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唤起人们记忆的地方

何彦力

<p>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中国新青年,响应国家号召,集聚到荒沙大漠,在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为祖国建设开采石油。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以石油工人生活、工作为主的聚集地——冷湖石油基地(小镇)。并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在八十年代逐渐荒芜。下面让我用照片展示小镇现状,并通过照片让我们寻找历史的痕迹,再现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情,和当年的生活状态。</p> <p>进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下的残垣断壁。</p> <p>所有房屋的房顶和窗格都被拆除。</p> <p>荒凉是主题。</p> <p>中国工商银行的大门说明当时的繁荣景象。</p> <p>毛主席语录随处可见,年纪大一些的人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p> <p>黄沙在岁月中慢慢侵蚀着淹没着土墙。</p> <p>美丽和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p> <p>荒没掩盖不了它的娇艳。</p><p>下面让我用一些具象通过直观视觉来触摸一下当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p> <p>窗户是用来通风和采光的。但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人们不得不又通过多种方式堵塞以保温。</p> <p>表面增加了橡胶的纱手套。</p> <p>钢丝绳。</p> <p>纱绳?麻绳?还是棕绳?</p> <p>油毛毡,当时最流行的防水材料。</p> <p>墨水瓶?还是墨汁瓶?</p> <p>大头皮鞋。</p> <p>某机器上的垫片。</p> <p>陶缸。</p> <p>納底的橡胶鞋底。</p> <p>扫帚。</p> <p>花瓶。</p> <p>一针一针納出来的高帮鞋。</p> <p>全手工布鞋,全手工补丁。</p> <p>汽车轮胎改做的鞋底,太耐磨了!</p> <p>时髦的高跟皮鞋。</p> <p>广口瓶,当时最流行的玻璃罐头。里面一般是糖水梨,糖水黄桃等。也可能是腐乳。</p> <p>铁皮罐头也是很常见的。</p> <p>时髦的粉红女鞋。</p> <p>木制家具残骸。</p> <p>瓦楞纸,纸箱的最爱,到目前仍在用。</p> <p>绝缘子,固定电线的绝缘体。</p> <p>各种草袋麻袋等编织品。</p> <p>大型邮车似乎不是来拉邮件的。</p> <p>再看看这荒凉的土地吧!它在向我们述说着,述说着…我分明听见了那轰鸣的机器声,喧嚣的市街声,和人们的嬉笑打闹声。分明看见了那朴实的石油工人战天斗地壮志凌云的壮烈气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