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地真假辨析(四)

王从仁

<p>1973-4月,郭沫若为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题名。</p> <p>  习凿齿南阳邓县襄阳城西号曰“隆中”学说者,始终咬定“南阳卧龙岗自元朝后方有祭祀"活动,严格地说,这似有睁眼说瞎话之嫌,下面一一辨之。</p><p> 稍有常识者,不会分辨不清黄权为何人?他及南阳友人在南阳卧龙岗上修建草庐庵最迟不会晚于魏晋早期,即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病逝于蜀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8月)两三年内,因史料记载,黄权闻诸葛孔明病逝五丈原噩耗,即与族人及南阳名士起建草庐庵,以祀故知。也就是说,在南阳卧龙岗修建和祭祀时间不会晚于魏晋建兴十五年(公元240)之后,此时,与习凿齿学说谓元朝以后方有祭祀活动的时间,至少早了一千余年。元建国(公元1271年一1368年),按习凿齿方学说,取元朝中期开始祭祀即1300年计算行吗,那自黄权建成草庐庵开始举行私祭诸葛亮,也有千多年历史。</p><p> 还是从唐朝名人祭奠诸葛亮诗文中,寻找是隆中为诸葛亮的真躬躬地,还是南阳卧龙岗为真躬耕地,清诸读者君辨析。</p><p> 唐既是宦之身又兼诗词大家的刘禹锡,应该不会臆断,其至此依然风靡华人世界的巜陋室铭》中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句,不会是后人硬塞入巜陋室铭》文本里面去的吧。又有诗仙李白之誉的这位大诗人,往来于襄阳、南阳间也不是一次两次,看他在留下的关于襄阳南阳诗作中,对葛亮躬耕地的看法。还好,搜寻到李白南阳、襄阳的三篇作品,也许也能从中印证出诸葛亮躬耕地的实际位置。第一篇,《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唐.李白》。</p><p>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p><p> 当其南阳时,垅亩躬自耕。</p><p> 不期然寻到李白《南都行》,更印证他在南都行中,对南阳风景、人物的称颂。录《南都行》原文。</p><p>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百关。</p><p>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p><p>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p><p>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p><p>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p><p>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p><p>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p><p>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p><p>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p><p>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p><p> 此诗前六句,描绘南阳山川横亘,商贾云集,楼高路阔,甲第(豪门贵族之宅第)连山的繁华景象。紧接的六句,指南阳风流人物事迹,如范蠡、诸葛等,美女如阴丽华、汉水神女等。</p><p> 此诗作贯穿始终都是在写南阳地理位置之显要,荟萃的国之栋才之多,美女之丽,可是在诗文最后,他一转笔锋,叹惜,我怎么没有诸葛亮之福气,能遇明君,让我出山扶佐打拼天下呢?</p><p> 再看李白在襄阳留下的《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p><p> 倒著接篱花下迷。</p><p> 襄阳小儿齐拍手,</p><p> 拦街争唱巜白铜鞮》。</p><p> 旁人借问笑何事,</p><p><br></p><p><br></p><p><br></p><p><br></p><p><br></p><p> 笑杀山公醉似泥。</p><p> 鸬鹚杓,鹦鹉杯。</p><p>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p><p>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p><p>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p><p> 万金骏马換小妾,醉生坐雕鞍歌巜落梅》。</p><p> 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p><p>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p><p>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p><p> 此诗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韩朝宗在襄阳任荆州刺史兼东道采访史时,李白往谒求官不遂,乃作此诗以抒愤慨。</p><p> 李白除愤慨官僚不识才俊外,更感慨在一生的一万六千天中,当官如李斯,还不是被秦二世二年,即武安侯元年(公元前元年),秦二世以五刑(非常酷刑),将李期杀斩于咸阳。在押赴刑场的路上,李斯缓缓回过头来,对也被判了死刑的儿子李由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愧是大政治家,面临即将服五刑的他,竞回忆起还是一无所有时,在老家东门外,牵黄犬逐狡兔的快乐时光。李白引述李斯之一生,谓叹即使是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还不是落个俱五刑的悲残下场?还有羊祜,其在襄阳的石碑,驮碑的赑屃,也已斑驳长出莓苔,残缺不全了,他们哪有像我,一日斗酒三百杯快哉。但最重的是他在《襄阳歌》里,如很多诗人大家,同样提到的三个标志性地名人物坐标,岘山、山简和羊祜,同样没有提刭诸葛亮和躬耕地"隆中″,诸君真的不感觉这有悖常理吗?</p><p> 回过头来,再说除刘禹锡对南阳卧龙岗留有诗文,李白留有诗文,那么其他人呢?幸好找到唐胡曾的一首《南阳》诗: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p><p> 还有唐.汪遵《咏南阳》。</p><p> "陆困泥嶓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p><p>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