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五十年的感谢

飞来的虹

<p>文章作者:金甫</p><p>编 排:飞来的虹</p><p><br></p><p>文革时期,复课闹革命期间,王金兰老师是我们徐州三中一连八排的语文老师,语文虽然是主课,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难得排上几课,虽然接触少,可是王老师那洋溢着春风般的、平易近人的亲切,谈吐优雅大方的气质形象,我心里是很爱戴的。可是自卑的我对于她是敬而远之,又不是我的班主任,因之受教甚少。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感激,五十年来至今铭记于心。</p><p><br></p> <p>那是近五十年的一九七一年1月8日下午,我是待分配的三中一连八排的学生。已经是冬日了,那年的雪比往年晚了一些,也没有雨,天气是干冷干冷的,我的瘦弱的身体裹在旧的棉衣里,满怀心思,游荡在中学母校宽大的校园里。充满茫然的眼神,牵着漫无目的腿,在空旷的校园里停停走走。往日同学挤满校园,终日热闹喧哗的场面恍如昨日。那时,在落实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高指示,老三届学生全面下放农村仅一年后,我们六六届初中生复课不足一年,喜逢中学生分配到工厂的政策。宣传的时候说是“挑选一部分优秀的……分配到工厂,进入工人阶级队伍”,同学们那个激动啊!要知道工人阶级那可是领导阶级!随后,从七零年五六月开始,分期分批开始分配。第一批,红五类家庭的优秀学生分配;第二批,红五类家庭的学生分配;第三批,城市贫民等家庭出身的学生分配;第四批,家庭问题不大的学生分配。以后,分配的消息停了摆,同学们十之八九已经分配离校,剩下的就是家庭出身问题较大的学生了。我是属于家庭问题严重的一类,进入领导阶级的想法过于奢求,因此,做好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思想准备,整天百无聊赖的在学校游荡,等待着不期而至的决定命运的通知。&nbsp;</p> <p>偌大的三中校园里,特别是往日六六届六七届二十四个班级上课的前院整整两排教室,依然是那样的高大气派,(六八、六九届学生在后院)但一下走了上千人,顿时显的空空荡荡。学校对未分配的学生重新合班,可是,面对分配无望,前途莫测,人心已乱,谁能有心学习?就是老师们也对剩下的学生分配心里没底,难能看好,如何教学?所以,与我一类同学各怀悲观的想法,游荡在校园。进入校园大门,路左首边大操场北面,第一排教室的最西端的教室是最大的教室,它的门被挡在里面的迴廊里,朝南和朝西的宽大的玻璃窗外面都有高大的槐树冠护着。现在是冬天,树稍上还挂着稀稀落落的枯叶,太阳好像怕冷一样,躲在很远很远,照在身上也不太暖和。偶尔一片枯叶会落下来,哆哆嗦嗦的飘落在隆起的树根高低之处,与先前的落叶拢聚在一起,等待着风雪的降临。</p> <p>该来的还是来了,大约三点左右,我忽然感觉有些躁动,远处三三两两的人们纷纷向我所在的大教室走来。我随匆匆而来的同学们涌进宽大的走廊,拥在大教室的门外,一会儿就有近百人,叽叽喳喳的议论分配的消息。一会儿,见到王金兰老师随同学校工宣队的孙队长及几名工宣队人员也匆匆来到这里,一派神色凝重的气氛。一名工宣队员面对学生,拿出几张名单,亮开嗓子宣布,叫到名字的同学进入教室开会。人声嘈杂中,听到了我的名字,我急忙挤进教室,慢慢挨到后面的座位上坐着。环顾左右,虽然是同学,因没有交往,不太熟悉。教室的讲台与门之间,王老师和工宣队的人在那里,等待着人员到齐。教室门外没叫到名字的同学仍然挤在那里,不舍得离去。这时,王老师凝重着神色,好像在搜索着什么,突然将一位前排的同学叫到跟前,向他说“你去找金甫”。我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有人关心我?作为一个在关现行反革命罪犯的子女,许多人避之不及,不受欺负已经是好运了,怎能奢望老师的关爱。可是,我从王老师急切的眼神中分明感受到了关切,而且是那种出自于内心的深处的关切!我较于常人更加敏感的神经分明读到了一份师生间的温暖之情!我绝想不到一位令我默默崇敬的老师,与我联系极少的老师,在这个分配工作的重要时刻还把我记挂在心上!</p> <p>以我的情况而言,我根本不可能获得这个分配机会,我不知道是谁,承担了多么沉重的压力,把改变命运的机会送给了我!瞬间,我猜想,是她!或者有她!我冰冷的心顿觉暖意,愣愣的坐在那里,不知道怎样表达我的感激之情。随后,随着充满许多喜剧情节的程序的进行,从不敢相信到一点一点的确定,我已经随同三十四名三中同学一起,其中有我排的一名女同学,被学校分配到徐州当时最好的部属工厂,这是当时许多人羡慕的好单位,我的那份激动当时是无以言表,三十四名同学唯能表达的是眼含泪水,激情高呼时代的最强音“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从此,我从几乎绝望的噩运中走了出来,走进了我被许多人羡慕的人生新篇章。</p> <p>那个寒冷的冬天下午发生的命运大转折,始终温暖着我的心!至今五十年已经过去。可是对王金兰老师的感激之情,我虽未能表达,但年年月月从未忘记!尊敬的王老师,在那短暂的时间里,我感受了你对一个陷于不幸命运的弱小者深厚的关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那是超越了时代的大爱,是“真、善、美”精神追求的至美境界!是您代表的中华文化善良品德的倔立,也是您对大爱之境的坚守,在您的事业生涯中用行动诠释了如何教书育人!后来我渐渐理解,具有这般境界的还有许多人。今天,在物欲横流,拜金至上的市场经济环境里,我满怀对王老师的感激,愈感老师大爱之境的珍贵!她和他们那一代的为人师表、不舍奉献、大爱情怀之境界,是今天我们民族崛起的最根本需求。所以,我感激王老师,不仅是对她的爱戴,也是对我的祖国的热爱!一份五十年没有表达的感激,今天写出来,送给敬爱老师。永远感激,永远感谢您,敬爱的王金兰老师!</p><p> </p><p> 您的学生金甫</p><p> 2020年处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