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知识青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定的群体,也是2000多万上山下乡学生们的代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知青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我做为当年知青的一员,为曾经的知青经历而荣耀,更为曾做过知青而自豪。</p><p> 1970年8月26日,我从辽宁省盖县第一中学毕业,和同学们一道,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了盖县太阳升公社张大寨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五年的知青生涯。</p><p> 回想起在农村的蹉跎岁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五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冲淡了历史的印痕,但发生在农村的往事,一桩桩一件件,却仍然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一、农村的第一天第一课</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日26日这一天,我们毕业离开了学校,迈向社会走进了农村,这是我们书写人生的第一天。记得初秋的天气,已经凉爽了许多。但整装待发的同学们,却情绪高涨,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 我和同学们背着行李,拎着装有洗漱用品的包裹,一起坐上了来迎接我们的大马车,前往人生旅途的第一站,盖县太阳升公社张大寨大队。</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道路坑坑洼洼,既窄又不平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马车终于到达了张大寨大队的队部,我们下车后,大队举行了暂短的欢迎仪式。然后,由老贫农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一忆苦思甜。</p> <p> 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张大爷,站在讲台上,声泪俱下地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讲述了他们全家遭受的压迫和悲惨遭遇。听了张大爷的报告,我的内心起伏动荡,心情难以平静。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感谢共产党,毛主席万岁等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在会场的上空。这是我走出校门最难忘的一堂课,对我的教育很大。报告结束后,大队党支部刘书记讲话,他向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最后,开始吃忆苦饭。每人一碗用玉米面做成的面糊糊。由于时间早已过了中午,我饿的竟一口气喝了两大碗。</p><p> 来到农村的第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民的朴实热情,城乡环境的差异,以及生活条件的艰苦,还有……。这一切一切,都一并装进了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张大寨大队地处太阳升公社的中西部,与黄大寨大队紧邻,以种水稻为主,兼种高粱玉米及其它农作物。全村共有六个生产小队,分别座落在大队的东南西南和西北方向。</p><p class="ql-block"> 和我一起下乡到张大寨的同学有:何文豪、赵洪义、王兆志、杜运昌、丁志义、王丽霞、杨幼蕴、芦艳华、于海燕、丁桂芸、刘素芝、王世凤、李慧君,共计14人。</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被分别安排到各个小队参加劳动,我和王世凤俩人,被分到了距离青年点不太远的第四小队。而赵洪义、丁志义,则被分到了第一小队。一队在张大寨村的最南端,距离青年点大约有四里地,每天出勤收工,两个往返要走十多里路,非常的辛苦。最幸运的是王丽霞、杜运昌等同学,他们分配去的是第五小队,就在青年点宿舍的旁边,每天出工非常的方便。</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们这些稚气未退的孩子,就和当地的农民,同休共戚地生活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 青年点是一栋红砖瓦房,位于大队部的身后。我们下乡时,大队已经安置了六八届知青二十多人,加上七O届十四人,共有近四十人。我和六八届一位老知青,担任了青年点点长。大家集中吃住在青年点,统一办伙吃食堂。炊事员和伙食长由大家推荐产生,王兆志、何文豪就担任过伙食长,李慧君也曾经做过炊事员。</p><p class="ql-block"> 集体口粮从各生产队调入,平时吃的蔬菜,主要靠我们自已在自留地里种植解决,品种以白菜萝卜土豆为主,适当种点黄瓜、辣椒、豆角等。当时食油特别的紧缺,食堂里的饭菜,平时总是清汤寡水。</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有人抓了一条蛇,扒皮切段放到了菜里,大家吃得格外的香,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美味还会从口中溢出。</p><p class="ql-block"> 为了改善伙食,青年点利用米糠和食堂的剩饭剩菜,养了两口猪,每逢新年和春节,我们就会杀猪集体会餐,这也是我们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但是,由于青年点人员多,吃过两顿后,基本上就所剩无几了。