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33年前一群少男,一群少女,操着不同的口音,从五县市区不同的地方肩扛手提着自己的行李,来到一个叫二师的神奇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共同经历了三个春夏秋冬,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一起欢歌笑语,他们一起栉风沐雨,岁月的魔力把一种叫亲情的化学物质,融入到他们各自的血液里。<br> 而今30多年过去了,我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可曾还记得这里?一一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br> 今天,就让我引领你再重游一次你魂牵梦绕的母校。<br> 沧海桑田,也许你再到安阳,已经找不到去母校的路了。怎么样才能快捷的重回母校呢?看这张地图。</h3> <h3>先找到安阳国际义乌商贸城。这个很好找,安阳人都知道。然后沿着宽阔的中华路向南行驶,过一个路口,南行大约200米,在你的左手侧,也就是中华路东侧,会看到一个美丽的人工湖,这就是著名的CBD公园,现在安阳人最愿意去的地方。碧水悠悠的蝶形湖面,绿树掩映的幽深小径,千姿百态搔首弄姿的花花草草,古色古香的水榭亭台,宽阔平坦的环湖步道,孩子们沿湖张网捕鱼,满草坪踢球,追跑玩闹,老人们散步打拳下棋唠嗑,最热烈的是大妈们,忘情地跳着中国特色的广场舞……人工湖如一块强大的磁石,深深吸引着人们偎依在湖畔,无论晨昏,留恋忘返。可匆匆忙忙走过这里的人们,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安阳县热电厂,滚滚浓烟遮天蔽日,谁又能知道,三十多年前,是我们这些新入二师的八七届新生,为县电厂剪的彩。<br> 看到人工湖,慢下来的你,马上就会发现中华路右侧有个路口,沿路口右转,二师,我们的母校,便已扑面而来了。紧走几步,大约150米,你便到了母校大门前。</h3> <h3>学校大门已经改建过,可你不陌生,二师的味道还是很浓。</h3> <h3>门前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马路北侧依旧是那条河,这条河在前年已经改造过,昔日滚滚的污水已经不见,而今是,一渠清水缓缓流淌,岸边白杨树郁郁葱葱,偶尔还会有人在垂钓呢。</h3> <h3> 河的北边,昔日低矮起伏的一片破落板房,吓人的安阳县精神病医院,以及更远处的果园,都已经消失不见,代之而来的,是拔地而起的义乌3区的高楼大厦。</h3> <h3>我们仍然回到学校,透过校门一眼望去,还是那条熟悉的校园中心大道。</h3> <h3>为了方便你重游母校,我做了一张现在的二师布局草图,希望你能看懂。</h3> <h3>过了学校大门,立刻进入我们眼帘的是紧贴校门西侧的一间红瓦小房。这个不起眼的小房,已经被低矮的工具房和杂物所隔断。可老二师人都知道,这里曾经是二师学生的“商业中心”---二师小卖铺,敬爱的李金柱夫人,张太太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h3> <h3>过了小卖部三米远,就是曾经的二师教师2号家属楼,这个家属楼在我们毕业时才刚刚建成,刚建成的这栋楼,挺拔新潮,布局合理,曾经是二师老师们最想拥有的栖身之所,而今,30年过去了,曾经的新楼也破落不堪,到处乱停乱放的车辆,散乱的各种垃圾,都在无声的诉说着它的衰落。</h3> <h3> 2号家属楼南侧10米左右,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1号家属楼,红色的砖墙,窄窄的水泥路,站在楼前,仿佛又看到朱有良老师用滑轮往楼上提东西。</h3> <h3> 在1号家属楼的对过,中心大道的东侧,是学校的行政楼,雄姿不减,方方正正,威严耸立。