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赵忭的家乡情怀一一诗词

曾敖林

<p>风高琴鹤一一赵忭祠</p> <p>在汉语字典中“铁面御史",是汉语成语。出自《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刚直无私,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后来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赵抃(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衢州府西安县(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p><p>衢州市柯城区是我们的家乡,我为家乡古代出了一位名人赵忭而感到骄傲,能成为汉语词语解释的代名词。在我们三衢大地上民间流传着许多赵忭的诗篇,据传赵忭除了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品质以外,还有换位思考的温柔一面。人们为了弘扬赵忭身居高官的高风亮节,敬仰他至老不懈修行精进,临终词气不乱,安坐而逝矣地保持晚节。在家乡市区钟楼底建有赵忭祠,让后人能学赵公不欺己、不欺天的大义凛然精神。赵阅道是为官的楷模,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清廉好官。</p><p>赵忭幼年丧母,少年亡父,由哲兄赵振抚养成人。赵忭自小天资聪慧、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品学兼优。景祐元年(1034年)科考及第,中乙科进士,授职武安军节度推官。赵忭从选人阶官起至三任地方县令、泗州通判到殿中御史,龙图阁学士;官拜至擢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等要职(相当于今国务院副总理)。赵忭曾四次入川为官,以一琴一鹤轻车从简、单骑入蜀的清廉之名,而流芳于百世。赵忭从政四十五载仕途转辗过湖南、福建、广西、四川、安徽、江西、浙江、山东、河北和汴京(河南)等地。赵忭晚年以太子太保的头衔回归故里,居住在衢州府西安县浮石门外(今柯城区沙湾村)。至此读书诵经、深山老衲,尚不多遘,况富贵至极者乎。学道有得,大愿度人,极大丈夫出世之能事矣。赋诗作词,成了赵忭晚年生活的最大乐趣,在衢州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千古诗文和历史足迹。</p> <p>三衢清献亭</p> <p> 题衢州唐台山</p><p> 宋.赵 抃</p><p>唐台压郡东北陲,势旋力转奔而驰。伟哉造物谁其尸,一山中起高峨巍。群峰环辅拱以立,背面肘腋相倚毗。怪石差差少媚色,长松落落无邪姿。</p><p>岩隈有路数百仞,直登不悔形神疲。中间轩豁浮屠舍,栋宇綵错金璧辉。寒泉一亩清可鉴,优游鳣鲔扬鳞鬐。猿閒鸟暇两呼笑,老僧矍铄趋且嬉。</p><p>天风烈烈骨毛竦,更云六月无炎曦。攀缘绝顶下四顾,溪山百里如掌窥。我思宜有隐君子,放心不与时安危。巢由之行已高世,白云卧此逃尧妫。</p><p>诗文赏析:</p><p>本诗是描写赵忭回归故里颐养天年,夏日的一天赴衢州唐台山大乘禅寺去会见雅士,希冀故国残破重整河山的高见。沿途触景生情短短的一首诗词,就将山川、寺庙、与高僧接触等一一交待清楚。显示了晚年的赵忭杰出非凡的抱负志向,风骨凛然气节犹存,与求贤若渴善解人意的情怀。全词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带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色彩,一气贯注由景而情意余言外。</p><p>用白话文意译:</p><p>从衢州府北门街出城门往东北方向行走,在与邻县境的交界处,便到了山高百丈的唐台山,因顶有塘,深不可测,亦云塘台山;站在山脚下举目仰望,塘台山景色壮丽、山势雄伟,沿盘旋山径蜿蜒曲折的石阶拾级而上,群峰云雾缭绕其势犹如万马在奔驰。多么伟大的神力创造了大自然的秀美山川,由谁来允当祭品用的受祭人;唐台山主峰在大山中显的特别高大巍峨。群山环绕像护卫抱拳敛手侍立;周边山峰如肘部和腋窝之间一样,相互依偎紧密连接。山中的怪石也不少大小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极富有情趣,并没有巴结讨好的姿态;苍劲挺拔的古青松在悬崖峭壁上傲然屹立,其景色在山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雄姿。</p><p>绕过岩石道路的弯曲处,行不过数百公尺身体略显虚脱有些疲惫;觉得将要登至顶峰,便鼓足勇气径直继续攀登。