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p><p> 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溶化;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惫烟消云散……</p> <p> 今天,我所讲述的是父亲四兄弟的手足情。</p><p> 父亲的家在江苏省南通市西亭镇一个叫汤家渡的地方。祖父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了青春,退役回到家乡与祖母结合,随后一生务农。祖母在大跃进的冬天生下了父亲,之后的11年中又生了3个儿子。</p> <p> (图:80年代祖父母与曾祖母合影)</p> <p> 在那个食不裹腹的年代,家中有失明的老母亲、且有四个儿子可想而知家庭负担有多重。祖父老实憨厚、勤劳持家,一年365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他为了孩子们上学甚至卖过血;祖母温柔善良、贤惠质朴,白天在生产队工作,晚上利用闲暇时间给别人做衣裳,精打细算着全家一年的吃穿用度;父亲作为家中的老大,从小和大人一起扛起家庭的担子,上到初一就辍学在生产队做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下来全家挣的工分折成钱都不到一元钱。</p><p> 特别是父亲的小弟得流行性乙脑炎那年,四岁的他病情十分严重,祖父母在县医院照顾了近两个月,父亲担负起全家的重任,天不亮就起床上早工,在生产队和成年人干一样的体力活,并且给生产队养猪喂牛、看夜,回到家还要喂自家的猪,每天干到晚上狗不叫的时候才能休息。父亲的付出终有回报,那种病带走了很多孩子,他的小弟死里逃生。</p> <p> (图:1985年四兄弟合影)</p> <p> 时光一点点流逝,到了父亲17岁那年,父亲远在新疆的伯父想要收养一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祖父母哪个都不舍得,可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孩子今后的出路,他们思来想去,觉得父亲已不再上学,不会给新疆的大哥增添太多麻烦,过去可以搭把手承担家庭的重任。就这样,在1975年农历正月初八,对父亲来说是个痛彻心扉的日子,他一一告别生产队的父老乡亲,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步三回头惜别自己的祖母、生父母及三个年幼的弟弟,跟随老乡一路辗转来到新疆托里县。这一住就是一辈子。</p> <p> (图:1997年春节四兄弟合影)</p> <p>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教育培养,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导。祖母虽然没有文化,却是一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江南女子,她深深懂得爱国爱家、尊老爱幼、邻里友善以及做事先做人的深厚道理。她常给父亲四兄弟在耳边念叨,“从小要爱国,有国才有家;外出要懂礼貌,对待长辈一定要尊敬,该叫爷爷、奶奶、伯伯、大妈的一定要叫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一定要有头有尾,不能虎头蛇尾;兄弟之间一定要团结,谁有难处都不能冷眼旁观,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p> <p> (图: 南通的祖父母合影)</p> <p>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父亲四兄弟先后成家、立业,并且都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远在新疆成为一名公路人,大弟从南京陆军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徐州工作、成家,二弟和小弟在家乡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一名法警,他们顾家护家,尊重妻子,爱护儿女,现如今都陆续奔入甲子之年。虽然远隔千里,但是时光、距离并没有阻碍他们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这种情越来越浓,愈演愈烈,令左邻右舍交口称赞。</p> <p> (图:1997年全家在老屋前合影)</p> <p> 父亲常说,“乡愁是他绕不开的弯。故乡的老屋、屋后的运河、儿时栽的榆树永远定格在记忆的最深处,缠绕着魂牵梦萦的思念。故乡静谧的容貌、炊烟笼罩的模样,永远浸透着熟悉的味道,每一次想起都暖意融融,每一次忆起都是浓浓的乡愁。故乡也是他接受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第一站,父母无论做人还是做事的优良基因,都深深地注入了他的血脉。</p> <p> (图:父亲儿时种的榆树)</p> <p> 当时的新疆,沿途走来,一望无际的戈壁,冬天零下30多度的气温,外出一会儿,眉毛和胡子结成厚厚的冰,父亲克服江南与西北的环境变化,适应新家庭的生活差异,抑制住浓烈的思乡情,夏天冒着高温铺沥青,冬天行走在深山里筛沙子,他从一名扛铁锹、十字镐的养路工人到道班班长、路政队长再到公路分局工会主席,一步步走得踏实稳健、自信出彩。</p> <p> (图:南通父亲的二弟家)</p> <p> (图:南通父亲的小弟家)</p> <p> 父亲始终心怀感恩,他常说,“虽然养父母没有给我生命,但给了我人生的平台、生活的阅历,让我成家立业,帮我抚养儿女。”