好在炼些猪油出来,供平时做菜时用,那个时候,用猪油炒菜就是最好的美味了。</p> <p class="ql-block"> 二、坚持闯过劳动关</p><p class="ql-block"> 我刚到生产队里参加劳动,感觉一切都非常的陌生。干起农活来,很是蹩脚,效率也不高。</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下地收割水稻,望着迎风起伏的稻浪,我的心情也特别的爽朗。手里握着镰刀,憋足了力气,和社员们一起割稻子。虽然干劲十足,镰刀也在手中不停的挥舞,但效果却事与愿违,干了不长时间,我就被社员们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尤其是捆稻子,别人捆两捆,我却仅能捆一捆,有些还捆的不结实。汗水从脸上不停地滴落下来,似乎在冲刷着我的自尊和信心,忙活了一天下来,累得我腰酸腿疼,腰杆也直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宿舍,抚摸着右手掌上磨出的水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第二天起床吃过早饭,我没有气馁,仍然坚持出工劳动。</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地继续割稻子,刚开始我还能社员们一样,干着干着,握着镰刀的手就有些不听使唤了。我咬牙坚持着,但收割的速度却明显的慢了下来。干在前面的社员,看着我疲惫的面容,不时有人回转身来帮我接稻垅。我望着他们,露出了感激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殷叔叔和孙大爷走了过来,和蔼的安慰我说:“别着急,慢慢的干,能干多少算多少,不要和社员们去比,自已尽力就好”。听了他俩说的话,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我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闯过这一关。</p><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收工的时候,但我已经是精疲力尽,浑身像散了架子似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面对每天的收割劳动,在社员们的鼓励帮助下,我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坚持每天出勤,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终于慢慢的有些适应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生产队长台德春看我累的够呛,就安排我在夜间看护收割完的稻子。我心里明白,这是队长在有意照顾我。但是,对于生性胆小的我来说,却又面临着又一次新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一个人来到黑漆漆的稻田地里,四周静得有点瘆人,只有天上的星星,在不停地眨着眼睛。我独自坐在稻草上,嘴里哼着跑调的歌曲,暗暗的在为自己壮着胆子。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青蛙的叫声。望着寂静的稻田地,心里的恐惧感,一阵一阵的袭来,我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半夜前后,突然稻田地里窜出一只老鼠,转眼间,又跑进了稻草垛子里。不一会儿,又有二三只老鼠在稻田地里窜来窜去,好像在为找到了粮食而欢呼雀跃。我第一次看见这种场面,紧张的心脏咚咚跳个不停。小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老鼠,而今天,它们却在我的面前公开示威,真是寃家路窄。我挥动着镰刀,大声喝到:“该死的家伙,你是来找死啊"!我的话音还没落,老鼠早已跑的无影无踪。瞬间,稻田地里又恢复了平静。</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段时间,老鼠们好像知道我怕它似的,又三三两两的出现,扰得我一夜不得安宁。 </p><p class="ql-block"> 到了第三天晚上,我对老鼠的出现,似乎有些适应了,再也不去理睬它。而我的胆怯,却在老鼠的陪伴下,慢慢的消除,胆量也越来越大了。半个多月的护青任务,最终圆满的划上了句号。</p> <p class="ql-block"> 秋天,忙忙碌碌而又令人喜悦。收割完庄稼以后,开始了打场,就是在用石滚子压平的田地里,进行水稻、高粱及玉米的脱粒,然后晾晒。</p><p class="ql-block"> 当时,玉米靠人工搓粒,高粱用牲畜拉石滚子碾压及人工拍打,只有水稻用机器除粒。这项农活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晚上进行。</p><p class="ql-block"> 夜间的场院里,每天都是灯光闪耀,机器轰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参加打稻子,早早就来到了场院里。当机器开动时,两耳震得嗡嗡直响。当把一捆捆稻穗塞进机器里,顿时尘土飞扬,不一会儿,我的脸上及身上就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但我并没有在意这些,仍然和社员们忘我的干着。</p><p class="ql-block"> 时间溜进了后半夜,瞌睡虫又飞到了我的面前,眼皮渐渐的有些支撑不住。我拍了拍脑门,仍然不管用,睡意越来越浓。于是,我来到了电井房,洗了一把脸,头脑清醒了许多。然后又回到场院里,继续投入到劳动中。</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白天上午和社员们干其它农活儿,下午休息,晚上接着打稻子。