</h3> <h3> 行政楼西侧的墙面上,粘贴着巨幅世界地图,地图上方浮雕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8个大字。</h3> <h3> 这是行政楼的正门,跟我记忆中不太一样,我记得这个正门前没有树,有一条宽阔的走廊,行政楼前是一块儿宽阔的空地,我们曾经多次在这里,全校学生大会,行政楼前就是主席台,宋书记,孔校长,李主任等领导给我们训话,我们还曾经在这里举行过歌咏比赛,我们班在这里还唱过“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呢。可又记得,楼前应该有几个大花坛,那里是学校最美,最适合摄像的地方,我们曾经很多人都在这里拍过合影。</h3> <h3> 行政楼,南边靠东侧,是学校实验楼,这个楼里边有好几个实验室,常红军老师在这里给我们解剖过鱼,传说解剖过的鱼被常老师吃了。王晋老师在这里领着我们玩过示波器,那次实验让我对王晋老师的看法大为改观,原来王晋老师不仅会讲小洞洞,还会做实验。这个楼里还有图书室,可惜我当时没有借过图书,这个楼里当时还有我们这一届的一班和2班,还有别的什么呢?已经记不住了。</h3> <h3>在实验楼南侧,二三十米的地方,就是东教学楼,在行政楼,实验楼,东教学楼,中心大道之间,原来是宽阔的空地,前面说过,我们全校曾经在这里开校会,可是现在空地已经消失了,空地中心修了一个小亭子,周围栽了树,铺了草,还弯弯曲曲的修了几条小径,看上去好像很美,可实际上它挤压了这里所有空间,密不透风,让人喘不上气来。</h3> <h3> 在对称的中心大道西侧,介于1号家属楼和西教学楼之间,原本也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里曾经修建有篮球场,曾经87、6班的女汉子们,在这个篮球场上力挫87、3班的女魔,赢得不善打篮球的87、6班的兄弟们,喝彩连连。可现在这里也被建起了一个小花园,亭台,连廊,曲径,花木掩映,芳草萋萋,可惜这满满的园林,让人压抑,也让我们找不到了过去岁月的痕迹。</h3> <h3> 漂亮的花园游廊</h3> <h3> 在这个空地的西侧,应该是小花园西侧,紧靠院墙,原本是个学生厕所,现在厕所已经拆除,盖建了一座大楼,占地挺宽,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h3> <h3> 沿着中心大道再往前走,就到了教学区,原本在中心大道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教学楼,分别是西教学楼和东教学楼,可现在在两座教学楼中间又建了1座骑楼,骑着中心大道,把两个教学楼连接了起来,我估计叫他连楼。现在的连楼也安装上了大门,因为东、西教学楼、连楼以南区域,现在归大市庄小学使用,所以安上了大门。</h3> <h3> 这是连楼的南侧。可恶的连楼,霸占了我们教室的东山墙,那里曾经是87、6班的兄弟们冬天晒太阳的地方,春秋天唠嗑的地方,那里写满了兄弟们的快乐和美好,而今被凶狠的压在了连楼下。</h3> <h3> 终于该说说我们的教室了,西教学楼前修了一排大花池,其间填满了树木、粗藤、花草,我们1楼教室就埋在他的阴影里,穿过这排花池,走到教学楼前,发现原来的开放式走廊,改建成了密封式走廊,想要进到我们原来的教室,必须从楼道口才能进去。</h3> <h3> 看看这深深的走廊,是那样陌生,我们昔日的教室就在这东侧走廊的尽头。</h3> <h3> 这里就是我们曾经的教室,876班教室,30年前这里是我们的家。现在这个教室闲置着。虽然新铺了光洁平整的地板,新刷了雪白光亮的墙壁,但没有了那一排排整齐的课桌椅,没有了那一群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教室里空荡荡的,那么的落寞沉闷,毫无生气,仿佛丢失了他的灵魂。</h3> <h3> 眼皮一跳,一下子又仿佛回到了30年前。上课铃响了,喧闹的教室安静了下来,常红军老师站在讲台上,上身穿一件花衬衣,下身穿一条干净整洁的牛仔裤,那样的帅气,那样的年轻,那样的自信,讲起课来条理清晰,挥洒自如,那种风度真是我平生仅见。