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敏的美篇

陈伟敏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践行者</p> <p>  今年陈启栋老师加入了我们的团队,陈老师是全县有名的有才老师,以前老师每一次培训他总是才情迸发,我们非常仰慕,现在陈老师就在我们身边,相信我们今后会受益匪浅。</p> <p>  我们的学习笔记及学习成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律·教师暑期培训有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宝通中学&nbsp;陈启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连日教师集训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报告不寻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创新潮水来天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苦群英斗霸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昌乐杏坛星灿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州学术志高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生华发羞言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果到秋深分外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水韵)</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教育改革创新的践行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宝通中学&nbsp;陈伟敏</p><p> 2020年8月23日,暑期老师培训如期举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首先邀请全国知名专家缪水娟和吕阳分别为我们做了《“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中小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两场报告。两位专家首先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当前中国人才流向现状等告诉我们要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创新刻不容缓,我们要行动起来。</p><p>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些年来中国的各方面水平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猛,是因为创新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例如国防实力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不断问世、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无一不以创新作为它们的中坚力量。因为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只有创新,才可以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创新,才可以随时都走在世界前列。</p><p> 在科技方面,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早年从国外回国,投入科研工作,它摒弃了国内传统陈旧的思想,积极引入了外国先进的思想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了科研之中,正是他这种敢于打破陈旧思想的精神,使他为祖国创造了“两弹一星”的骄人成绩,同时也诠释了创新的重要性。在吕阳老师的报告中也谈及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从另一个角度讲,正因为华为在科技方面尤其是5G方面的优越地位引起了美国的恐慌,这正说明了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们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从自身做起做教育改革创新的践行者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p><p>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到与时俱进</p><p>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问题,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育创新服务。因此,教师本身要学会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扩展教育视野,以满足教育创新的要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创新教学方法,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育创新能力。</p><p>教育创新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启发式、情景式等,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如何创造性地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p><p> 三、创新问题情境,提高教育创新能力。</p><p>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先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创新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样,通过创新问题情境,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p><p> 总之,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是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决定性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本身就是社会现有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承担着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教育界同时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其内在支撑是创新精神,外部表现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具有内在的创新精神和外显的创新能力,才能进行真正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完整意义的创新人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注重探究教学&nbsp;&nbsp;回归本源研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宝通中学&nbsp;邵秀芹</p><p> 又是一年暑假培训时,今天的培训我们分别聆听了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缪水娟和吕阳两位教授的精彩报告。缪水娟针对“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专题向我们讲述,结合缪水娟教授的精彩报告和自己对报告的理解谈以下两点感受。</p><p>&nbsp;&nbsp;&nbsp;&nbsp; 一、探究应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p><p>我认为,探究式学习不必拘泥于某些内容或知识,探究并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如果学生自身缺乏探索精神,再新的教材放在他面前,也难以激起他的兴趣。</p><p>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呢?教师要硏究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所学内容是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是与自己很近的情境,从而产生认同感,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运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望,让学生自然而然养成探究的好习惯。</p><p>&nbsp; &nbsp;&nbsp;&nbsp;二、教师本身要真正做好角色的转换,从讲述者变为倾听者</p><p>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师生都是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构建者,因此,要求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一个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对学生而言都有其意义,因此,学生的答案对教师而言不论有多离谱、多奇怪或多错误,教师都应认真解读和应对。教师若只是简单地说它错了,会对学生造成莫大的气馁和压抑。此外,让学生多一些时间解释自己的问题和答案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以积极的欣赏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究的有效方法。</p><p> 一天的培训,收获满满。自己与时代发展差距甚大,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充电富脑,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你相约 今生有缘</p><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培训感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启栋</p><p> 与你相约,相约在春季,相约在秋季,相约在一年当中的每时每刻。培训,我曾经与你相约过吗?那你为什么时不时的,就如约而至呢?</p><p>&nbsp; 一年又一年,相同的专家,或不同的专家;相同的内容,或不同的内容。常常以不同的面目,不同的姿态,不同的风格,如约而至。那些似曾相识的东西,那些耳熟能详的东西,在培训教师口中,在学员们的心里,在蜕变,在延展,在创新,在华丽转身。</p><p> 短暂的课间,授课老师的话语,仍在厅堂里萦绕,在学员的脑海中铿锵,也仿佛是应邀见面的熟人。我们在梳理那些话语,那些话语也在梳理我们。一时间,竟感觉,自己成了武侠小说中,内功深厚的高手,正在打通经络,融会贯通。对于记忆模糊或理解不深的地方,会自觉不自觉地翻看笔记或回看课件,那是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是积久形成的自我培训的习惯。</p><p> 平日里,在上课或办公的间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依照某种思维,去指导自己,去搜索或浏览一些东西,似乎不为应用,只为搜索。那指导行动的思维,是培训教师传授的,是自己领会的,更多的则是两者融合了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浏览网页或微信时,培训中所涉及的内容,又会跳出来,争着与你打招呼,竞相引起你的重视。</p><p> 培训呀,培训,透过烦躁与劳累的外壳,你会发现,它将是心灵深处的一种默契,值得我们相约一生的。&nbsp;</p><p>&nbsp;</p> <p>  8月24日上午,李晓东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深度学习讲座,李老本人我们已经不陌生,他的学术高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从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在道法学科如何做到深度学习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解释。</p> <p>  我们准时参加培训。</p> <p>  培训呀,培训,透过烦躁与劳累的外壳,你会发现,它将是心灵深处的一种默契,值得我们相约一生的。</p>

教师

学生

创新

教育

培训

学习

创新能力

知识

情境

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