在明朗的天气里,中间开阔地上有一座轩昂开朗、气宇不凡的寺庙;大乘禅寺光彩夺目华丽精致,建设物画梁雕栋用各种颜料绘成五彩斑斓、金碧辉煌。寺傍边占地一亩左右的寒泉池,水则清澈见底可以当作铜镜,池中的鲟鱼和鳣鱼优游的闲暇自得,连鱼的腮两侧及鱼脊上的鳍也看得很清楚。闻得山中猿猴悠闲翻滾声和小鸟欢啼声不断。大乘寺的僧人是名精神健旺的老僧,见有客人到访一路小步快跑,竟然嬉闹着无拘束地来迎接。</p><p>风行天空阳光炎热,猛一见来客气场盛大、刚直且品格高尚的贵人到访,惊骇的毛发竖起。老僧便恭敬地道:“六月份日光炽烈,老施主不怕高热来造访。"环顾四周见无人,便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老僧见识浅陋,出家是个清静之处,习静归真,参禅果正。攀权势贪富贵与佛无缘,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百里山溪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情清涵万里天。出家人心苟无邪,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矣。"赵忭见老僧乃是一名隐居者,应当是名佛性圆足的君子,只是不愿意与自己讨论时局安危的策略。心想:古代的巢父和许由等雅士,以清高而有节操名闻于世,尧帝想让位给他们都被拒绝。隐士伴着白云超凡脱俗隐居于此,想必是为了追随古代尧舜两帝的纯朴之风,而不愿与官场腐败世俗虚伪为伍。</p> <p> 芳 草</p><p> 宋.赵 忭</p><p>翠密驯文雉,丛深隐画轮。离披金谷晓,寂寞茂陵春。</p><p>古渡班荆客,长堤走马人。芊芊似袍绿,一雨一番新。</p><p>诗文赏析:</p><p>本诗题为《芳草》具有香草和喻为美德的二层含义,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芳草》五言诗,说明作者是热爱生活的表露,对大自然植物的芳草生长,也动态地细心观察。通篇五言诗八句四十字,明明是句句在描述芳草,引经据典却不见一个“草"字。足见赵公其才思敏捷、构思巧妙,文字功底的深厚。最后二句申引出人生哲理,含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境界。意思是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应和大地般的厚实,美德可以承载万物。</p><p>用白话文意译:</p><p>在青翠茂密的草场上,可以训养野山鸡,这种鸟类的野鸡长得很美丽,满身的羽毛长得似彩车,躲藏在香草丛生的地里,只见芳草不见鸡。香草铺遍了大江南北,散乱地植在晋太康世传的金谷园内,也旺盛地生长在人员稀少的茂陵、长陵、安陵、阳陵和午陵等王公墓地之中。</p><p>据“班荊道故"的典故说,在往来客人稠密的古渡口,老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谊,也铺开荆草席地而坐;跑长途路的骑马人,就更离不开喂马用的草地了。青青的芳草遍地绿油油,下一次雨,香草就长得更加茂盛。</p> <p>&nbsp; 元日偶成</p><p> 宋.赵 忭</p><p>人生七十古云稀,加我新年复过期。</p><p>住在三衢山好处,望中还赋式微诗。</p><p>诗文赏析:</p><p>乍一看,该诗是一首叹息人生已衷老的遗憾。仔细分析却发现并非如此,而是作者人老心不老,仍担扰时局由兴盛而衷落的变化,在耽心老百姓的田赋过重。自责当涂敢自宽的心情,来写一首式微诗来告诫世人。以《偶成》为题目的诗歌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为之赋诗,比较著名的有朱熹和鲁迅均有著作。按照古诗词意象逻辑思维原理,阅读应从言语、意象和意境等三个层面去解读,来理解一首未读过的古代诗词。宋.朱熹的《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根据偶成的诗意是时光容易逝去的程度,有要抓紧时间或时不我待的含义。偶成的注释并不完全是偶然成咏的意思。在古诗里往往是一个字就代表一层意思。比如:望中,意思是指古代帝王向四方祭祀时要四望。又《周礼.春宫.大宗伯》记载陈寿祺云:山川之祭,周礼四望,鲁礼三望,其馀诸侯祀竟(境)内山川,盖无定数,山川之大者,莫如五岳、四渎。还有式微一词是汉语词汇,是代表由兴盛走向衰退的意思。</p><p>用白话文意译:</p><p>人啊!古时候一到七十岁,寿命就算稀罕,会自称年纪老了;时光过得真快,一晃展眼间自己就会衰老,转过了新年我都七十岁了,难道我真得没用处,要这样成为废人吗?</p><p>衢州是个好地方,我居住在这里好处多多衣食无忧吃喝不用愁;可是,目前社会局势是由兴盛而走向衰落,新年祭祀不可一望就祭,当应向四处望之而设坛遥祭,皇上是否考虑过减轻田赋、税赋呢?该写首式微诗,将实情委蜿地提醒之。</p> <p> 题真岩寺</p><p> 宋.