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轩辕峰,探神仙洞。

花弄影

<p>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年代,时间被一再分割,越来越碎片化,人们对一切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我们迫切地需要从喧哗中抢救出单位时间的质量。而户外徒步,能够延长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尤其是徒步古道,就像是一种另类的阅读,与山水、草木、巧石对话,相顾无言而惺惺相惜,为日日熏泡在喧嚣的俗身拂拭风尘。户外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看到了自然风景,更在于让人经由审美、审心,最终拥有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理知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p><p> 轩辕峰是黄山三十六峰之一,在太平县三口镇附近,曾于2013年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跟随紫队去过一次,印象里就只觉得三口镇油菜花田边人潮如涌,到轩辕峰有古桥,有古道,有仙洞,也可能那时刚刚开始户外,还不知道怎么看风景,就囫囵吞枣一样,没有来得及品味,嗖地一下,就离我远去了。所以这一次得知紫队再攀轩辕峰,我自然决意跟随。有人说,光秃秃的路,冷冰冰的石,走过了,还走?何况是火辣辣的日,有意思吗?我只能微笑以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跟着紫队徒步古道,走村串巷,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渐渐上道了,慢慢地学会看风景了,也开始觉得石板古道的辨识度增强了。比如轩辕峰山下的古道就有自己的特点,宽窄不一、曲险凹凸、苔藓暗藏,每一个台阶都透射出丰富的传说,每一座古桥都镌刻着动人的故事。只是,千万双步履踏他而过,落在心怀的足音是否有我?驻足古道,昂首缓缓呼吸被阳光抚摸过的空气,细细品味被山泉浸润过的空灵,只叹自身文化底蕴欠缺,古道古桥近在眼前却觉得还是无法触摸,无法读懂。回来后查阅资料静静地读,悠悠地品,换一种模式继续行走,意犹未尽。</p><p><br></p><p>2020年8月22日周六,紫金队伍一行三辆车十五人,开启了登轩辕峰,探神仙洞的活动。早上五点二十出发,七点五十到达三口镇夫子村,八点开始徒步,沿着紫云溪边的古道缓缓而进,过麟趾桥,福固寺遗址竹林,登送子桥,攀爬越来越陡的石阶古道,穿过转身洞,侧身洞,十点左右,拜访神仙洞,之后去垭口眺望夫子峰,轻松回走,十一点半在送子桥下就餐,午后走进紫云溪,或碧水戏耍或石间蹦跳,回归童年,妙趣无言。一点半回到夫子村,一点四十开始返程,几分钟后在夫子湖边停留,两点到达三口镇,等待、参观汪氏宗祠用时五十分钟,继续回程,途中,停留长罗村看迄溪桥,停留浩寨看白沙庙桥,五点兴尽至家。这一天线路真的太好了,强度适宜,全程几乎都在阴凉里。山谷邈邈,溪水潺潺,林木森森,古道幽幽,石洞悬悬,白云飘飘,古桥沧桑,古祠壮观,一切都那么的美好!</p> <p>旌德将军庙桥,又名“天然桥”。</p> <p>三口附近古桥</p> <p>三口水杉公路</p> <p>夫子山村。该村地名由来已久,起始明朝,当时贯穿村庄的河流上有一座石桥,村中居民又以汪姓为多,故取名汪家桥村。由于位于黄山夫子峰下,美丽如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改名为“风景大队”,后复为原名。