他谨记生母的教诲,如亲儿子般照顾养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颐养天年。十一年前,祖母因病82岁离世,她在世时,就给父亲说,我和老头儿不管哪个先走,剩下的那个就靠你,你心好;在祖父生活不能自理后,父亲为他洗衣、做饭,理发、刮胡子,给他买助力车,老人逢人便说,“我益军好啊,现在亏了有这辆车呀,我可以到处看看。” 2019年5月,祖父安详离世,走时92岁。</p> <p>(图:笔者与新疆的祖父母、表姐合影)</p> <p> (图:2011年在新疆托里县父亲</p><p> 与他的两个父亲留影)</p> <p>(图:新疆的祖父坐助力车走走看看)</p> <p> (图:父亲为生病的祖父拍背)</p> <p> 俗话说,“长兄为父”。父亲时时处处为弟弟们作榜样,三个弟弟也十分尊重、尊敬大哥。几十年来,一如既往地呵护疼爱三个弟弟,对待侄子、侄女视如己出,他把全家每个人的生日牢记于心,每到生日总是第一个送上祝福。</p> <p>(图:2009 年春节四兄弟、妯娌合影)</p> <p> 父亲的大弟是家中唯一的一位大学生,军校的生涯造就他有军人的作风,睿智的头脑,儒雅的举止,严谨的态度。如今,他已是儿孙满堂。</p><p> 二弟经历比较丰富,他干过瓦工,办过服装厂、医疗器械厂,当过村干部,后在大学从事后勤工作。他也是兄弟中情商最高的一个,乐于助人、为人仗义,非常注重礼节,做人做事以大局为重,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p><p> 小弟是家中最帅气的一个,有着182CM的高挑身材,面庞英朗俊俏,性格也十分温和,年少时在新疆呆过三年,后在北京服役七年转业到家乡的法院工作。</p> <p>(图:1997年春节四兄弟与父母合影 )</p> <p> 45年来,兄弟四人从前靠书信互诉衷肠、后来利用QQ、微信连络情谊,分享快乐,哪个兄弟有什么困难、家中有什么事情,他们互相通气,伸出援手,共渡难关。他们之间的关心不请自来,他们之间的默契无可取代,他们之间的情感血浓于水。如今,四兄弟有一个属于他们四个人的微信群,每天早起问安、互道晚安,每周四个人视频聊天,这在许多家庭的兄弟中都是望尘莫及的。</p> <p> (图: 2009年春节四兄弟合影) </p> <p> 父亲四兄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十分注重感情,满腔正能量,都为人正直、待人厚道、乐于助人、疾恶如仇。他们四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穿戴干净利索,而且每个人都是做饭的好手,全家大聚会时,经常可见四兄弟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父亲每次回去,兄弟们团聚,一起喝茶,一起聊国家大事,一起打牌,晚上他们会挤一间房,如小时候一般模样。</p> <p> (图:2019年四兄弟在徐州合影)</p> <p>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45年来,父亲先后十五次回故乡,头几年条件不好回去的较少,后来条件好了加之退休后时间宽裕了,几乎每一两年回一趟,每回一次都要用去一年攒下的薪水,他身边的朋友、同事有些不理解,可父亲明白“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的道理。</p><p> 祖母的心脏不是很好,在生病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父母先后四次回去探望、照顾。兄弟四人为母亲喂饭、擦身、端屎倒尿,街坊邻里都说,“老汤家虽然没女儿,可四个儿子比女儿还管用”。2009年9月,辛苦了一辈子的祖母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父亲因为养母与生母离世仅隔三天,最终没能回去看望生母最后一眼,而成为一生的遗憾。</p><p> 祖母的美丽聪慧、贤良淑德永远住进四兄弟的心里。</p> <p> (图:2009年四兄弟与母亲合影)</p> <p> 人生就如一辆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你走完。今年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父亲的生父却没能坚持走完这一年。当得知祖父身体状况异样时,父亲第一时间买了南通的机票来到祖父身边。两个多月的时间,祖父躺在床上仅靠鼻饲维持生命,四个兄弟守在父亲病塌前,寸步不离、悉心照顾、用心守候,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即将90高寿的祖父,但是老人走得安详、欣慰。</p> <p> (图:2011年南通的祖父在</p><p> 乌鲁木齐植物园留影)</p> <p> (图:2019年国庆节四兄弟与父亲合影)</p> <p> (图:2019年笔者携儿子回乡留影)</p> <p>(图:祖父带笔者的儿子坐助力车玩耍)</p> <p> (图:父亲给生病的祖父喂饭)</p> <p> 有人说,“亲情的邂逅也需要缘份。”四兄弟的相遇感恩于父母,虽然父母都驾鹤西去,但那个家永远是身心的归处,手足情永远是一生的眷恋,因为四兄弟深知,这辈子相遇,下一辈子不一定再遇上……</p><p> </p> <p> 此篇献给我的父亲及三个叔叔!</p><p> 深切怀念我的两个祖父、两个祖母!</p><p> </p><p> </p> <p><br></p><p> 玫 2020-08-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