赵 忭</p><p>一炷清香一解颜,几生修得到林间。朝无事也夕无事,坐看山兮行看山。</p><p>梅玉破香供宴坐,松风奏曲度禅关。静思四海五湖客,虽有黄金无此闲。</p><p>诗文赏析:</p><p>该诗是赵忭追求德行天下,达到最高境界转折点的体现。他平生勤奋勉学,为官时游历各地,秉持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晚年时则正德厚生、臻于致善。他生性爱其山水形胜,素知佛门净地高人甚多,为探索品行修为常与出家人接触。久而久之,体会到一个人彻悟的修行程度,来源于他所受磨难的程度,随缘宜静贵在心志方能修成正果。因羡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环境和学风,而为修行正果者赋诗。以至他后来修行有素,得到禅门“临终词气不乱,安坐而逝矣"的完美结局。</p><p>用白话文意译:</p><p>真岩寺有一尊脸带笑容舒展眉尖的女菩萨,端坐在佛龛神位之上,(赵忭)向供奉佛像敬炷了三支点着的清香;几辈子都期盼在山林中找到幽静之处的学习环境,能修到这样高雅的德行。佛像一天到晚都端坐在供奉上没有事情,形容没有战事灾害和闲人的干扰;坐着看佛像她是一座山,站着去看也是一座山,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佛像都是悠闲自得地坐在供奉的神位上。</p><p>不要小觑②修成正果的詹妙容出身低微原来是一名童养媳,她是依靠恒心和毅力才能象佛祖一样,冠冕堂皇地端坐在神位上,去接受百姓破费的香火和享受设宴供品;大凡想要修行到松竹风节的水平,须要经过刻苦攻读和悟透禅学的教义,方能越过佛门禅关;企盼悠闲地喝着香茶③、弹着古琴和奏着曲调,是不可能修成正果的。我冷静地去思考过,普天下的财主商家、包括官宦在内的富翁;虽然家里有万贯家财和金银无数,如不注重修身养性,是无福份享受到此等无忧无虑、安闲自在的生活。</p><p>名词注释:</p><p>①真岩寺:又称真岩禅寺。在今衢州市江山市(县)双塔街道,灵泉村岩下自然村的半山腰。</p><p>②梅玉:梅玉是一种质地松软,质量较差的梅玉石,商家经常用来去冒充高档的水坑玉。即梅玉是伪水坑玉。在这里是指白鹿女仙詹妙容出身低微,是驳斥有人怀疑她是冒充佛像的人。</p><p>③松风:松风有五层意思①松林之风。②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③茶道。④高雅与贫困。⑤松竹风节。</p> <p> 常山县令姚存哀词二首</p><p> 宋.赵 忭</p><p> &nbsp;其一</p><p>瓜期终代促装前,常遗吾书索赠言。今日却成哀挽句,霜风江上送灵幡。</p><p> 其二</p><p>威惠三年邑政优,平生志业未经酬。嗟嗟故里松楸老,先陇归陪地下游。</p><p>诗文赏析:</p><p>常山县令姚存与作者赵忭,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是衢州故里的老乡。姚存县令胸怀雄心壮志,为官勤政清廉政绩显著。在宋.庆历五年(1045年)常山县令姚存任上薨,作者对衢州老乡壮志未酬而感到十分婉惜,为其所作的二首哀词。该哀词立意清楚,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的哀痛断肠之情。</p><p>用白话文意译:</p><p> 其一</p><p>姚县令任期届满,在换人接替者未到以前,早已把离任的行装整理好了;当年姚存上任时,曾经向我索取过临别忠告(以资自勉)。谁知昔日留下的赠言,却成为今天写挽联的句子;秋寒日短江上凛冽生命合经霜,送葬的人们怀着凄惶不安的情绪,打着灵幡旗排成了长队,融悲秋情怀来抒自己内心的悲痛。</p><p> 其二</p><p>姚县令清廉严格地治政三年,县治之地的政绩有了优良的开端;一生素怀雄心壮志,遗憾的是事业尚未实现。乌乎哀哉,故里的老乡过辈就这样地走了,坟坣地上长满了松楸两树,只得在黄土陇中陪伴先祖,到地底下去施展本领了。</p> <p>编后的话:</p><p>我特别喜爱赵忭的诗词与敬佩他的为人。爱其诗句中他对衢州山水,很自然地流露出浓浓的乡情;敬仰他平生疾恶如仇的性格,刚直不阿和敢于说真话;透过为官清廉看到他内心装有老百姓,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民感深深地打动了乡亲们。可是长期以来我却寻找不到有学者,将赵公怀念家乡的诗词翻译成白话文。为此本人斗胆地根据诗意译成了白话文,供自勉与友人赏析。遗憾的是自己才疏学浅,文字功底单薄总感觉到泛力,不能正确地运用精练的语言,来描述诗文的注释,错误和曲解是肯定存在的。在此敬请高人教诲,当面聆听或网络指正之!</p> <p>文字:曾敖林</p><p>图片:曾敖林 江国华</p><p>制作:曾敖林</p><p>日期:二O二O年八月二十三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