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照片成为作品》

闲云

——谈照片参赛投稿体会 (张 军) 由铜陵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的“展现劳动风采 弘扬劳模精神”全市职工摄影大赛投稿、评比已基本结束。针对此次影赛集团公司工会组织投送的作品情况,结合自身影展参赛体会,围绕《如何让照片成为作品》这一主题,在此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照片与作品的区别。我们通常认为,照片只是一种简单的影像记录方式,多是随手拍摄,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的记录,多见于个人影像记录或朋友圈。而摄影者口中的作品,则是影像历史记录或是一种艺术体现,更加讲究拍摄图片的光、影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要想让自己拍摄的照片变成投稿比赛的作品,那么“拍片、选片、制片、投片”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b>一、赛前拍什么</b><br>1、日常拍摄多积累,等到参赛才有片。<br> 多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多拍摄你生活中、工作中的人、事、物,也可留意一些正能量、时下热点内容拍摄。有了这个意识,勤于拍摄,日常积累自然增多,待到比赛时,选片就会有较大空间和余地。另外,平日里,照片拍完后,要注意建档、归类,为今后用片提供方便。<br> <b>上图说明:</b>有的组照中的多张照片可以一次拍摄,但更多的组照内容需要日常积累或长周期跟踪拍摄。 <b>上图说明:</b>此次有色投稿72人,提交作品140幅(组),平均约2幅(组)/人,数量不算多。上图是其他单位一人投稿17幅,可以看出此作者日常拍摄积累较多,自然比赛就会“有片可投”。 <b>2、按比赛主题,开展针对性采风拍摄。</b><br> 一是仔细研读《征稿启示》,明确自己拍摄方向;二是围绕主题,寻找自己拍摄最方便、最擅长的拍摄内容;三是作品力求个性或创新性,要有自己的想法、思想和观点;尽量避免别人拍什么我就拍什么,别人怎样拍我就怎样拍,没有自己的东西;四是拍摄的“主题、构图、用光”等基本要素需掌握,减少拍摄低级错误;五是花点小心思,来点创新的小手法、小技巧,可能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br> <b>上图说明:</b>围绕“有色人拍有色”前往生产和施工单位拍摄 <b>上图说明:</b>围绕“抗洪主题”冒雨前往抗洪一线胥坝乡拍摄 <b>3、注意事项。</b><br> 不是任何场景或人物,随手一拍就是作品,不经任何选择和思考就直接投稿参赛,评委也不会将你的照片当回事。<br> <b>上图说明:</b>场景不错,受现场条件限制没有拍好。两张均是聚焦不实的问题,第二张明显快门速度过低导致虚焦。<br><b>改进建议:</b>因现场弱光及灰尘因素,拍摄难度较大,拍摄时要保证较高拍摄快门速度或闪光灯补光,只要不是瞬间抢拍的镜头,均应在拍后进行预览检查聚焦和曝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重新拍摄。<br> <b>上图说明:</b>此图怎么看都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工业体裁拍摄安全为上;另外照片白平衡不准确,我初步判断,中间带状物可能是铜箔,变成白色或紫色肯定不妥。<br><b>改进建议:</b>可以拍摄安全条件下的维修和生产画面,也可以变换拍摄视角;白平衡应手动设置或后期调整;拍摄时尽量避开上部日光灯,防止上部过曝。其实,铜箔生产,用心拍摄可以出好片!<br> <b><i>上图说明:</i></b>主题不明,且闪光灯补光让整个画面成为一个平面。<br><b><i>改进建议:</i></b>这张照片,作为生产现场记录照片可以,如果作为作品参加摄影比赛,还远远不够。