虽然辛苦劳累身体疲惫,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一直到秋收结束。辛苦的付出,也换来了收获,社员们都给予我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又到了播种季节,稻田地经过水泡平整后,开始育苗插秧。</p><p class="ql-block"> 插秧的活很累,人在水田里,两头扣一头,从早干到晚。这个活儿基本上都是由女社员来干,男社员负责挑运秧苗。从育苗地到稻田地,往返三四里。当我挑着一百多斤重的秧苗,走在崎岖不平的田埂上,感觉非常的吃力。因为稍微不小心,就会掉进两旁的水田里。我不敢懈怠,小心翼翼的行走,如履薄冰。</p><p class="ql-block"> 开始,我和社员们还能同行,半天下来,体力渐渐有些不支。特别是肩膀上磨的又红又肿,挑起重担来疼痛难忍。我努力的坚持着,把苦和累都装进了心里……。</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后,我用热毛巾敷在肩膀上,肿的地方很快也消退了。第二天,我继续和社员们挑秧苗。由于时间久了,肩膀上也渐渐的磨出了茧子皮。而我未满十八周岁的身体,也在劳动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壮实了。</p> <p class="ql-block"> 下乡一年来,在贫下中农的帮助教育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闯过了最为艰难的劳动关。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对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劳动锻炼人,劳动也改造人。我在劳动中的最大收获是,适应了环境,战胜了困难,能勇敢的面对一切。</p><p class="ql-block"> 其实,每当在劳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的思想也出现过波动。特别是想家思念父母的时候,也曾有过灰心、懈气,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认真的想一想,这些都是徒劳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我们谁也无法改变自已的命运,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坚持下去,才是唯一的出路。</p> <p class="ql-block"> 通过艰苦的劳动锻炼,我和王世风俩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得到了贫下中农的认可。她被小队安排做了保管员,我也担任了大队民兵连副连长、团总支副书记。其它同学在各小队干的都不错,杜运昌虽然个子不高,但干起活儿来毫不逊色,被称为知青里的老黄牛。李慧君被大队党支部从三队调到六队,担任妇女队长,发挥了知青的带头作用。</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公社举行篮球比赛,各大队组织球队参赛,何文豪和李慧君及其它知青战友,都积极踊跃参加,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他们的一生轨迹,留下了绚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三、修建环山渠道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太阳升公社地处盖县大清河的南岸,有部分大队座落在山区,主要以种植果木为主。但是,由于山上没有水源,只能靠老天爷恩赐解脱。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公社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向大寨学习,组织全社人民修建环山渠道,把大清河水引上山间,解决果木和庄稼灌溉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项工程巨大,起点从大清河北岸,修建提水站,水渠途经科头寨村,果园村,丁屯村,老爷庙村,最后到达何屯村,总长度达二十多华里,是前所未有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p> <p class="ql-block"> 公社党委将修建渠道的任务,逐段分配到各个大队。我们大队在领取任务后,立即组建了以共青团员、基干民兵为主的青年突击队。我响应号召立即报名参加,并担任了突击队的副队长。一支有四十多人组成的队伍,带着铁锹、铁镐、钢钎、铁锤以及扁担土篮等工具,浩浩荡荡的开往环山渠道的终端何屯大队。</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自已办伙做饭吃,晚上住在老百姓的家里。开工的第一天,兄弟大队的社员们,也全副武装的来到了山上。工地上彩旗飘飘,人山人海,工地广播站不时地播放出一些旋律激昂的革命歌曲,整个山坡都沸腾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在山腰上修建水渠,在七十年代,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程。按照图纸要求,低洼的地方要填土操平,高出水平面的地段,要移土铲平,保证水流的正常流淌。水渠两侧要用花岗石砌成石墙,低洼填土的地方,要打夯铺石,然后用水泥土浇灌勾缝。整个工程,基本上都是人工来完成,堪称奇迹。</p><p class="ql-block"> 由于何屯大队盛产花岗岩石,石头就地解决,我们重点先从基础工作入手,挖土填沟,铲高操平。我和大队领导商议,将人员编成班组,分配任务,明确责任,齐头并进。