朱有良老师来了,老先生还是那样的方正,一丝不苟的教着我们打节拍,学乐理,洪亮而又磁性的男中音,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引领我们初窥音乐的殿堂。李世峰老师的课最有趣,他前段普通话后段安阳话的李氏特色语言,总能给教室里带来一片笑声。要过节了,冬至时,我们一块包饺子,一群少男少女围在一起,沾着满手的面粉,擀着圆圆的面片,总能创造出各种世所罕见仅此独有的造型独特的特色饺子,满教室的欢声笑语,连数九寒都感染的有了暖意。饺子出锅了,成功的不多,面片却不少,和着饺子汤,吃着饺子皮,我们居然吃的那样香甜,其实我们现在都知道,我们吃的不是饺子,吃的是八七六班一个大家庭满满的和诸与亲情,这是世上没有的美味。元旦到了,教室了张灯结彩,女孩们唱几曲动情的歌,男孩们说几个笑话,来一阵群魔乱舞,最妙的是张老师,板板正正的唱一曲“红米饭,南瓜汤”,使联欢会多了一番情趣,压轴主角当然是赵忠梅,一番自主狂舞,把联欢会推向高潮---</h3> <h3> 这是教室后窗户,透过这个窗户,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楼后的小花园。曾经,在这个窗户下,我们认真的听着老师们讲课,不情愿的完成各科作业,与同桌说着笑话,谈天说地,纵论天下,比一比谁的毛笔字写的好,评一评谁的画更有风格---三月里我们在这里接住了第一缕春风,六月里我们在这里聆听过第一场雷雨,九月里我们在这里仰望过第1轮圆月,12月我们在这里踩鞋到第1片飞雪---</h3> <h3> 这里是我们曾经安放风琴的地方,一架饱含岁月沧桑的风琴放在那里,仿佛间又看到小艳坐在琴前,手指买巧跳动着,古老的风琴便叮叮咚咚的响起,流淌出熟悉而优美的旋律,女生们便和着旋律,唱出动听的歌。男生们是不敢附和跟唱的,害怕自己走调的嗓音,破坏了这份美好,闭上眼,想一想,那种情调,那氛围,真好。<br> 男生里海泉是最爱弹琴的,小伙长的帅,风琴弹的好,美妙的琴音打动了美女少女的心扉,收获了好大一捆秋天的菠菜,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h3> <h3> 教学楼前修建了无障碍通道</h3> <h3> 跨过学校中心大道到了大道的东侧,与新教学楼对称的是东教学楼。这是东教学楼。这里曾经是86届的教室。教学楼前,是学校放电影的地方,吃过晚饭,三五个好友搬着凳子来到东教学楼前,看着电影,拉着家常,想一想,那时的小日子是不是也挺好?</h3> <h3> 东教学楼的东侧,有一栋独立的小楼,这就是阶梯教室。我们新生入学时,第1次全年级大会就是在这里,由李金柱老师给我们召开的。这里也是美女田瑞芹同学战斗工作过的地方。每日里,早晨、黄昏,饭后播放几支乐曲,朗诵几篇优美的文章,浓浓的文化气息便浸润了整个校园。</h3> <h3> 东教学楼南边,隔着一个篮球场,便是我们学校的新宿舍楼,我们这一届学生是这栋宿舍楼的第1批住户。</h3> <h3> 这里是兄弟们在二师的第1个窝---117、118、119,在这里秦爱军同学做了他的第1次手表浸水试验,程文明同学第1次拨响了他的吉他,黄金钊同学第1次被漂亮师姐追的满院跑,才深深懂得了女汉子不好惹---<br> 30年前这里是一个溢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30年过去了,这里人去楼空,灰尘和蛛网布满了这里的角角落落,破损的窗扇在风中扭曲着、吱吱呀呀痛苦的叫着,满目凄凉,满腹心酸。</h3> <h3> 与新宿舍楼相对称,在中心大道西边是老学生宿舍楼,我们二年级和三年级把窝安在这里,楼还是那座楼,不过新贴了瓷外墙瓷砖,封闭走廊好像也是新加的,看一看那个楼道口,那是我们上楼进入寝室的必经之路,也是张太太,李太太们,卖挂面汤的地方,每天下了晚自习之后,这里便飘散出挂面汤特有的香味,勾动吃货们胃肠剧烈抖动,不由得挤到近前,排出几张饭票,来上一碗挂面汤,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吞咽下去,享受的表情便溢满了整张脸。