拍摄前应该考虑一下想表达的内容,需要对主体表达和拍摄视角进行认真思考后再拍摄。<br> <b>二、参赛照片如何选</b><br> 1、我们常说,拍照只是开始,其实最费时间和精力的是照片整理和筛选。照片拍了上千张,存储达到10G,这么多片子如何选是个学问。拍完照片,要合理分类和建档,可以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进行分类管理,也可根据需要对预览照片进行“星级标识”,必要时,根据拍摄内容新建一个文档,对所拍摄事由进行说明,以备后用,这样后续选片、用片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图片管理软件推荐Bridge或Lightroom。<br> <b><i>上图说明:</i></b>文件以时间和内容进行标识,便于查找。 <b><i>上图说明:</i></b>通过预览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星级标识”,尤其高速连拍的照片,同一个场景多达十几张,标识出最好的一张,为今后选片、用片节省时间。 2、挑片选片。参赛前,根据《征稿启示》的主题来选片,先初步挑出需要的照片,再细查将有明显“问题”的照片删除,如无主题、聚焦不实、明显过曝或主体人物表情及肢体明显不佳、生产现场违章的等等。否则,这类照片到了评委手中,不会多停1秒,直接刷掉。 <b><i>上图说明:</i></b>摄影小组组织赛前选片。 <b><i>上图说明:</i></b>竖杆遮挡主体人物,人物手臂前后遮挡。<br><b><i>改进建议:</i></b>选片时,此类照片尽量不用,或挑选其它同类照片替代。前期拍摄,可以挪动脚步,变换拍摄角度也可轻松解决这个小问题。<br> <b><i>上图说明:</i></b>主体聚焦不实,手部曝光过曝明显。<br><b><i>改进建议:</i></b>选片时,此类照片尽量不用,或后期软件修正后再投稿。此片前期拍摄可聚焦眼部或手部,测光时应以手部最亮点曝光为基准。<br> <b><i>上图说明:</i></b>背景与前景重叠。<br><b><i>改进建议:</i></b>拍摄时可选择干净一些的背景,或增加背景与主体间距,也可调大光圈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br> 3、主题突出。此次影赛征稿中“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无一例外,主体关系是人物或人物和环境,可以是工作场景,也可以是故事和事件等;另外,经济建设、抗击新冠疫情、脱贫攻坚等内容也可投稿。 <b><i>上图说明:</i></b>主题不突出。构图、内容均没有看点。<br><b><i>改进建议:</i></b>拍摄前,可以先明确主题,需要表达什么内容,分环境拍摄不同视角和工作场景照片,再按组照方式进行投稿。<br> <b><i>上图说明:</i></b>很好的一幅作品,但作为单张照片,主题不够突出。除了背景的标语,无其它元素深层表达疫情防控主题。<br><b><i>改进建议:</i></b>拍摄时,如果单张照片,最好变换一下拍摄角度,拍到防控人员手持的测温仪,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主题会更好;也可以考虑对不同角度多拍摄些图片,以组照形式体现。<br> <b><i>上图说明:</i></b>一张有代表性的照片。主题不突出,现场干扰因素太多,《最美夫妻》中的“美”和“夫妻”均未能通过照片向观众表达清楚。<br><b><i>改进建议:</i></b>拍摄可以简化,可拍摄特写,也可将拍摄视角变换优化。<br> 4、选片过程中,对故事性强,需要设组照的应另设文件夹。另外,选片有个基本原则,一般来说,能一张照片说明事实的就不用组照,如果用组照,也应该按比赛规则(4-8张),力求精简,少比多好。 <b>三、“初胚”如何变“成品”</b><br> 按照比赛要求,照片选出来,只能算是个“初胚”,如何“加工、打磨、上色”制成成品,还需要下足功夫。