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武装三连开荒种地五十周年

老武

<p>  1971年初春,武装三连在结束了千里野营拉练,经过了一个月的休整以后,于4月12日又遵照团司令部的命令,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地开进了一个叫做北大洼的荒原中。他们一边开荒,一边自建营房,经过多年努力,从无到有,在茫茫的荒原上建起了一个新的农业连队。从那时起,武装三连改变了单纯的武装连队的生活,开始了开荒种地的农业连队生涯,战士们也真正地成为了有编制的非军籍种地兵。</p><p> 珍宝岛前线驻防和千里野营拉练,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织的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武装三连是唯一一支代表21团参加了这些行动的连队。参与这些军事行动,只是每个人由青年学生向兵团战士身份转变过程中的插曲。生产建设兵团的性质决定了这些战士们最终还是要以屯垦为天职,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使命。</p> <p>  北大洼是位于三营清河水库下游的一片长满了茂密的鹅冠草、小叶樟的低洼荒原,这里水草茂盛,土地肥沃,沉睡千年,等待人们来开发建设,把荒原变成大粮仓。</p> <p>  1971年4月8日,一排长孙德伟率领蔡润国任班长的二班全副武装,同行的还有四位垦荒技术顾问一行十多人,在团司令部严新华参谋长和牛占海指导员的带领下,先于连队进点前到北大洼踏查定点。在严新华参谋长指定的位置上,战士们扎下了第一根帐篷柱子,割倒了大片荒草,平整出一片场地,扎下了五顶帐篷,住了下来,成为了这片荒原里的第一批垦荒者。</p> <p>  版画: 雁窝岛(1978) 晁楣 作</p> <p>  第二天清晨,成群的狍子出现在帐篷周围的荒草中,探头探脑的向这边张望。因为对周边环境不熟悉,恐怕子弹伤人,战士们手下留情,没有伤害它们。</p><p> 1971年4月12日,武装三连全部人员全副武装,带着各种生活用具,浩浩荡荡开进了北大洼。从此,这个连队开始了开荒种地的生活。</p><p> 从清河水库延伸过来两条排水干渠,东北边是七排干,排干对面是四营六连的大片农田,西南面是五排干,后来改名叫六排干,排干对面是三营三十一连的地号。武装三连的新建点就夹在两条排干之间,与清河水库为邻。</p><p> 连队四周到处都是黑土地,千年草根和腐叶还没有完全碳化便形成土壤,这就是极为珍贵的草碳土,一般为一米多深,最深处接近两米。土壤里的腐殖质可以燃烧,把烟头扔进土里,土地会起火冒烟。建点第二年,不小心引燃了一片土地,战士们担水灭火,杯水车薪不管用。冬天的大雪,夏天的暴雨也没有浇灭,这场火一直烧了四年多。这期间一刮南风,连队驻地就烟雾弥漫,呛的人喘不过气来,上百斤的肥猪误入里面被活活烧死,连队新修的路都烧出了片片大坑,修正平驾驶拖拉机在路上行走,烟雾浓重的看不见路面,误入了火坑,几经挣扎,才开出来,一些老职工把草皮子切成块儿,拿回家烧炕。</p><p> 进点时武装三连名称不变,行政关系隶属于三营。连队领导是:连长李清树、指导员牛占海、副连长姜水厚、副指导员白世勋。</p><p> 进点后每排住一顶帐篷,连部和女排合住一顶,中间用席子隔开。</p><p> 营部委派宋景春临时任开荒顾问,协助规划新建点。宋顾问是大连人,曾在江西空军服役,1958年随大批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多次参与建新点,有丰富的开荒经验。