现在做了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的,我们,如果把这个镜头告诉我们的儿孙们,吃惯了面包香肠的儿孙们,一定会鄙视我们的。</h3> <h3> 这是洗漱间,我们刷牙洗脸洗衣服的地方,如今想起来,我们曾经效率最高的一件事就是洗衣服,就在这里,我们把水盆接满水,把脏衣服放到水里面涮一涮,艰难的洗衣服,工作就算完成了。夏天来了。闷热的晚上,兄弟们会排着队来到这里接一盆凉水,兜头灌下,刹那间凉意浸透了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那种感觉只能汇成一个字,爽。</h3> <h3> 这是厕所,只是新装修了一下,看上去很洋气,可是蹲位更少了,不知道那内急的兄弟,如果没有排上队,会不会毕业的肛脱。</h3> <h3> 这是宿舍楼的内走廊。还是那样的笔直,不过新铺了地板砖,墙壁也刷的雪亮,让人觉得像进了宾馆一样。</h3> <h3> 这是我们的寝室。铺了地板,刷了墙,安了窗帘儿。只不过没有了一排排高低床,更没有了床上床下的兄弟们,没有了昔日满屋的欢声笑语,我在这里久久伫立,目光扫过寝室的每一个角落,重温过去的记忆。</h3> <h3> 寝室楼的南边还是过去的餐厅,不过装修的更加高大气派。透过紧锁的玻璃门,我看到餐厅里还是那么空阔。昔日的售饭窗口还坚守在那里。曾经在这里,兄弟们各自手持饭碗,勇敢的冲向各个窗口,与其他班的兄弟们挤成一团,那种场面,那种火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h3> <h3> 在学校中心大道的尽头,新修了一个国旗平台。平台后方还建了一堵影壁墙,墙上浮雕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几个金灿灿的大字。</h3> <h3> 影壁墙的南边就是操场。</h3> <h3> 现在的操场,已经减少了一半,高昌的西半部新建了一座艺术楼,这是看着被荒草埋没的艺术楼,也不知这里有什么艺术。</h3> <h3> 二师 8月里的操场,还是那样,依旧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大草场。看着满眼的一人多深的巨草,我一下子回到了过去,每年9月份开学后,我们第1个月的体育课,都是拿着铁锹、推着板车、拔着青草度过的。现在没有了我们,也许这些草能寿终正寝,长到年底吧。<br> 还记得,在这里李继文老师使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领略了真正的体育课。在这里我掷出了我人生的第1个实心球,完成了我人生的第1次跳马动作,知道了什么是前滚翻,参加了我人生的第1次运动会。30年过去了,站在这里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八七六加油、加油”的号子声。</h3> <h3> 兄弟们,姐妹们,30年过去了,而今,我站在二师的学校大门前,教学楼前,操场前,我曾经的宿舍里,静静的想,我们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短短的三年,我们的人生有许许多多个三年组成,许多的三年都遗落在记忆的尘埃中,唯有这三年却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里曾有我们的青春,曾有我们的情谊。<br> 兄弟们,姐妹们,30年过去了。我们的二师已经几易其主。2000年左右二师并入了安阳市师范学院,2015年左右,又转回了安阳市教育局,现在是大市庄小学借用我们的教学楼,我们曾经的行政楼挂着安阳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的牌子,二师将来会怎么样?也许天都不知道。<br> 兄弟们,姐妹们,有时间来看一看吧。看一看我们这个已经衰落了,也不知道未来的母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