19 日这一天,改装后的 4 艘123B型快艇整齐排列停靠在码头,援柬排雷人员上艇进行出海前备航备战的各项检查......完毕后 12:30分,编队总指挥杨汉文副大队长下达了起航的命令,各艇悬挂在桅杆上的 Q 字黄色信号旗随着一长哨声立即降下,快艇解缆依次鱼贯而出离开了海门基地。码头上没有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整个过程与平时基本同样,战友们向过去挥挥手道别,踏上了生与死的征程,勇敢的向未来跑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艘鱼雷艇由广州海运局的“大宁”号万吨轮,从广州黄埔起航,运抵柬埔寨磅逊(现叫西哈努克)港。排雷使用的深水炸弹由“长明”轮同时到达。</p><p class="ql-block"><br></p> <p>排雷人员于 4 月 2 日全部乘机抵达柬埔寨(金边波成东国际机场)。并立即现场组织实施排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柬埔寨国内局势仍处在动荡之中</b></p><p><br></p><p>排雷组乘机到达金边时,波成东机场上被击毁的飞机残骸仍散落在机场周围,公路上被击毁的汽车、整个城市杂乱无章,垃圾堆积,臭气熏天,战争带给这个国家的惨景随处可见,虽解放了近一年的时间,但仍无居民居住,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和一所孤儿院,仍然实行配给制,食品短缺,经常看到当地警卫人员用香蕉树芯和生芒果充饥。</p><p><br></p><p>军人除了担任国家机关和极少几个外国使馆的警卫外,巡逻部队还背着枪打扫街道卫生。晚上时常听到远处传来的枪声,也常接到我驻柬使馆“某地发生枪战”的通报。柬方要求排雷组“白天不能到处走动,晚上不能出门”。排雷组的集体活动,柬方不仅派出武装车辆和人员随队警卫,还在沿途布置警卫岗哨。回国前夕,我国停靠在西哈努克港码头上卸货轮船,因附近发生枪战,来不及收缆就砍断系船的钢缆,紧急离开了码头。</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排雷过程中充满了极大的危险性</b></p><p><br></p><p>排雷组到达排雷区后,按照排雷方案,分成先高速引爆(55 节)后投弹引爆两步进行。为了确保安全,要求全体艇员排雷时必须头戴安全帽,身穿防护服和救生衣,耳朵堵棉球,脚下垫碰垫或海绵。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指挥组决定第一步高速引爆时,在保证快艇正常航行的前提下,每艇减少两名舱面人员出航,但谁都不同意留下。</p><p><br></p><p>虽然各艇长强行点名留下两人,但出航前,被点名留下的同志都早早上艇备航,无论领导如何劝说都无一人下艇,最终全员都参加了高速引爆排雷。</p><p><br></p> <p>中国革命军人的血性,是在最危险最困难面前要有直面生死、敢打必胜、宁死不屈的勇气,在生死考验面前不退缩、勇于挺身而出,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敢于迎难而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p> <p>在投放深水炸弹引爆时,4 艘快艇各装 20 枚深水炸弹,以横队队形展开,各艇间隔 28 米,以 28 节航速,每隔 2 秒投放一枚进行引爆。当深水炸弹爆炸并引爆水雷后,连续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彻云霄,水柱冲天,泥浆翻滚,快艇左右摇摆近 40 度,处境相当危险。岸上指挥所和柬方官员也都为艇员的安全紧捏一把汗。勇士们没有畏惧,没有倒退,勇当开路先锋。</p><p><br></p><p>从 5 月 25 日开始排雷到 6 月 14 日结東,艇员先后出现不同程度身体不适,均坚守岗位,未休息和治疗。排雷顺利结束后,有 18 名同志住进了医院。</p><p><br></p> <p>在整个排雷过程中,除了指挥员的高超指挥艺术外,军人的血性就是军人的士气。是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他们懂得必须时刻以此为己任,争做一名有血性的革命军人,血性是军人最大的气场。</p><p><br></p><p>这次援柬排雷首先在则罗则列航道试炸,而后在边良地区航道实炸。共计出航 95 艇次,总航程 5578 海浬,在 47.38 万平方米的水域范围投放深水炸弹 610 枚(165 公斤/枚),将残存的 13 枚水雷全部摧毁,人艇均安全无损,圆满完成任务,被柬埔寨政府和人民赞誉为“开路先锋”。</p><p><br></p><p>赴柬排雷不仅增进了中柬人民的友谊,而且积累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必要的技术资料。</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柬双方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高度重视</b></p><p><br></p><p>排雷组在北京出发前,海军王万林副司令员接见了全体官兵,亲自安排衣食住行,并组织到天安门广场、故官、长城等地参观,到达金边后,柬政府副总理温威亲自举行招待会,还特意叮嘱工作人员“他们是敢死队,是来为我们国家卖命的,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排雷期间,束副总理英萨利专门到排雷现场看望官兵,圆满完成任务后称赞排雷组是“开路先锋”,并在沿途警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专门安排组员到吴哥窟古迹等名胜区参观。