<br> 1、前期拍摄构图有偏差的可以进行二次构图,以便突出主题。<br> <b><i>上图说明:</i></b>现场干扰主体元素过多。 <b><i>改进建议:</i></b>在拍摄时可以通过变焦或移动脚步,变换视角来去除干扰元素,也可通过后续二次构图进行删减。(如上图) <b><i>上图说明:</i></b>比较典型的一张照片。一是水平线不平,二是左侧两个叉腰的人员干扰,三是右侧墙体,四是因为是广角拍摄,所以观者对标题《心系边疆》中“边疆”存在质疑。 <b><i>改进建议:</i></b>拍摄时对基本要素仍要把关,手机、相机都可调出“九宫格网格”辅助拍摄,对水平和聚焦均有帮助;有些相机也有电子水平仪可供参考。另外,为更好表达扶贫内容,应对现场大景、小景和特写镜头同步拍摄,为最后选片提供余地。(如上图) 2、对核实后的照片,进行曝光、色彩局部调整。 <b><i>上图说明:</i></b>拍摄不错,但场景过杂,且闪光灯补光让整个画面过于平淡,主体不突出。 <b><i>改进建议:</i></b>拍摄时,主体可局部补光,降低场景曝光;或通过后期压暗背景,减少现场环境杂物的干扰。(如上图) <b><i>上图说明:</i></b>视角和构图都不错,但袖子过曝,与脸部曝光反差过大。<br><b><i>改进建议:</i></b>拍摄时主体可局部补光,让脸部曝光准确;或通过后期压暗前景,提亮脸部曝光,突出主体。<br> <b>四、投稿需考虑的几个因素</b><br> 1、作品分类。很多摄影比赛会设置不同的分类,如“风光”“记录”“广告”等等,甚至更加细分。是单片投稿还是组照投稿,都要详细了解分类细则,区分投稿。<br> <b><i>上图说明:</i></b>组照未能按《征稿启示》要求投送,少于4张。比赛规则:组照必须4-8张。<br><b><i>改进建议:</i></b>如果拍摄前就打算按组照投稿,则必须现场多拍,后续挑片选片方有余地。<br> 2、作品规格,如图像尺寸,长宽比例要求。此次影赛要求“大小不大于2MB;组照最少4-8幅;长边2000px。”。再看看我们投稿中出现的问题。 <b><i>上图说明:</i></b>上图组照文件无标题,尺寸大小也未按要求进行设置,均大于2M。而下图照片大小均小于1M,如果评比入选调档,没有大图也将会被淘汰。<br><b><i>改进建议:</i></b>1、如果是组照,文件名设为“***(组照1)”。2、图片大小拍摄时尽量以大图为好(大于5M),一是可以二次构图时像素降低不会太大,二是入选调档会要求提交原片。3、将大图尺寸调小,可通过后期软件修改尺寸。<br> <b><i>上图说明:</i></b>照片尺寸未能按要求设为长边2000px。 <b><i>改进建议:</i></b>多数修图软件均可进行图片大小和尺寸修改(如上图)。 3、投稿作品水印和边框。 <b><i>上图说明:</i></b>照片上有日期水印标识。<br><b><i>改进建议:</i></b>拍摄前取消相机和手机中的水印设置;另外补救措施就是后期软件删减。<br> <b><i>上图说明:</i></b>投稿照片设置边框。<br><b><i>改进建议:</i></b>正规赛事,均严格边框原则,投稿时切勿画蛇添足。<br> 4、作品标题 <b><i>上图说明:</i></b>主题与标题《疫情期间的“工匠精神”》不符合,画面里找不到“工匠精神”。<div><b><i>改进建议:</i></b>标题可以考虑党、团建设或者疫情方面。<br></div> 5、作品创作时间和获奖记录<br> 部分摄影比赛对照片拍摄时间和曾经获奖与否也有明确要求,比如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就要求作品是2年内拍摄的,而且不能获得过国家地理的其他摄影奖项方可投稿。<br> 纵观此次投稿照片,不乏好作品,所拍摄的内容和视角均可圈可点。部分作品,因为在选片、制片以及一些细节方便考虑不周,导致“流产”,实在可惜!因篇幅所限,在此也不一一例举;评片过程,不足之处,还请海涵。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你会拍出更多更好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