</p><p>早晨的夫子山村,青山拱秀,轻岚乍起,薄雾轻飏,美丽极了。</p> <p> 位于后海之滨、轩辕峰东面.其山三峰并列,两座峰顶尖削如塔,一座峰顶浑园如笋。峰下有洞酷似狮口,峰腰以下,竹林成海、蜿蜒而上,宛如狮身,故名狮子峰。相传明代儒学家朱大夫子(朱熹)到此游览后更名此峰始有“子峰”,后改名“夫子峰”,峰下有夫子洞、南阳亭,夫子湖诸名胜。今人有诗云:“后海云深不见山,天涯何处觅人间。一峰如笋冲霄汉,夫子当年几度攀。”</p><p><br></p><p>这就是雄俊的夫子峰。</p> <p>七点五十。车子停在这家门口,主人名叫盛天寿。古道热肠,质朴纯善。谢谢了。</p> <p>先走了一截机耕泥土路</p> <p>路旁竹阴里的药百合如此惊艳,耀眼夺目,一晃眼,拍糊了😄</p> <p>竹林里一路走来,有不少药百合。</p> <p>神龟望山😄</p> <p>传奇的紫云溪</p><p>溪水清澈见底,鉴可照人,因此溪常年云雾缭绕,伴有紫色光环,故名紫云溪。</p> <p>有红字的大石头处在两条山涧的汇合点,左边属于黄山风景区,右边属于当地集体山林。</p> <p>麟趾桥</p><p>又名吕公桥,状元桥</p><p> 进入景区的第一道石拱桥,距今约1000年,横跨在十多米宽的河面上,桥宽约5米,因此桥两瑞的河沿曾有麟趾印,故得名。</p><p>相传宋代一对吕姓夫妻久婚不育,寻遍名医、郎中,均无良效。夫妇二人求子心切,一次双双前往神仙洞敬香许愿,若能求得一子,遂在通往神仙洞的紫云溪上建座桥。就在回家当晚其女便做一梦:在通往神仙洞的路上,只见紫云溪中紫气腾腾,似祥云落地,霞光普照、颇为壮观,正当女子困惑之时,忽见河涧对岸有一麒麟身发金光,背负一小儿、一跃向女子迎面扑来,女子大惊,无处所避,遂一惊而醒,甚奇,乃寻高人解梦,方知是吉祥之兆。寓麒麟送子之意,其子将来必大富大贵。果如其言,不久女子便产一子,后中状元,官至吏部侍郎。为还母愿,由京城千里迢迢来到夫子山神仙洞,然桥却不知该建何地,而母又年迈不能亲临。无奈侍郎只得按其母梦中所见沿溪岸细细寻找,忽在现麟趾桥处两岸,发现各一对清晰的酷似黄牛的脚印,细想,此印无疑即其母梦中麒麟跃涧而所留脚印,于是造桥于此。其乃宋吏部侍郎吕溱,故又名吕公桥,状元桥。(来源于百度)</p> <p>有音乐广播出来,原来这里已经属于黄山景区,向游客们宣讲游客纪律,注意事项。</p> <p>穿过一截林中古道后眼前一亮,是一片齐整的茶园。碧绿的茶叶窠里偶尔有乱石突显,有的像矗立的金字塔,有的像袭击状的猛兽。</p> <p>又是一片竹林</p> <p>竹子一垄一垄,密密麻麻,遮天盖日,光影斑驳。有不少碎裂的石板,石墩,石条之类的东西,过去肯定有过建筑。下山才知道这里就是轩辕古刹遗址。</p> <p>位于轩辕峰下,唐天宝六年(747年)由月轮和尚中兴。原名“轩辕古刹”,后改名“复古寺”。清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兵火。光绪二十四年鄂僧能学重修大殿,太平县人胡继瑗手书“福固”寺额,始为今名。香火很盛,朝拜之人终年络绎不绝,最多一天达两千多人,其寺周围景致宜人。背面有轩辕峰,右边有飞龙峰,前面有夫子峰,重峦环抱,古木参天,修篁掩映,寂静异常。建国后,寺宇虽废,但遗址犹存;此寺兴占地约20余亩,大小基础兴12处。最大的一处约占4亩,乃是正殿。由此可见,此处过去颇具规模。</p> <p>桥头有观音娘娘神案石屋和土地石庙</p> <p>送子桥。此桥长9米,拱高6米,宽6米。横跨在紫云上,气势宏伟,桥身完整,似一道长虹向广大游客展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相传明朝中期三口一汪姓家族兄弟七人均无子女,当时最小的七弟也己四十有五。因他为人善良,乐善好施,后受菩萨感应。前往神仙洞敬香求子。遂七弟之妻便产一子。全家欢天喜地,立志在石屋外建—桥,以立功德。然终因年迈,财竭未能完工。到民国七年鄂僧四方化缘将此桥建成。后有重兴桥之名。