我驻柬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组员“因为你们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排雷的,所以给了你们这些特殊待遇,我国还有几个援助组在这里,都享受不到这些待遇”。</p><p><br></p><p>我国驻柬大使孙浩,多次到驻地和现场看望和慰问排雷组官兵。当了解到官兵吃饭有时都不能吃饱时,亲自交代使馆工作人员送来罐头和饼干等食品,并叮嘱一定要保证战士们吃饱吃好。</p> <p>每次作业完毕后,湄公河上会漂浮着大量的河鲜,白白的一片。 </p><p><br></p><p>一次排雷组的刘泽义在河里捕鱼时惊吓了一条大鱼,慌乱中被鱼翅扎到了左侧的太阳穴部位,当时医务人员不在附近,情景非常紧张,当时他离岸边很近,马上游了回来,这时一位 15 岁左右的柬埔寨的小战士跑了过来,只见他不慌不乱的用一只手按住伤口外部,一手捏住断在伤口外的鱼翅顺着反方向很麻利将鱼翅拔了出来,当时现场很紧张,又流了不少的血,经检查软组织受了点伤并无大碍,虚惊了一场。事后知道这位小战士从小在湄公河边长大,由于国内战时只有当兵保国。 </p><p><br></p><p>随着时间的推移,排雷的进度在逐步按照计划安全有效的向前推进。</p><p><br></p><p>6 月 13 号下午随着第 610 颗深水炸弹入水爆炸的同时,在湄公河内最后一颗水雷也被引爆,爆炸时巨大的冲击力夹带着河底的泥浆形成的向上水柱猛的施放了出来,此时此刻排雷的勇士们看到这情景时,眼泪与汗水激动无比的交织在一起了,战友们相互击掌、拥抱、呐喊声欢呼声连成了一片! </p> <p>1976 年 7 月 9 日全体赴柬排雷的人员平安返回了北京,圆满完成了这次援外任务。在海军总部专门组织召开了海军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听取了杨汉文副大队长的专题汇报。海军肖劲光司令员在讲话中称赞排雷组“援外任务完成的很好,为人民海军争了光”,总参谋部李达和王尚荣两位副总长也在总参会议室亲切接见了排雷组全体官兵,称赞大家“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为国争了光,为进一步增进中柬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亲自交代王万林副司令员“再给三天时间,让他们在北京好好玩一玩”,过后派专机送排雷组返回广东汕头空军机场。</p><p><br></p><p>44 年前的这群军人是时代最可敬的英雄,是他们一无返顾的挺身而出,是他们始终不变的坚定的信念。是他们用汗血与忠诚谱写着人生的真谛。</p><p><br></p><p>44 年前的援柬排雷已成为历史,亲历战场的年轻军人现在多以白发暮年。</p><p><br></p><p>44 年前的这次赴柬排雷是新中国海军舰船第七次执行海外的国际主义任务。这段亲赴战场、经历生死考验历程的人员除荣立三等功和嘉奖是这次任务最高的奖赏。回国后所有人员仍返回归建。</p><p><br></p> <p class="ql-block">历史不会被尘封,中国援柬的将士们,所建立的伟绩,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那是因为他们能将祖国的嘱托、人民的希望牢记在心中,军人是祖国最忠诚的儿女,军人是真正无私无畏的勇士!军人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军人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军人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此本篇仅向原鱼雷快艇 11 大队全体将士致敬!向援柬排雷的全体勇士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个别图文来自互联网、《海军史》1989 年 9 月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的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背景音乐《火焰》</p><p class="ql-block"><br></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8lensb?share_from=self&amp;user_id=85635449&amp;uuid=6959d86feeeea4ef0e9f370bad53ada3&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85635449&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share_user_mpuuid=c0fd2678f55d2e5e972800abfbd02d49" target="_blank">莲花峰下的海上轻骑兵记“八六”海战55周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