他带着张伟民、于广武两人用四齿叉子,叉着两只破胶鞋,在荒原上放火烧荒,荒草很快烧了起来,顺风沿着七排干向下游烧去,熊熊大火卷起衰草枯叶漫天飞舞。不时有野鸡从草丛中飞出,“咯咯”地叫着乱飞,地鼠、狐狸也慌不择路,四处乱窜,远处有成群的狍子在拼命狂奔。到了傍晚,远处天际线上,火光共晚霞一色。</p> <p>版画 雁窝岛的黎明 方元 作</p> <p>  连队相继补充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在各个新岗位给不谙农事的战士们做业务指导。周茂玺任机务副连长,李相福任机务技术员,王春江任拖拉机车长,郝家骥任农业技术员,吕连元任油料员。</p><p> 不久调来大批农业机械,李培林、严伟民、王德仁、吴正兔、于建滨、马丕业、王秋等老战士们放下手中武器,握起了操纵杆、方向盘,驾驶拖拉机拖拽着农机具在黑土地上耕作。</p><p> 张成杰成了地号员,拿着拐尺,丈量大地,指引着拖拉机拽着三铧犁划开片片草皮,翻开沉睡的荒原,后面跟着大群江鸥上下翻飞觅食。连队当年开荒近万亩,种下了小麦、大豆、玉米,做到了当年开荒,当年打粮。第二年又开荒三千多亩,最后耕地面积固定在了13400亩,每年打粮2000多吨。这些战士们既是当年的拓荒者,也是今天现代化大农业的奠基人。</p><p> 以一排为主,全连战士共同努力,在滕金龙、佐世荣、岳卫国和三名临时来支援的老同志的指导下,当年盖起了六栋住房,以及伙房、猪号、马厩。战士们在冬季来临之前搬进了新宿舍。部分老同志也携妻带子搬进了新家。</p><p> 连队有了孩子,也随之有了小学校。张迎春、赵连生、朱新华成为了小学老师。李桂荣老师调来管理学校,连队里有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p><p> 王阳根升任了副连长,主管后勤,他为宿舍做床时,被电刨子削掉了三根手指,为战士们能有个舒适的生活条件做出了巨大牺牲。</p> <p>版画 风染 姚斌 作</p> <p>  这里的水质不好,连队分别打了两口压井,一口辘轳井。井水打上来以后时间不长就会逐渐变成浅黄色,水的表面凝结一层油膜样的东西,白毛巾和浅色衣服洗几次就变黄了,喝着还有一股淡淡的腥味,连队一直吃着、用着这样的井水,对人体是不是有害,没人知道。当时人们的想法都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把这些都当成生活小事,不屑一顾。</p><p> 1971年雨水大,7月28日夜里,狂风暴雨将帐篷掀翻,战士们穿着背心裤衩,不畏艰辛,齐声高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顶风冒雨奋力将帐篷重新扎牢。暴雨过后,积水没膝,拖鞋、脸盆象小船一样在水面飘飘荡荡。</p><p> 当年连队挖了排水沟,疏浚了七排干,雨后积水很快就泄走了。</p><p> 1971年9月初,一批清河中学毕业生陆续充实连队。男生有;董培利、王志学、张廷友、张根合、王福民、王汝运、刘同义、马云安、司相清、马宝利、张建军、李少华。女生有;徐英、马秀珍、李爱霞、梅淑芬、孙行志、张彩霞、夏秀华、胡金英、杨素萍、张少云、李相华、白兴荣、王海梅、李洪娟、张玉兰。第一批分配来的学生是用拖拉机拉着爬犁连人带行李一起拽进连队的。</p><p> 住地到处都是烂稀泥,深的地方没膝盖,车进不来,战士们每天穿着水鞋在泥水里趟來趟去。粮食和建点物资,也靠战士们从二里地以外的公路上扛进来。</p><p> 当年还分配来李海山、闵学良、巫家荣、杜元近四位转业兵。巫家荣还带着漂亮的新媳妇,和男排战士们住在一个帐篷里,白天无论刮风下雨,新媳妇都在帐篷外边溜达,或呆呆的站着,帐篷里都是男青年,没有她活动的空间。这位新媳妇实在过不了这种日子,不久,巫家荣带着媳妇调到别的连队去了,杜元近也离开了这里。