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亭--见证清代康熙年间志愿者

桂阳传统文化

<p class="ql-block">东岳亭又名"茶亭",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敖泉镇湘山村上户组赤薸古道上,离著名的湘山阁古书院不足1000米。在湘山阁为寺庙还没有转型为书院之前,离其不远处有座书院叫南鹿书院,因亭子建于南麓书院东面,所以当地人称其为东岳亭。该亭为石木砖瓦结构,呈长廊依池塘砌石而建的过亭建筑,宽约4米,高约6米,长近20米,脚下有光溜的青石板,亭内墙上砌有七块石碑,碑文清晰记载建亭原因,其中有一枚"施柱碑"刻载:"康熙五十一年岁冬月……岁进士张商霖携儒童张仁静……",初步考证此亭始建于1712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清代康熙年间,当地岁进士张商霖受赤薸张氏十一世祖张吉夫(1273-1344)影响,乐善好施,他见上户村北面古道路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过路人较多,人们跋山涉水走路辛苦,于是携儒童张仁静一同发起,村民自愿捐资兴建一座亭子。东岳亭原来的建造结构比较独特,除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条通长的亭子外,在其东侧面还建有一排房子(后因修公路拆除)隔有茶房、住持室、伙房、饭堂等,窗上有刻工精美的雕花,亭石柱上有木栏杆,四周有供人休息的靠椅。该亭处于桂北通往东西方向的必经之路上,可以想象,当时这里的热闹场景,路人不但能在此乘凉歇脚、遮风避雨,还能喝茶,饮水,用餐,还可进行货物交流。后来,这里成了赤薸张氏"志愿者服务"中转站,设有亭长一人,负责主持亭里一切事务,亭周边有公田,由亭长负责种植,所得谷粮为亭里"公益粮",村民还自发组织安排专人在亭里轮流值守,为过路行人免费施舍茶水,有"一天喝完三个茶缸两个水缸”历史典故。相传,古时候郡北匪患猖厥,但到了东岳亭一带却相安无事,原因是东岳亭经常会收留一些留离失所的孤儿,自古就留传有在东岳亭吃"千家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回报社会的传说。正因为东岳亭的建造及东岳亭大爱精神的延续,使赤薸张家后来也渐渐变得更加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站在东岳长亭内,倚扶着石柱远眺,突然一股凉风吹来,不觉让人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这首《送别》诗,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人来人往,这里又留下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故事?古亭依旧,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东岳亭应该是研究古人做"志愿者"、做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历史依据,极具保护价值,虽然历史的车轮一去不复返,但我们应该明白"你撑起的不只是一座亭子,而是撑起了一片蓝天″″的道理,但愿这东岳亭精神还能延续……。</p><p class="ql-block">【文:墨溪堂张爱民】</p> <p class="ql-block">张商霖自幼好学,聪慧过人,据《张氏家谱》记载:张商霖到武昌参加"乡闱"时游黄鹤楼,为吕洞宾睡像题有一幅对联:只为醒来,白日场中都是梦;不如睡去,黑甜乡里且偷闲。此联当时震惊绅宦各界,无人不晓,至今还留于黄鹤楼上,为楹联之冠首,成为镇楼之宝。</p> <p class="ql-block">桂阳考古探幽团队走进湘山古村东岳亭</p><p class="ql-block">参加活动成员: 张爱民 郑欣荣 张如意 </p><p class="ql-block">张志斌 柏冰 曾德鹏 郭成建 张向阳 </p><p class="ql-block">吴章帅 张琳艳</p><p class="ql-block">摄影:谭洁</p><p class="ql-block">资料整理:李艳</p><p class="ql-block">向导讲解:张唱诗(81岁)</p><p class="ql-block">活动联系电话/微信:13975528115</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墨溪堂,本名张爱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画艺术家,历史文化研究学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