寓功德圆满之意也。</p> <p>从各个角落多个视点好好地瞻仰这座气势不凡的古桥。</p> <p>抬头仰望</p> <p>透过花影看</p> <p>站在桥上,可以看到竹笋一样的山峰从云端里探出头来。</p> <p>阳光在桥面上闪耀</p> <p>蹲着的趴下的,千姿百态。😄</p> <p>静静地仰望</p> <p>紫队在讲故事</p> <p>集结合影</p> <p>继续行进</p> <p>七彩阳光</p> <p>这何尝不是百步云梯</p> <p>石头上依稀有字迹的样子,但风化厉害,无法辨认了。</p> <p>狭窄的石门</p> <p>撑腰石。此石高约20米,陡峭如劈,路从腋下经过。传说,老年人上山烧香拜佛,到此觉腰痛时,将拐杖撑于此石上,下山时取回。腰就永远不痛了。故名“撑腰石”。</p> <p>佛光普照</p> <p>不同的光影不同的情景</p> <p>石头边撑着许多小木头棍子</p> <p>转身洞</p> <p>从撑腰石盘山而上,便到了转身洞。洞内石阶成45度角。凡入洞者,沿阶上了—半便要转身朝另一个方向步步攀登。故名“转身洞”洞内约有30级台阶,既窄且陡。出洞口的正面又濒临危险的崖壁游人过洞需特别小心。</p> <p>一步高一步,一景胜一景。</p> <p>有巨大的石柱在林间悄悄耸立着,抬头,顶部巨石有些像一只守护山门严阵以待的猎犬。</p> <p>小憩。</p> <p>这里就像一个小平台,可以四下里张望。正面的那座无名山峰、密林覆盖、苍翠葱笼中一石恰到好处构勒出一幅秀丽动人的画面。似一仙女玉梦醒来,一边梳妆,—边在回味美梦。娇美的脸上现出羞涩的神情。一缕秀发拢在前胸。那妩媚婀娜的身段令人赞叹不已。美其名曰:仙女梳妆。</p> <p>八戒长眠(八戒鼾晒)</p><p>右侧有一座孤峰,拉近了看,恰似猪八戒吃饱喝足,靠在躺椅上鼾睡。只见它两耳下垂,双眼紧闭、长嘴微张,四肢伸开,懒洋洋的。为防不侧,一转眼,他竟摇身一变,成了师兄孙猴子模样。贪睡于此名山秀色之中,让人敬而远之。</p> <p>继续前行</p> <p>山势险峻,古道布满苔藓,石阶凌乱重叠,看起来仿佛就要倒塌,脚踏上去又稳稳当当。</p> <p>临近山顶,山势愈加逼仄,石阶又陡又窄,只好手脚并用</p> <p>右转羊肠石道通往神仙洞,左边上垭口可以远眺诸峰。</p> <p>侧身洞,又叫狭身洞。</p> <p>正面昂首洞额,见刻有“简默洞天”四字。相传乃轩辕黄帝之丞相容成子亲书。虽经漫长岁月,如今仍依稀可见。</p> <p>灵异的神仙洞(观音洞)</p><p>  被誉为黄山奇洞之冠的神仙洞,位于黄山东北面的轩辕峰腰。是一神奇石窟。其洞深约五丈,高约二丈,宽约九尺,洞额刻有“简默洞天”四字。洞外虽是悬崖峭壁,下临莫测,但有石栏扶护,安全无俱。洞中香案上,供有观音大土像,故名大士洞。里面紧靠石壁处有一椭圆形水池,为流杯池。共水清冽,终年不枯。洞前额顶复有一洞,光滑椭圆,酷似狮子眼。爬上小平台,置身半空之中,视野无比开阔,远眺九华卓秀、长江如带。令人情溢心胸,乐趣无穷,流连忘返,香火鼎盛时,香客日达2000人,蔚为兴旺。</p><p>只是,当时在洞内停留拍视频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感觉瘆得慌,没有看到这个常年不枯的流杯池。😄</p> <p>拍了视频,因为内心敬畏,所以洞内菩萨没有正面拍摄。</p> <p>远望群山环抱的田野、村庄、公路,错落分布,美丽婉约。</p> <p>一山更比一山高!原以为探寻到了神仙洞,就到了轩辕峰顶端。这个视角可以俯瞰神仙洞不过就是在轩辕峰的山腰上,而且周围全部都是陡陡的崖壁,要想登巅简直难于登天!山洞应该是天然的,而到山洞去的石头崖壁上的路和侧身洞是人力所为,只不过不知是何年何月。轩辕黄帝什么时候在此练丹药又在哪里升天,我想对于这即使是汉朝的司马迁来说尚且只是传说,何况是两千年后的今天呢?又是何其遥远啊!</p> <p>开始下山了</p> <p>又来到转身洞</p> <p>石门</p> <p>送子桥下河水欢唱,笑语盈盈,美食香飘,紫队他们早已开动。