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语

笃定前行

<p> 露语</p><p> 文/劲草</p><p> 秋天到了,立秋过去没有几天,天气就逐渐转凉。一日夜晚推门而望,并不算明朗的天地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一层银色霜华,乳白色的雾气弥漫在空中。</p><p> 于是我想起了古老的《诗经》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该是怎样的图景:蜿蜒的溪流,对岸的芦苇随风摇曳,白色的雾气萦绕,伊人凭水亭亭玉立,拈花轻笑。</p><p> 才惊觉,哦,白露到了!</p><p> 记忆中的白露总是与明月联系在一起的。杜甫的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许说的是此情此景吧!</p><p> 白露和月夜似乎总寄托了太多的思念愁绪。</p><p> 一轮明月当空照,皎洁、明朗的银色光华就将天地镀上了银色光辉,映衬着清冷的白露,却只是显露一种冷清寂寥的氛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时月圆清明,然归人难返,不免月下喟叹。</p><p> 于是,这白露就结下了太多的离愁思绪。也许有慈母在灯下为远去的游子细细密密地织补衣衫;也许有思妇在清冷的井水边为戍守边疆的离人洗涮寒衣;也许有贬谪的迁客骚人独自漫步庭中望月兴杯,念着远方的友人……大千世界,凡此种种,皆染上离字。</p><p> 忽地就记起了,这白露,原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它最本来的意思只是秋日的白露降下,溽暑消去,天气转凉。因露从今夜白,故名“白露”。</p><p> 只因为它太容易与明月相连,寄托了太深远、太沉重的感情,倒忘了它的原意。</p><p> 念及此,不免重温了一遍二十四节气。曾记得还是小学一年级时学的,还有一首节气歌。念着哼着诵着背着,就从小学念到了今日。</p><p> 心下庆幸,还算记得这古老的歌谣。</p><p> 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天,时间不停,日夜轮转,从不止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p><p> 突然间就明白了古人写下这古老歌谣的意义,它告诉我们什么叫四季轮转,永不停歇。它提醒着农田里忙碌的农人们何时播种何时收割,顺其自然。它更是一条戒律,告诫人们万物有序,生死盛衰,皆由天命,不可随意更改。这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p><p> 夜深露重,直到露水打湿了衣衫,才回过神来,关门进屋,从窗口瞥见银白的霜华和月光,仔细品味着这无声的语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