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朵花,叫永不联系

雏燕文学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有一朵花,叫永不联系</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雏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那年,没考上大学,就认识了林玲。</p><p> 林玲是应届生,所以,我从她班上补课,准备来年再考,认识林玲也很自然,几十年过去了,记不清第一次,似乎应该是与表妹凤琴有关。都是女同学,林玲和凤琴关系很好,凤琴是“桥”。</p><p> 有一天,表妹凤琴对我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哥,林玲要给你一个东西,她叫我问你,要不要?”</p><p> 我问:“你知道是啥东西?”凤琴笑了笑。</p><p> 她说:“是女孩子的那种东西,我咋晓得了!”</p><p> 我看着表妹羞涩的脸庞,她触及到我的目光,她低下头,无语。我说:“我不要!”凤琴抬头笑了,“真不要?那我就给林玲说了!”我点头。</p><p><br></p><p> 第一节课下了,同学们都做课间操去了,我准备起身去,是最后一个。突然,林玲跑进教室,对我说:“等一等!”说着从她的书桌匣里拿出一个纸包,递给我,说:“这是我昨晚上煎饼,尝尝我的手艺!”我推开她的东西,她硬往我手里塞,并说:“快,同学看见了,会笑话的!”她见我不要,就放在桌子上,跑出了教室。</p><p> 我打开纸包,一看,里面是四个油饼。我母亲去逝早,父亲被大队派到远处一个水库工地上去了,一年回不了一次家,没人疼我,缺吃少穿的,连油星子都没见过,何况油饼呢。</p><p> 那年月,物质很贫乏,生产队里连口粮也紧张,油饼真是稀罕物。我没去做课间操,眼睛盯着书本,不敢抬头看,不知道林玲的目光是啥样的,总之我的感觉是脸面发热的不行。</p><p> 林玲是走途生,家离学校四五里,但要走一大段山路,她家在一个山上,每天早来晚回,中午就在教室里,所以要带上干粮。她爸爸是一个公社书记,家里较宽松些,她有馍馍带;班上也有 一些走途生,确是带些煮熟的土豆做干粮。我家虽然离学校近,从来没见过馍馍是啥颜色的,我也没有煮熟的土豆做干粮,硬扛着饥肠,中午回家将就点汤喝了,就往学校里走。</p><p> 我坐在座位上,在桌匣里总有吃的东西。我知道,是林玲给我放的。一直到毕业考试过了,准备高考。</p><p><br></p><p> 迎考的时候很紧张的,那时的高考要进行预选考试,按比例以分数高低选出的人,才能参加正式考试。时间基本上自己支配,固定时间里老师辅导。在学校小林子里,我在较避静的一棵树下看书。有一次,林玲来了,在三四米处坐下,和我说话。我记得她说,她成绩不行,肯定预选不上,她爸爸说给她已经找下工作了,当一名商店售货员,并说你能行,学习好,预选是没问题的。</p><p><br></p><p> 后来,我是预选上了,但正式考试落榜,就参加全县招收民办教师考试,成绩不错,全县前五六名,当时政策是先当三年民办教师,期满可以考入师范民教班,照样拿工资当正式教师。记得当时民办教师每月领十九元五角钱补助费。回想以前缺吃少用,觉得很好了。这是1983年3月。</p><p>有一天中午,林玲来找我,她说,早上就到镇上了,是退礼来的,闲着不想早些回家,就来了。我问:“啥礼?”她脸红了,一笑,说:“大人把她许配给镇上冯家,我不同意,大人怕得罪人,就让我把人家的东西还给人家了。”</p><p> 记得林玲说过,她母亲已经四处了解清楚了我的情况,意思同意女儿和我好。下午,我把她一直送到山脚下的路口,目送她回去了。这次算是俩人订下终身大事。</p><p> 我在村上的小学里当民办教师,整整一年。有一天,林玲离开我家准备回去,在送她的巷口遇到了村支书的女人。她笑眯眯看着我俩。原来,支书的女人认识林玲,林玲嫂子和支书的女人的干女儿是亲姊妹。支书的女人拿住林玲的手,把穷困的我夸成了一朵花,基本上说我学习好之类的好话。</p><p><br></p><p> 也就这一年里,我和林玲的关糸有了变化。</p><p> 我托人去林玲家说媒,媒人第一次去回来比较满意,说林玲父亲说他知道这事,林玲的叔叔婶婶们也赞同。过了一段时间,媒人又去了一趟,回来话意没啥变化。我很纳闷,这事咋还不成呢?媒人说:“媒,媒,媒,跑三回,哪有一去就成了的道理!”我无言。</p><p> 过了有一月的时间,媒人又去,回来时说情况起了变化。媒人嘀咕了半天,我听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自从媒人提亲不久,林玲嫂子的孩子得了痢疾,抢救无效夭折了,她们一家大人一致认为是我和林玲的事导致的,婚姻不吉利,吹了。我心里很惆怅。之后,林玲再没来过。</p><p> 我痛苦了好长一段时间,想来想去很不死心,决定亲自去一次林玲家。几里山路不知是怎么样走的,总之到了她家。林玲和林玲父母亲都在,准备吃饭。林玲父母让我吃饭,我没有吃。吃完饭后,好像是林玲父母要去地里锄洋芋。我说,我也去帮忙。林玲父母都不让去,并叮嘱林玲在家里耍。</p><p> 我坐在炕头上怎么样地问林玲,她总靠在柜桌上低头,一言不发。我看不到她的脸色,也问不开她的口。其实,我来前就知道这结果,好聚也好散,强扭的瓜不甜,我就拿出来前写好的信,当面递交给林玲,等她看完。我问她:“看完了吗?”林玲说:“看完了。”这是她唯一的一句话。</p><p>“有啥想法?”我问她。林玲照旧一言不发。我笑了笑说:“好了,不难为你了,我走了。”这时,林玲没有第二句话,我转身就出了门。我也不知她送我来没有。</p><p> 其实,我在心里还是很在意林玲,回来在炕上躺下睡了两天。我把林玲写给我的信看了又看,那些信一直在箱子底躺到我结婚,大约有八九年的时间。</p><p><br></p><p> 有一天晚上,妻子问我:“王莲是谁?”我大吃一惊,感觉很意外,心里嘀咕她怎么知道林玲的。林玲的学名是王莲。</p><p>我低头装作没听见心里却在想对策,这女人家。妻子笑嘻嘻地说:“装聋买傻,你装聋买傻!”她举起一叠纸,说:“你想哄谁呢?我整整看了一下午呢,我都知道了!”</p><p> “说!你们再勾搭没?”</p><p> “没,没有!”我说。</p><p> “我不信,信里关系那么好,上床来没?”</p><p> “呸,人家是公社书记的女儿,那么贱,你男人是啥,缺吃少穿,上无一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是一个穷光蛋,人家图我啥哩!”我忿忿地说。</p><p> 妻子说,她对你那么好,我不信你不想她!我给妻子解释分手的原因,她听到最后时,妻子说,人家对你那么好,说什么都会伤害人的,不如不说,把情感和无奈埋在心底!以后,她没联系过你?我说,我只知道,林玲后来当了售货员,后又嫁到秦州去了,她在哪里?没法联系,她家原来的房子闲置着,没人住,父母亲早辞世多年了。</p><p> 妻子笑着说:“有一种爱,叫永不联系。”</p><p> 我点点头,无言。初恋,是一朵永褪色的花,开在我心底,因为那朵花照亮了我最困难时期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