</p><p> 建点以后,除繁忙的农业生产任务外,连队还经常执行一些团里交给的临时任务。</p> <p>版画 歌与梦 张朝阳 作</p> <p>  1971年冬季(从1971年10月29日至1972年2月7日),排长江岸带领二排三十余名战士,配合团电业所十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架设了一条从二十团四营营部(钢铁镇)到二十一团变电站,长70余里、6.6万伏的高压线路。王滨生、吴景利、修正平、李芳斯、刘振涛这些战士们顶风雪冒严寒一丝不苟,按设计要求完成了测绘、配料、立杆、拉线、安装各道工序,在18米高的线杆上爬上爬下,紧张施工三个多月,安全、圆满、高质量地完成了架线任务。这条线路通电后,彻底结束了全团偏远连队没有动力电和点小油灯照明的历史,二排指战员们功德无量。</p><p> 还是1971年冬天,刘甦、吴兰浩、王慧娣、李真配合保卫股,押送犯人到齐齐哈尔收监。返回时住进迎春招待所,其他人逛街去了,刘甦因为偶感风寒在招待所休息,连带着看管大家携带的枪支。保卫股长带的是一只加拿大手枪,子弹短粗胖,枪口很老了,刘甦很好奇,想看看枪口,抬手间走火了,子弹从眼前掠过打在天花板上。太玄了,真是后怕,如果中弹就是掀脑壳,不但要了性命,还要留下个自杀的现场,那可是个自绝于党和人民的罪名。</p><p> 那年冬天团里枪毙两名死刑犯,武装三连被调去看押犯人和刑场执勤,并要求派两名战士参与行刑任务。咱们这些战士虽然有些“混不吝”,但对这事却心知肚明,在战场上可以冲锋陷阵杀敌保国,刑场上杀人可不是我们份内的事,谁愿意一辈子背着个侩子手的名声。遭到战士们的集体抵制后,团里只好作罢,另寻他人了。</p><p> 在现场执勤的战士看到了死刑犯脑浆涂地的情景后,多少年都忘不掉。</p><p> 进点当年,连队附近又有狍子又有狼,姜水厚副连长带着战士们在周围狩猎,那一年狍子肉没少吃,好多人铺上了狍子皮,那时还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一年以后,这两种动物基本看不到了。</p><p> 1972年3月2日,张国祥、柯佑平、杨炳林、周孝廉、胡九斤、沈根宝、陈建平、金德龙、张荣锡、周惠定、陆颂品、徐和成、李友等十多人从水泥厂调来,为连队增加了活力。</p><p> 1972年4月5日,新五营成立,新建点的营部驻地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成立庆典隆重热烈,团首长悉数莅临,各营领导前来祝贺,各连队也派出了代表出席盛会,会后管饭。从这时起,昔日北大洼改名叫做天鹅岛,天鹅岛与雁窝岛是同一片沼泽地相连,距离之近互相可闻鸡犬之声。武装三连划归五营建制,序列是五营四连,但大家还是习惯称呼武装三连。</p><p> </p><p><br></p><p><br></p><p><br></p> <p>版画 九月飞雪 聂雁龙 作</p> <p>  1972年春季军事训练中,进行一次实弹打靶。火箭筒班打靶时,一发火箭弹飞向靶标后没有爆炸,班长闵学良带着战士们找了好一阵子,也没找到哑弹。连队小学校的小学生们去捡子弹壳,无意中发现了这枚哑弹,被他们拿回家,几个孩子出于好奇,准备砸开哑弹看个究竟,恰巧被闵学良班长碰上,赶紧喝住孩子,抢回了哑弹。在关键的时候,规避了一场事故,如果晚来一步,后果将不堪设想。闵班长把哑弹分解后,在排水工地引爆了弹体,留下了外形象日光灯跳泡,亮晶晶闪着银光,有五十公斤爆炸力的引信。</p><p> 晚饭后,林克钦班长在宿舍前拿着引信在给战友们介绍事情经过,引来一圈人围观,一位战士看见这里有热闹看,就往人堆里挤,恰巧碰到了林克钦班长,手中的引信掉到了地上,一声闷响,把地上炸出一个小坑儿,当场轻伤十人。受伤的部位几乎都在裆部、腿部和脚部,还有男根中弹的,残片崩到皮肉里血流如注。