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的石磨

龙的传人

<p class="ql-block"> 俺家有盘石磨。小时候,只要有人推磨,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温馨。时代的变迁,让石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那推磨的故事,却留在了我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石磨,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磨面的一种工具,由上下两扇同样规格的圆形的石头打磨而成。上下磨扇相接触的一面,各有凹凸的槽,下扇固定,中心点有一个铁立轴,在上扇中心点凿一个孔,底扇的铁立轴插在上扇的孔中,推动上扇(因为下扇是固定的),便产生了磨擦力,继而把玉米、麦子等杂粮磨成碎渣,然后过锣成面。</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石磨并非家家都有,一般是日子过得比较殷实的人家才制办的起。我的祖父是个生意人,所以,一般家把式都有,虽然不敢说万事不求人,但求人的事不很多。比如石磨,织布机,牛车,犁耧锄耙,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我们小半个村子的人都到我们家来推磨。一般在推磨的头一天晚上先问我的母亲第二天有没有推磨的人,如果说没有,他就可以第二天来推磨,这叫“问磨”。然后,拿上一瓢子粮食放在磨上,这叫“占磨”。如果第二天有人用磨,他就得往后延。除此之外,推完磨后你不能把磨眼里的粮食全抄走,要把两个磨眼填满,这样下一个用磨的人把粮食倒在上扇磨盘上就可以推磨了。如都是一样的粮食,他可以接上推,如遇到不一样的粮食,他就得把从磨眼里投出来的粮食,在推完自己的粮食后重新放进去。总之,不能让磨空着,这叫“留磨眼”,也是推磨的规矩。留磨眼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却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做人水准。有的推完磨总留下满满两磨眼的粮食,说明这人做事大方,不爱沾别人的便宜;如有的人推完磨后在磨眼里留一点点儿,甚至在磨眼里看不到,这种人为人小气,斤斤计较,最好远离。</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特别愿意看有人到我们家推磨,至今还记得许多有趣的关于推磨的故事,现在想起来还能笑出声来。</p><p class="ql-block"> 有位庄乡嫂子,有一次到我家推磨,她担心2岁的儿子到处乱跑,就把他放在磨盘上随着磨转圈儿,开始孩子很开心,坐在磨上笑的咯咯的。可没转多长时间,孩子突然脸色变黄,两只小手紧紧扣着磨眼,哇哇的哭了起来。嫂子以为研着孩子的手了,忙抱起来查看,见两只手好好的,就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手胡拉着孩子的头说:胡拉胡拉毛,孩子吓不着,好了好了。说完,一个大妈妈头子堵上了孩子的小嘴。大哥见风平浪静了,就抱起棍子推起磨来。嫂子一边哄孩子,一边锣面。忽然,一阵阵臭味扑鼻而来,嫂子忙起身看磨上边的粮食,只见儿子刚拉的屎尿沾满了磨上的粮食,有的早已流进了磨眼。嫂子已顾不上孩子了,忙让大哥抬起磨,抄走弄脏了的粮食后才又继续推磨。就因为这件事,我从来不吃他们家的东西。有一年过中秋节,嫂子给我们家送了几个包子(中秋节互相送点东西表示友好),我不知道是他们家送的,拿起来就狼吞虎咽的吃了一个,后来知道了,哇哇的吐个没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br></p><p> 村里有个老侄子,年龄比我大六七岁,两口子原来都在城市工作,六零年下放回村。有一年夏天,他们俩在我们家推磨,推着推着就出汗了,一个个像水里捞的,先是老侄子把上衣脱了,后来是她刚过门儿的媳妇也把上衣脱了,乡下人哪里见到过这场面?俗话说,金妈妈儿,银妈妈儿,生过孩子才是土圪垃,有外人在,女人,特别是没解过怀的女人怎么能脱光上身呢?更何况我还是她的叔公公呢?虽然我年龄不如他们大,可也是萝卜不大长在背(辈)上呀!所以,在我的心灵深处就把她打入了另类,每当再见到她时,自己倒先心虚的红了脸,觉得像偷了别人的东西似的。但现在看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p><p>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慢慢长大了,也加入了推磨的行列。经常半夜三更被叫醒,闭着眼睛就在磨道里转,有时转着转着竟然睡着了,磨停了还不知道。这时便会受到母亲的数落: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了,一点过日子的心劲儿都没有,你看看人家东邻舍家顺子(化名),每天早上一筐猪草,还挑几担水;你再看看人家西邻舍家芒子(化名),这个时候人家早把自留地里的地瓜蔓子翻完了。每当这时,姐姐总在一旁帮母亲敲着边鼓,本来母亲的火气越来越小了,经姐姐这么一加舌,母亲会迅速的记起我身上许许多多的毛病来。所以,每次推磨,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劳其筋骨,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接触及灵魂啊!</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整个六十年代大都是人推磨,用驴拉磨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了。拉磨前,先给驴带上“捂眼儿”子,再把驴拥脖子套在驴脖子上,上上夹辦子,把两根套绳栓在磨棍上,让驴拉着磨盘转圈儿,有时嫌它走得慢就吆喝一声。驴拉了屎就停下来扫扫磨道,主人会便扫边叨叨:懒驴上磨屎尿多,还不够伺候你的。你还别说,因为俺家有石磨,赚了不少驴粪,可比到外边拾粪来的快捷、便当。</p><p class="ql-block"> 石磨用久了就不快了,这时得请石匠师傅来打磨。经常来我家打磨的是我们村北边张老庄村的张师傅。因为我姑家是那村的,加上我爷爷常年在龙桑寺集上摆摊卖帽子,来回都到张老庄落落脚,一来二去就和张师傅成了朋友,所以,张师傅来我们村打磨,总是先到我们家把我们的磨打了,村里有石磨和石碾的人家听到叮叮当当的打磨声,就知道打磨的张师傅来了,便纷纷到我家来请张师傅打磨。一天忙活下来,不管早晚,张师傅都到我们家里来吃晚上饭,爷儿俩烫上一壶烧酒,守着几盘小菜,喝的有滋有味。每当这时,我都跑进去假装找东西,实则为蹭口菜吃。张师傅好象看透了我的心思,总是不停的为我夾菜,爷爷却言不由衷的说,看把个孙子宠的没个人样,还不谢谢你大爷。</p><p class="ql-block"> </p> <p><br></p><p> </p> <p> 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nbsp;故乡已是一首古老的歌,俺家的石磨和那推磨引出来的故事,就像昨天的事儿,一桩桩,一件件,桩桩件件浮现在我的眼前,牵动着我的心,让我兴奋,让我激动不已。我想,故乡情已溶入到我的血液里,尽管生我养我的村庄,随着撤村并居的步伐将不复存在,但故乡将永远铭记在我这个在外游子的心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石磨,让我想家!</p> <p>带孙女去旅游景点推碾子,体验过去人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