一场水利工程攻坚战,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后,终于正式打响了。</p> <p class="ql-block"> 突击队分成了四个小组,一个爆破组,三个工程组。爆破组专门负责石棚地段的岩石清除,工程组负责挖渠和运土。大队领导抓全面,重点抓爆破组,保证安全。我协助管理工程组,重点抓宣传报导,鼓舞士气。</p><p class="ql-block"> 从工程开始,我一直带着三个小组挑土填沟。一部分人用铁镐刨土,一部分人用铁锹装土,我和大部分人用扁担土篮,往低洼处运土。由于山上的路崎岖不平,挑起担子来很不好走,我几次都险些摔倒。但大家谁也没有畏惧,仍然挑着担子,在山坡上快速的行走,整个场面是热火朝天。</p> <p> 太阳高高的悬挂在天空,火辣辣的阳光,照得每个人脖脸通红。大家似乎忘记了太阳的存在,不停的挥锹抡镐,甩开膀子在奋战,挑土的人如同在赛跑,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所有的人都累的满头大汗。</p><p> 短暂的休息过后,队员们开始换岗作业。但是,不管干什么,没有人计较,更没有人怕苦怕累,劳动热情十分的高涨,令我非常的感动。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农民朴素的勤劳精神,更让我学到了他们淳朴、善良,任劳任怨的高尚品德。</p> <p> 爆破组的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他们对岩石疏松的地方,采取多处钢钎打眼,用大铁锤敲、砸,用钢钎撬等各种方式,把岩石一块一块的清除。对岩石坚硬的地方,则采取钢钎打眼装药爆破的方法,将岩石炸开后,再将碎石运出渠道。</p><p> 每当工地上响起轰隆隆的放炮声,我们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因为,它是胜利的炮声,则标志着工程又有了新的战果。</p><p> 在工程会战中,很多突击队员都表现出不怕困难,不怕劳累的大无畏精神。共青团员廉玉军、台家勇等人,样样脏活累活干在前面,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手脚碰破了皮,轻伤不下火线。他们的表现,为大家树立了榜样,也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劳动热情。</p> <p> 晚上回到宿舍里,我利用休息时间,把他们的优异表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写成了一篇《战天斗地新一代》的通讯稿件。</p><p> 第二天上午,工地上的大喇叭里,传出播音员清脆的声音,他们的事迹被广播报导,令全体队员深受鼓舞,极大的提升了每个人的干劲和士气。</p> <p class="ql-block"> 在工地连续奋战的日子里,我一边和大家共同劳动,一边注意观察队伍里每个人的表现情况。然后,利用休息的缝隙,召开各小组长会议,收集整理典型事例和好人好事,并连夜写出通讯稿件,在第二天工地广播站里及时播出,有利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在通讯报导方面,我还采取了多样化的形式,编写出对口词,诗朗诵,对口快板等朗朗上口的作品,在广播站里发表,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p><p class="ql-block"> 我创作的快板书《工地上的带头人》,不仅在全公社各个工地上多次播出,还被公社文化站评为优秀作品,获得了奖励。</p> <p class="ql-block"> 修建环山渠道的任务,在大队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历经二十多天的时间,我们突击队提前保质保量峻工报捷。因此,张大寨大队民兵连被评为先进集体,我们青年突击队也被命名为“农业学大寨先锋队”。而我也被公社党委多次口头表扬。</p><p class="ql-block"> 特别有意思的小插曲,在我们即将返程的时候,又传来了一个喜讯。突击队员台家勇,在修建渠道过程中,由于工作积极,表现突出,赢得了当地一名史姓姑娘的青睐。当我们拔寨起锚时,那位姑娘正式向他表达了爱意,而台家勇也高兴的接受了。在短暂的的兴修水利会战中,他不仅受到了表彰,而且,还抱得美人归,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真是天赐良缘,机缘巧合啊!</p><p class="ql-block">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大清河水断流,环山渠道水利设施已经废弃。如今,它静静的躺在山涧荒草中,默默的诉说着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四、努力奋斗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我虽然经历了艰苦的劳动锻炼,品尝到了与年龄很不相符的苦与累。但细细的想一想,还是蛮有收获的。知青的经历,为我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72年上半年,我被评为太阳升公社优秀团员。8月底,出席了盖县第八届共青团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份,我和李世伟代表全公社知青,出席了营口市第三届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在辽河大剧院里,见到了营口地区知名的典型代表,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很受教育和鼓舞。</p><p class="ql-block"> 1974年5月,我和李世伟、张玉臣、邵学和、罗淑琴同学,以及其他知青战友,出席了盖县知识青年经验交流大会。