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地球上的神奇风景无数,但是世界屋脊只有一个;遥远的高原西藏有太多的神秘吸引我前往,而西藏的西部更是我此次行程的重中之重。在日喀则休整了六天以后,开始向着阿里进发。</p> 扎西岗乡 <p>拉孜县在西藏的西南部,位于日喀则地区的中部,在藏语中,拉孜意为“光明最先照耀的神山之顶”。日喀则平原是藏区的青稞重要种植区,可耕地5.7万公顷,而拉孜平原是日喀则两大河谷平原之一,拥有可耕地0.9万公顷,这些谷地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气候宜人,水源较充足,所以拉孜历来都是后藏地区的粮仓之一。此次远赴阿里途中,刚好遇到了拉孜河谷平原的春耕时节。</p> <p>“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苏辙的诗刚好适合眼前旷野田景</p> <h3>扎西岗乡为拉孜所辖。老牛耕地都见过,只是没见过耕牛的角上还挂红,连续问了几个藏民这是什么习俗和原由,由于语言不通,都听不出所以然来,只好放弃了</h3> <h3>“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陆游 )。春天来的晚了些,但比没有要强。</h3> <h3>“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苏轼)。现如今农田收入并不高,但还是有许多人赖此为生,勤耕不怠。田间的岐路虽多,但比起世间的岐路却是容易得多。</h3> <h3>“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陆游)。郁郁不得志的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都有一腔的退而归隐的田园梦,年事已高时,春耕秋收就变成充满了简单而充实的一种乐趣。</h3> <h3>“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陆游)</h3> <h3>有的两个耕牛四个角都有挂红。难道是与成年的公牛有关?</h3> <h3>农耕看久了,心中宁静的气息就会占据大脑,让人不想做别的事。</h3> <h3>扎西岗乡扎西岗村的村民一家人,正在午间休息。老爷子干活累了就是要喝青稞酒,自己酿的,有点象内地的米酒,他左一碗右一碗象在喝水;老妈子本来正在倒酒,一听说照相,赶紧在孙子背后卧倒。</h3> <h3>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耕了一会,跑来做翻译,年轻一代的藏民说起汉语来基本没有交流差异。</h3> <h3>聊了一会大家都熟悉起来,老妈子也不怕相机了。中午田间餐一般比较随意,除了酒水,还有一些干枣、面包、糖果、带壳花生、酸奶渣干、干乳饼等。刻意推辞藏民们的邀食肯定是不对的。</h3> <h3>老爷子强烈推荐,让我给他的宝马拍一张</h3> <h3>牛们的脖子上扛着木架子,人们休息时它们也原地稍息。</h3> <h3>只要耕耘,就有收获的希望。</h3> <h3>夕阳西下,羊儿归来</h3> <h3>尘烟弥漫,遮道没路</h3> <h3>牧羊女怀里还抱着一只受伤的小小羊</h3> <h3>浩浩荡荡,又是一家人和羊</h3> 平措林寺 <h3>平措林寺,始建于公元1615年,位于拉孜的平措林乡,海拔4100米。这是以前通往寺庙的跨河老桥。</h3> <h3>现在已有新路,车辆可以直达大门口的停车场。</h3> <h3>平措林寺以古老壁画和镀金铜佛而著称,壁画主要分布在集会殿底层的前廊、经堂、依估殿二层的廊壁及三层的俄门佛殿,佛像有生威金刚、时轮金刚、胜乐金刚等164件。另外还珍藏着四大宝:1土布瓦·喜绕坚赞的拐杖,约1米长;2达耶拉塔的手杖,据说是蒙古人所赠,手杖上雕刻有蒙文、藏文、龙等,约1.2米长;3多罗那他的法钹,相传闻其声便能解脱苦海;4是一对宝石,一个形如鸡蛋,呈白色,上面有天然形成的咒语和雍仲图案,另一个形如杏仁,上有一道白线。可惜不知什么原因,整个寺院空荡无人,只能在紧锁的各个殿堂外走马观花了。</h3> <h3>平措林寺的建筑新旧混杂,残垣颓壁中又有粉刷一新的巍峨殿堂。</h3> <h3>主殿外墙和门廊内的古老壁画</h3> <h3>平措林寺的创建人多罗那他(1575-1634年),生于一个佛学译师家庭,8岁在觉囊寺出家为僧,是明代的史学家、梵语学家、觉囊派大师,也是外蒙古最大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转世系统的奠基人。山顶之上,是九层高著名的达耶拉塔,卧室94间,现在也是新废各半。寺院鼎盛时僧人曾多达3300名。</h3> <h3>觉囊尼姑寺在此山谷的4.2公里深处,由于道路施工而封闭,小路上堆积了约一尺厚的粉尘,路两边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沙丘。</h3> <h3>离开平措林寺继续向前,道路是8公里长的一片河谷沙漠。风景虽好,通行不易。</h3> 浪措 <h3>浪措就在219国道边,位于日喀则地区的昂仁县,海拔4300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h3> <h3>远远望去,浪措浪出了两种湖色,蓝绿相映,犹如幻境。</h3> <h3>牧群迤逦走过湖心小堤</h3> <h3>波光潋滟,孤岛横卧</h3> <h3>雪岭层叠成险阻,高路盘环纵铁骑。一路向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