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却有其独有的复杂性。古今中外多少大教育家都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这一命题的看法。我是第一次知道这本书,但书中提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杜威等教育家都不使人陌生。下面我将浅谈一些我看完这本书的想法。</p><p> 书中提到教育有三种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第一种仅限于“传授”知识,照本宣科。第二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性。第三种则是师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双方均可自由思索,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性。这三种教育方式都有其一定的特点,但是苏格拉底的“催产术”教育能够从学生内部去激发,而不是从外部去灌输。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激励他们思考。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育目标需要完成,而“苏格拉底式”教育原则需要时间去启发,不能急于求成,所以对那些已经被认可的定式没必要以这种方式来教导学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应该应用于不同的知识。书中也有提到关于计划的探讨,极少有人能像马克思那样把握了历史发展过程的全部知识来提出全盘计划。我们被教育着无论何时都要做好计划,这样做事才会有条不紊。但往往我们会被错误意识导向,或者把不可知的一切拉入到我们的计划当中去,这就变成了一种幻想。那些错误计划或者所谓的全盘计划会侵吞属于人的自由。雅思贝尔斯并不否认计划的重要,只是计划应该基于那些真正并且可计划之事上。</p><p> 雅思贝尔斯提出:教育不能独立,它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教育具有整体性,依靠全体。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和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独立思想看起来有些对立,但是处于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就需要针对性的方案,所以也不能盲目批判某一个人的思想。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军阀混战,教育经费被挪用并且得不到保证,迫不得已提出教育独立思想。历史上存在过贵族学校等级学校,把教育作为某些阶层的权利,但教育属于人之为人,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普及,国家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拥有教育的权利,今日的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个阶层,他必须是全民族的教育,我们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之后教育也会逐渐向高中或者幼儿园普及,让教育真正地走向全民化。再者,所有的公民都必须有一个政治思想的空间,受过教育的人,他的政治思想是独立的。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其中之一就是为了民族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当美国发现苏联在某些方面超过他们时,曾一度惊慌失措,《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就极大地证明了教育和国家危亡挂钩。中国现在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但也经历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苦难。教育,乃民族之本。看一个民族的现在和将来,只需看他的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生命活力之表现,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衰则民族衰。</p><p> 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教育离不开教师,虽然那些能够给人带来精神、智力、技能上的完善的行为都能称为教育,但是现在社会普遍默认学校中的老师才是正规的老师。教师以种种人为的方式来保持学生对他的敬畏,甚至许多家长对教师也是言听计从。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而不是有意而为之的事情。但是不能没有权威,书中认为,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在世界上,但在团体中必须有一个连系团体,大家公认的权威存在。没有权威,团体生活、共同精神、国民教育、军事秩序、国家与法律效用都是不可能的。权威既来自于外部,但同时它又总是发自于人们的内心中。往小了说,在学校中,校规班规就是权威,而教师就是权威的执行者。所以学生总是会对教师警惕,害怕自己说错了什么或者做错了什么。这种教师刻意建立起来的权威是错误的权威,学生并不会发自内心地去服从和维护这个权威,而是表面上的恭敬和服从,因为害怕得罪了老师而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许多伟大的教育学家都提到自由,释放学生的天性,批判成年人的权威,所以自由和权威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对立性。但是,在这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肯定了权威的必要性,他提出“在权威中自由生存。”真正的权威需要经由与它相关的自由才能建立。人不可能达到完全自立和绝对自由,人都会产生失误。权威可以给予自由以坚强的力量或者阻止自由的随意性。如果一个学校中,真的完全放任儿童自由,他们不顾团体以自我为中心,对心智还未成熟的儿童来说,他们没有目标,大部分的儿童还是会追逐一时的自我满足。在这种所谓的自由氛围的校园里,长此以往下去,他们会无视规则,无视权威,踏入社会也会因为自私的“自由”而受到惩罚或伤害。况且,就算对于一个拥有智慧和能力的成年人来说,知识和能力也不能代表着自由,脱离了社会和团体,不顾权威的力量,内心没有对权威的敬畏,他就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小到一个学校的校规班规,大到一个国家的法律政策,都是一种权威。但是书中有句话称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害人的也显得有些偏激。反思我们的教育,权威主要来自于外部,更多的是一种权力,在这种权威的笼罩下,只有服从,却没有自由的存在。学生每天都固定地坐在教师,上课被要求安静,发言要举手等等要求。而这些大部分是教师自己建立的权威,他希望自己的教学不被打扰。但这种教育也只是浮于表面罢了,学生并不会发自内心地敬畏教师的言词,所以,“在权威中自由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p> 最后谈谈关于大学的教育。大学和中学和小学相比,他算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无论在精神上和行为上,都要自由些。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并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对于大学的改革,总的还是硬件设施的外部改造和大学观念的内在转变。外部改造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学校规模扩大,研究设备不断完善,生活环境得到保障。但内部的氛围和观念,是需要身处其中,在潜移默化中看到改变。现在存在很多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专业不对口等现象,所以出现了很多“大学不值钱”、“读大学还不如学一门技术”等观念,这的确是一些狭隘的看法,大学生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即使未来选择实用性的职业,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在他的一生中,都将保持科学的思维方式。当然这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大学的观念氛围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同大学出来的学生能力和思维也是参差不齐。大学有其特定的任务,包括专业技能、整体知识、精神观念等等。但总的来说,还是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这句老话。大学中不仅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有大量的实践研究活动。如果光谈理论,就会变成空谈,如果将目光仅仅投射在实际任务上就会迷失方向。只有这两者相互结合,我们的脚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