</p> <p class="ql-block"> 1972年下半年,盖县第一中学为应届毕业生做下乡动员,原九年一班班主任张忠跃老师,带着学校的介绍信,去太阳升公社邀请一位知青典型,到学校为毕业生作报告。结果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公社党委竟然安排了我。当张老师和大队领导找到我时,我看到公社党委在介绍信上的批示和鲜红的公章,我激动的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既是组织上对我的肯定,又是对我的鼓励和期望。</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到了我的母校。我坐在讲台上,面对二百多名师弟师妹时,竟然脱稿讲了两个小时。我真诚的对他们说,知青下乡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又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人人都要响应和服从。而我也用自身经历告诉了他们,农村条件固然艰苦,但却能锻炼人的意志,只要我们能够正确面对,一切困难都能克服,每个人都会在广阔天地里,很快的成长起来。</p><p class="ql-block"> 离开学校时,王素荣老师代表学校,向我赠送了笔记本和钢笔作为纪念。至今,我还保存的完好如初。回忆起当年,我还能为母校做点事,心里感到格外的欣慰。</p> <p class="ql-block"> 1973年6月份,我被公社党委调到公社知青办公室,协助知青办主任张庆丰同志,管理全社知青工作。为了尽快熟悉知青的情况,我坚持每天下乡,深入到各个大队搞调查研究。仅仅半年的时间,我就对全社19个大队的青年点,500多名的知青情况,基本上做到了了如指掌,为开展知青工作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也使知青工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高兴的是,公社党委于1974年8月份,批准了我的入党申请,我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 1974年8月份,公社党委为改变河南大队的落后面貌,决定组建新的领导班子,把我和老爷庙大队鞍山知青郭庆雪,(曾任鞍山市体育局长,现已从市文联主席岗位退休)一起被任命为河南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民兵连长、团总支书记。同时派去的还有金振会、田传富俩人。这一举措,有力地加强了基层组织的领导力量,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来的日夜奋战,河南大队终于摘掉了落后帽子,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起色,并获得了公社党委的多次表彰。</p><p class="ql-block"> 河南大队的变化,促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数来宝巜喜看河南新面貌》。并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赵本刚,亲自登台表演,在全公社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个节目被推荐参加县里文艺汇演,我和赵书记在县影剧院舞台上的演出照片,被陈列在县文化馆的临街橱窗里,对外展出有一年多的时间。每当别人谈论起此事,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五年的知青岁月,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开始对农村的厌烦,到慢慢的接受和适应,最后又深深的依恋和难舍,这既是感情的升华,也是我内心里的知青情结。如今,太阳升公社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曾数次前往旧地,去寻觅曾经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下乡在本县内,农村的条件虽然也差,但与下乡到云南、陕西、黑龙江等地的知青相比较,我们还是幸运的。从环境的艰苦程度来说,那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得一提。</p><p class="ql-block"> 但是,不管条件差也好,苦也罢,在经历了这段岁月的知青,每个人都会感慨万分。因为,他们把美好的青春,无偿地献给了农村。这其中的苦与累,悲与喜,伤与痛,爱与恨……,包括许多的人生感动,都凝聚在知青的年华里,已经构成了他们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生今世都不会割舍和遗忘。</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毕业下乡过去了整整五十年。半个世纪的光景,我们淡忘了很多生活中的往事,而唯一没有忘记的,那就是知青岁月。因为,它是由知青们的情感与血汗凝固而成的,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每当同学们欢聚在一起,校园里的同学情,青年点里的战友情,相互交织在一起,汇成情的海洋,成为了我们欢乐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知青历史,不忘走过的青春之路。珍惜当下不老的红尘时光,尽享岁月带来的激情和美好回忆,把知青的精神发扬光大,让知青的绚丽多彩,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一部分图片是自已多年的珍藏,另一部分来源于网络。</p><p> 欢迎你的光临,请多多指教!</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