上海知青金德龙伤势最重,由于收工后换上了单薄衣裤和懒汉鞋,防护能力差,引信落在他脚下,崭新的鞋内侧被炸碎,脚内侧血肉模糊,露出骨头,他一屁股坐到地上,捧着伤脚不知所措。当时的场面非常狼狈,有的跑到墙角旮旯脱裤子察看伤情,有的躺地不起,有的还没缓过神来,站在原地发呆,还没想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p><p> 修正平刚从宿舍出来,恰巧爆炸声响起,一小块弹片崩在右腿膝盖下,血顺着小腿往下流,他还浑然不觉,马上自动参与到抢救伤员行动中。大家七手八脚把伤员架到卫生所,女卫生员刘英戴着大口罩,鬓角和眼睫毛上挂着汗珠,一边对伤员施救,一边指挥大家给伤员止血包扎。有的伤员羞于脱裤子,大家硬给拽下来,有的用剪刀剪开,然后用纱布、急救三角巾简单包扎。</p><p> 营部派来一辆卡车,伤员横七竖八躺了一车,送往团部医院。医院事先得到了通知,做了紧急动员,伤员们得到了及时救治。伤轻的当晚就回来了,伤势稍重的住了几天院。有的伤员中弹几十片,碎片很小取不出来,这些弹片将在体内陪伴他们终身。</p><p> 1972年春,连队试种了水稻,邓茂盛带着四名战士,泥里水里忙活了一年,颗粒无收,水稻光开花不结果。估计是对水稻的生长期和当地的无霜期知识了解不够,播种期延迟造成的。尽管如此,大家还是称呼邓茂盛为天鹅岛的“水稻之父”。</p><p> 1972年春天,林全喜调来任连长,他对连队发展贡献很大,对战士也很关心。</p><p> 1972年夏天,黏虫泛滥成灾,成虫满地都是,车轮碾过,路面上黏糊糊一片,人走路都没处落脚,对正在拔节的小麦危害很大。全团紧急动员,飞机撒药,机械喷雾,人工除虫,使用多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咱连折腾了十多天,总算把虫害控制住了,但小麦还是大面积减产。</p><p><br></p> <p>版画 七月里 张学诗 作</p> <p>  1972年武器换装,将7.62步骑枪换成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其他武器没换。</p><p> 冬季里,经常有成群的野鸡到马厩旁的材料堆来觅食。一天早上,张国祥持枪见一群野鸡正在附近,他朝野鸡群里就是一枪,野鸡应声飞起来,有一只野鸡在飞起后又落地不起,捡起后发现完整无损,没有伤口,原来野鸡没有中弹,是被子弹的啸音震昏了,这是狩猎的最高境界。</p><p> 1973年春,团首长又把代表二十一团参加三师军事会操的任务交给武装三连。连长紧急抽调军事技术骨干,临时成立一个班,马上投入集中训练,故称集训班,由林克钦任班长,吴景利任副班长,战士有修正平、王继顺、朱新华、苑德胜、宋伟刚、陈长春、邓茂盛、张文宝,共十人。</p><p> 从大和镇去珍宝岛的战备公路四公里半处,有一片野战部队移交给二十一团的空置营房,3月27日,集训班全副武装带着生活用品住了进去,主要任务是强化军事训练,备战会操,顺便看管这里的营房。</p><p> 训练内容以单兵技术中的射击、投弹、刺杀为主,兼训单兵和班战术。作训股股长下达了训练任务后,留下作训参谋和集训班共同研究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第二天就开始了紧张繁重而有条不紊的军训生活。</p><p> 每天规定的训练时间很长,强度很大,很消耗体力,苑德胜既参加训练还热心为大家的伙食操心,油水不足,他用黄豆找附近的老乡换豆油,没有蔬菜,他到大和镇去换大豆腐和干豆腐。经过一番调剂,总比天天吃煮黄豆有滋味。</p><p> 没过几天,严新华参谋长来集训班检查工作,在听取汇报后传达一个文件,鉴于我省时有狂犬伤人事件发生,尤其以边境地区为甚。为防止狂犬病蔓延,确保边境安全,省革委会下发通知,要各地严打流浪狗,遏制狂犬病。