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杨越鸣</p><p>杨越鸣的博客 2020-08-23 18:31</p> <p><b>下面是我的战友杨越鸣用他对音乐的理解写的一篇文章。</b></p> <p><b>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b></p><p><b>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也就是听觉的艺术。</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音乐除了耳听再结合视觉,便有了演出或舞台艺术。音乐和表演,都是构建感性艺术的形式,除此当然还有绘画、雕塑等等。</b></p><p><br></p><p><b>见到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目及到赏心悦目的人或物,人的心情会变得平静、开朗或愉悦、豁达,这就是“养眼”的效果。因肝主筋藏魂开窍于眼,所以“养眼”可调节情绪。</b></p> <p><b>同理,肾主骨藏精开窍于耳。外界声音的强弱高低、抑扬顿挫通过耳传递到肾,影响肾上腺素的分泌。古时击鼓冲锋,激发肾上腺素产生斗志。鸣锣(金)收兵,是以金属阴,起收敛之效。所以“耳听” 始于“胎教”,影响着人的生理发育。</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除了语言,人需要音乐表达情绪,社会需要感官艺术促进文明。</b></p> <p><b>2.什么是小众音乐</b></p><p><b>欧洲的古典音乐为什么称作小众音乐,长期难以普及?中国为什么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说?除了囿于当时的传播途径,特别在天朝,音乐也是分等级的。能在近现代渐以普及,仍赖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的普惠。</b></p> <p><b>如今一场音乐会对着巨型大屏幕万人同嗨,已是稀松平常、司空见惯。不论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只要能够“合众”便得以流传,因符合人性的需要,也就是生命的需要。</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古今中外,音乐最能体现人类的共同情感和价值。当年法兰西的热血青年,可以唱着“马赛曲”或“国际歌”游走欧洲各国。</b></p> <p><b>3.现代音乐</b></p><p><b>现代音乐一旦和市场结合,便能找到和唤起普罗大众的对感性美学的共鸣。</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仅以Two Steps From Hell (译名“地狱边缘”)为例。这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洛杉矶的专业音乐制作公司。</b></p> <p><b>“地狱边缘”由尼克·菲尼克斯和托马斯·柏格森共同创办,他们创作的音乐类型属于原声配乐(Original Sound Track),或也称作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地狱边缘”创作的音乐,因其多样又大气壮观、雄浑有力又不失细腻的风格,能在千回百转中刻划、描绘广阔的图景,极具仪式感。故常被用来制作电影、电视或广告的背景音乐。</b></p> <p><b>这就像是工业化的螺丝钉或者芯片,只要生产出来,便可根据需要,被用在各种不同的设备一样。如此“地狱边缘”所创作的音乐便有了超高的使用率,所以成立仅两年便在好莱坞名声大噪。</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地狱边缘”2015年发行的《Victory》,中文译作“胜利”的乐曲,从面世(来自《霍比特人3》)奏响的那一刻起,便以它气势磅礴的音效震撼着世上每一个聆听这首乐曲的人。</b></p> <p><b>雕塑摩西: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6世纪初</b></p> <p><b>尤其是有来自美国女歌手Merethe Soltvedt 梅雷西.索尔特维特的无歌词伴唱,让这首胜利的乐曲进入了史诗般的殿堂。</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我看来“胜利”这首乐曲,与马克西姆演奏的钢琴交响曲“EXODUS出埃及记” 一样,都是能穿透灵魂的音乐,演奏中的每个音符都能给人鼓舞,给人力量,没有时效,不会过时。</b></p> <p><b>4.我的父亲与音乐</b></p><p><b>说到近处,我的父亲从长征到西征后回到延安,有幸进到“部队艺术学院”(原“鲁艺部队艺术干训班”)学习音乐和器乐,也曾师承冼星海学习过指挥和作曲。虽在战争结束前改了行,也算是我军自身培养的第一代音乐人。</b></p> <p><b>在南京军院礼堂和演员合影,中间右为父亲,左为老同学杨庆一父亲。</b></p> <p><b>解放战争期间,在陕北由史行(导演史践凡之父)作词、我父亲作曲的几首歌,在延安广播电台播放了很长一段时间,如:“准备上战场”、“保卫我们的边区”等,也算有一定的影响。</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特定时期随政治和形式需要产生的音乐、歌曲、戏剧等,最终都只能变成一个休止符,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无论你再演奏还是吟唱,唤起的只是回忆,或美好,或不堪。</b></p> <p><b>张华(母)和原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战友。</b></p> <p><b>5.音乐可以穿越历史</b></p><p><b>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更有一代人的审美。但打动心灵的乐曲或可被世上不同语言的人们接受的感官艺术,则可以穿越历史。</b></p><p><b>这,就是经典。</b></p><p><b> </b></p><p><b> * 完 *</b></p><p><b> 2020.08.23</b></p> <p><b>“出埃及记“这首史上最优美的背景音乐,应战友之约呈现在这里。这是摩西带领四十万希伯来奴隶逃出埃及的史诗音乐(聖经旧约的第二章)。</b></p> <p><b>后记:</b></p><p><b>战友杨越鸣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可惜,此生不能与音乐结缘,真替他惋惜。不过,他对历史、书法颇有研究,发表了很多对历史、文化、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新浪网看他的博客。</b></p><p><b> </b></p><p><b> ZRX</b></p><p><br></p> <p>书法:杨越鸣</p><p>摄影:ZRX</p> <p>2020.08.24凌晨</p><p>ZRX 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