</p> <p>下山的时候,我和鱼儿在古刹旧址竹林一带寻找一块刻有“福固寺”三个字的石碑,只发现一根石柱和横卧在地的隐隐约约有字迹的石碑,蹲下仔细辨认,看不出啥内容。</p> <p>这棵老树年龄很大了,这里是寺庙的大门位置。</p> <p>到河底仰望状元桥</p><p>一潭碧水,一桥高悬,气势如虹。</p> <p>又到了界碑石。这次是下河近距离接触啦。</p> <p>比翼齐飞</p> <p>漂亮的阳光跳</p> <p>紫队,李哥,早有准备,穿着溯溪鞋,开始下河清凉了。</p> <p>这是界碑右后方山涧里的碧水潭。</p> <p>河里大石头特别多,奇形怪状,好像野兽出没,远远看到,有个河蚌在大石头上面小憩,形象生动,真是奇妙。</p> <p>两股细流,两支队伍,在此会师😄</p> <p>翡翠潭</p> <p>荣辉哥淘到宝啦?笑了个瓢样?😄</p> <p>好惬意!</p> <p>一点半左右回到夫子山村</p> <p>再看一眼夫子峰</p> <p>轩辕文化广场</p> <p>夫子湖,风平浪静。</p> <p>到三口参观汪氏宗祠。特气派,特壮观。近些年维修,耗费五百多万。</p> <p>在外边溜达一圈,只见阳光和hyx兴冲冲地簇拥着村干部带着钥匙赶来了,好本事!</p> <p>谢谢这位大哥好心为大家讲解。</p> <p>墙上的壁画非常久远了,相对位置的另一幅已经面目全非,模糊不堪了。</p> <p>地面上的平面画,也是很古老了,每一幅都赋有美好的寓意。有马上封侯,云寄锦书,鸳鸯戏水,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等。</p> <p>鱼儿看到猴子就想起了“马上封侯”!果然是文化人!大家敬佩不已。无言对视,知音难觅。</p> <p>木雕也很精美</p> <p>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p> <p>天井</p> <p>常年不竭</p> <p>祠堂不远处就是那片唯美的水杉林,泥帅惊艳!</p> <p>郁郁葱葱,入目清新怡人。</p> <p>迄溪桥,历史悠久,此为清乾隆年间重修。大诗人李白曾过此桥造访住在碧山的胡晖。</p> <p>浩寨白沙庙桥岌岌可危</p><p><br></p><p>跟着紫队看古屋,古桥,古道,古树,古祠,古塔,看看,看看,虽然看不出啥门道,但有一点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我一直以为只有人的生命是脆弱的,需要自我保养,需要社会的关爱,而现在终于知道了,原来这些沉静不动的、凝固的东西也是有生命的,是反过来恰恰需要人类保护的,需要社会关注的。</p> <p>有时候,驴途返程后突然发现,某个山头,某个场景,……没有留意,疏忽了,悔不该怎样怎样,于是就有了再去的念头。说登轩辕峰,两次了,其实并没有登上顶峰,那片崖壁的另一边有没有其他的路子登顶呢?对面的夫子峰雄俊巍峨,煞是好看,夫子山村背后有没有路直接登顶夫子峰呢?哈哈,果然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过,户外徒步还是要有日拱一卒、慢火细炖的耐力与恒心,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有热情还要理性户外,只有这样,才能从中收获无穷的快乐,才会拥有丰富欢悦的精神生活。</p><p><br></p><p><br></p><p><br></p><p>感谢紫队精心策划组织这样的好活动,有您真好!山泉、轻舞飞扬的凤凰、南江鱼儿、hyx、泥帅等摄影师们拍得照片很美,原谅我私自借用😄,阳光、荣辉、野马三位司长辛苦了,也谢谢冯荣辉、步行者、红满天、文艺、四月天诸位驴友一路相伴,短暂的一天,美好的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