团首长已经委托警通排成立了打狗队,集训班在训练之余见到野狗也不要放过,坚决消灭。</p><p> 有此尚方宝剑,对出现在视野范围以内的流浪狗格杀勿论,绝不手软。</p><p> 第二天中午,一条大黄狗在离营房不远处的野外溜达,苑德胜手疾眼快,迅速操枪,子弹上膛,举枪击发一气呵成,一声清脆的枪声过后,大黄狗一声没吭静静地躺在地上。把狗拖回来以后,狗主人气势汹汹找上门来,站岗的战士将狗主人拒之门外,坚决否认打了他的狗,狗主人无可奈何愤然离去。</p><p> 这条狗挺大挺肥,确认没有狂犬病以后就不客气了,狗肉下锅,满屋飘香。</p><p> 后来改变了策略,有打狗文件做依据,干嘛躲躲闪闪。张文宝把400米开外的流浪狗一枪毙命,没想到狗的主人是大和镇的李书记,好在他也知道省里下发了文件,当他知道是在落实文件精神的时候便无话可说,讪然离去。</p><p> </p><p><br></p> <p>版画 雁窝岛春曲 修长明 作</p> <p>  叫绝的是修正平的打狗水平,两只狗前后追逐嬉闹,被修正平一枪同时击毙。</p><p> 一天中午训练归来,路过伙房,忽然看见一条黑狗站在锅盖上觅食,邓茂盛毫不犹豫对准狗头抵近射击,就在击发的同时,狗往下跳,子弹穿过肚子,没有伤及要害,带伤跑走了。这回找上门来的可不是普通人,是离这里二里地以外二十三军留守兵站的站长带着两名战士来兴师问罪,集训班的战士们也毫不相让,据理力争。站长无可奈何,最后竟将集训班告到了二十一团首长那里,他们没想到的是严新华参谋长反而把兵站站长骂了一顿。后来严新华参谋长也训斥了自己的战士们,说他们打狗也不看主人。</p><p> 一个半月的强化训练,使每个人的军事技能都提高一大截子,投弹提高五米以上, 100米卧姿无依托胸环靶射击,五发子弹都是45环以上,队列刺杀都符合了会操标准要求。同时打死打伤十几头狗,为局部地区预防狂犬病做出了贡献。</p><p> 5月11日,他们返回连队,边工作边训练,继续提高。5月29日,到三师师部参加了全师战备值班部队首次军事会操,并取得了预期效果。</p><p> 1973年春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对各行各业进行全面整顿,并计划当年秋季恢复高考,很多知青看到了希望,连里掀起了一股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潮。根据“个人报名,群众评议,领导批准,上级审查”的原则,我连蔡润国、张成杰、李树才、吴景利四人飞别被北京外院、哈尔滨电力学校、双鸭山师范和佳木斯师范录取。以后陆续有陆颂品、张伟民、陈振国等战友被推荐上学。</p><p> 1975年春天,李伟调来任指导员,他平时不修边幅,夏锄、麦收时喜欢光着膀子,冬天时,身着没有衣扣的棉袄,腰里扎根绳子,每天在田间地头忙活。</p><p> 1975年8月27日,哈尔滨知青吕宝林、耿德涛、贾世文、徐国滨、于广印、李国秋、沈国庆、刘成池、季立功、王滨江十名男生,孙学影、林淑君、刘芳梅、徐凤艳、李颖、康凤霞、田立梅、刘淑华、肖清华、杨美新、王淑清十一名女生下乡来到连队。</p><p> 到1975年冬,武装三连组建时的老兵,很多都调走了。王明路、王登科、李明山、吴兰浩、巩陪胜等当地青年纷纷调回五十八团。朱新华、邓茂盛调到营部中学当老师去了,王滨生调到营部任水利参谋,李玉琳调营部任保卫干事。</p><p> 几年来,军事训练从未间断,实弹考核按计划进行。平时枪都在枪架上,或摆放在床边,需要时随手拿起就走。但这时随着边境地区形势好转,兵团值班部队的压力减轻,戍边的重任转为屯垦,武装三连的军事作用已经减弱了,逐渐转变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农业连队。武器也不再由战士自己存放了,而由军械员统一保管。