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标 善观察 多指导 大阅读

蔡响龙

<p> <b style="font-size: 20px;">明目标 善观察 多指导 大阅读</b></p><p> ——<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0年暑假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心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早在2000年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就听过徐承芸老师的讲座,时隔20年再次聆听徐老师的讲座仍是那样入神走心。徐老师一手牵着教学实践,一手牵着理论高度,所以她的讲座能够深入浅出,让人心领神会,豁然开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老师,尤其是刚步入教学的年轻老师更是一脸茫然。不能深入领会习作教学的精髓,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便会止步不前,进而会影响孩子的终生发展。徐老师的讲座可谓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习作教学的方法之路。她从习作教学的大框架入手:为什么写(习作目的),写什么(习作内容),怎样写(习作方法),写给谁看(读者意识),怎样判断写得好不好(习作评价),结合统编教材体系中的小练笔,单元习作,以及习作单元,指导老师们如何进行习作教学,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汲取徐老师的讲座精髓,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的收获整理如下:</span></p> <p>  <b>习作目的是导向,是学生习作兴趣之源。</b>很多孩子的习作都是被动习作,老师布置,学生“奉命”去写,没有写作动机,没有写作兴趣,学生怎能不抓耳挠腮?习作之前,我们老师要做足功课,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孩子写作兴趣,变被动习作为主动习作,学生的习作才会言之有“情”。</p><p> <b>引导孩子观察是习作教学的基础</b>。有了课前的细致观察,学生的习作才能言之有“物”。三年级下册指导孩子写“我的植物朋友”,课前布置孩子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通过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做成观察记录卡,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了。有一位特级教师指导孩子写好油菜花,三下油菜田的做法就值得我们老师效仿。</p><p> <b>习作方法指导是关键</b>。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要精准把握教材的语用点,在课堂上训练到位,并迁移到习作当中去,学生的习作才能言之有“序”。平时,我们语文老师要加强自身的内功修为,多学习,为孩子的习作多一些方法指导,如“反弹琵琶法”“板块组合法”等,孩子会受益终生的。</p><p> <b>改变习作评价方式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b>习作评价简单、单一,教师就会吃力不讨好,老师费尽心思去改,结果学生并不多看一眼。唯有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习作评价的积极性,习作评价才能有效。老师可以尝试“学生自改——小组互改——教师批改”模式,省心而高效。</p><p> <b>海量阅读是学生习作的保障</b>。海量阅读,学生不仅能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还能从中感悟习作方法,情感得到熏陶,一举多得。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巧用一米阅读软件,指导孩子每天完成语文主题丛书的阅读任务;巧用一米阅读软件让孩子参加各类读书活动,如暑假阅读活动,百万阅读大奖赛等,各类读书活动会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孩子的人生点亮一盏明灯。</p>

习作

老师

学生

教学

孩子

阅读

语文

指导

讲座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