收枪时,战士们对朝夕相处几年的武器恋恋不舍,几年来,对自己的枪象对自己的手指头一样熟悉,好多人在枪背带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准备在需要时,还用自己的枪。大家还是怀念那种“祖国要我守边卡,拿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的日子。</p><p> 随着生活的安定,知识青年们的理想也有了升华,姑娘辫稍的发香,小伙子球鞋里发出的豆豉味儿,无不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互相吸引,或明或暗地开始有成双入对的了,给连队带来一丝浪漫的色彩。</p><p> 1976年2月兵团撤销,恢复农场建制,五营四连改称为五分场四队,但大家还是习惯称呼为武装三连。</p><p> 1977年8月,一批四川青年乘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末班车来到四队。</p> <p>  版画 雪原行 方振宁 作</p> <p>  男生有;曾茂利、朱文艺、杨义平、陈晓宏、罗建、林建华、刘方正、余进新、王承德、杨维峰、王永红、张强、陈世伦、刘平、曹中平、杨群正、周立平17人。女生有;许华娟、李文琴、柳清芬、武正琼、熊治黎、王华树、陈竟、陈付莲、罗玲芬、李兰、苟兴明、胡思群、贾学琴、郑宇、杨兴瑶、田家珍、曾传莉、颜苓、廖远平、李群20人。来队不久,他们就投入到了这里火热的生活和工作中。</p><p> 经过多年努力,武装三连这个小村庄已经形成,这里成为了北大荒这个大粮仓的一部分,曾经为中国人吃饱肚子做出过贡献。现在这个小村庄已经消失在绿色的田野中,可那些青春时期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却总是在魂牵梦绕,久久难以消失。</p><p> 纪念武装三连开荒种地五十周年!</p><p> 祝武装三连的老战士们健康幸福!</p> <p>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一团参谋长严新华</p> <p>下面图片是曾经在武装三连那个小村庄工作过的老战士们</p> <p>孙德伟</p> <p>蔡润国</p> <p>吴景利</p> <p>刘甦</p> <p>邓茂盛</p> <p>李玉琳</p> <p>陈淑彦</p> <p>陈长春</p> <p>苑德胜</p> <p>王招娣</p> <p>朱泽尚</p> <p>殷士云</p> <p>艾明</p> <p>张喜德</p> <p>李月辉</p> <p>赵连生</p> <p>陈振国</p> <p>修正平</p> <p>刘振涛</p> <p>龙立新</p> <p>肖宏海</p> <p>徐百寅</p> <p>王余庆</p> <p>姚根财</p> <p>吴正兔</p> <p>宋伟刚</p> <p>申新民</p> <p>王滨生</p> <p>于广武</p> <p>乜德祥</p> <p>李培林</p> <p>王慧娣</p> <p>李芳斯</p> <p>柴长滨</p> <p>吕海忠</p> <p>王继顺</p> <p>高克俭</p> <p>白世勋</p> <p>陈玲生</p> <p>叶根章</p> <p>刘淑君</p> <p>  武装三连的老战士们:我们一起下过乡,我们一起扛过枪,我们一起开过荒,我们曾一起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这段经历魂牵梦绕,终身难忘。</p><p> 纪念武装三连开荒种地五十周年!</p><p> 祝老战士们健康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