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工笔牡丹四条屏之《黄雀双清》设色步骤

逍遥自在

<h3>第一步:牡丹老杆部分的用线是临摹时需要重点体会的地方。因为这张作品中的老杆较为粗壮,所以,勾线的工具选用了较为粗壮的狼毫笔“小兰竹”。在勾勒老杆时,较多的采用了侧锋用笔,同时也保持着较快的笔速,在某些局部甚至故意的表现出“飞白”的效果。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老杆粗壮、苍涩的质感。</h3></br><h3> <h3>第二步:背景画面整体平涂微偏红的仿古底,用色要薄。浅色花头和花苞平涂淡钛白,用色不要过厚,不要遮盖住墨线。蓝色花头和花苞用淡青灰色整体平涂。正叶平涂酞青蓝加头青,可薄色平涂两次。中叶平涂三青。反叶、花房、茎、小嫩叶平涂四青。托叶、芽苞平涂汁绿色。老杆平涂淡墨。黄额丝雀鸟的额头、胸腹、尾下复羽、尾羽的反面平涂钛白后再由上到下整体罩染藤黄。背羽肩羽等处罩染淡墨,复羽、飞羽、眼珠、喙平涂淡墨。</h3></br><h3> <h3>第三步:浅色花头和花苞用三绿加少量翠绿色统染,根部重,到边缘染开。蓝色花头和花苞用淡花青统染,花房处和正瓣根部可统染量次,花苞和反瓣用色稍淡。正叶统染淡墨青色三次左右,主要集中在叶筋根部和花头下方。远处正叶用色要淡些,统染两次。中叶用花青统染两次,注意叶子之间的遮挡关系。反叶、花房、茎、小嫩叶用淡花青统染。托叶、芽苞的叶尖倒染淡朱磦。老杆用淡墨皴染老杆暗面。黄额丝雀鸟的胸腹等黄色部分分染橘黄色,飞羽等处平涂淡墨留水丝,背羽、肩羽、冠羽后部分染淡墨。眼珠及上喙也分染淡墨。爪平涂淡墨。</h3></br><h3> <h3>第四步:将纸张整体打湿,淡花青烘染画面背景。浅色花头上方和正叶下方要多次来染。远景用色稍淡。浅色花头和花苞用淡草绿分染,注意花瓣相互间的掩映关系,分染面积不要过大,花苞要表现出圆球感和花头固有色,反瓣边缘留水线。蓝色花头和花苞用花青色分染花头,反瓣和花苞用色稍浅,边缘留水线。干后花头反瓣边缘和正瓣亮面提薄钛白,面积不要过大。正叶分染墨青色,重色位于最下层主筋处和花头下方,最暗处可多次分染。远景正叶分染两次,不要过于强调结构。中叶用花青分染主筋。反叶、花房、茎、小嫩叶用淡花青分染,注意萼片对茎的遮挡,采用染低法来画。薄钛白提反叶叶尖和小嫩叶的反叶。托叶、芽苞用淡曙红分染叶尖。老杆用钛白皴染老杆亮面。黄额丝雀鸟的所有黑色部分用中墨缩小面积分染,黄色部分亮部提染粉黄,白色部分暗部分染淡赭色,亮部提染钛白。</h3></br><h3> <h3>第五步:老杆出枝位置和蓝色花苞处用青灰色多次烘染。蓝色花头后面的背景用墨青小笔分染。浅色花头和花苞,花头整体提钛白,反瓣用色稍厚,面积略大些,正瓣主结构的亮部也要多次提粉。蓝色花头和花苞用墨青色小面积提染正瓣根部和花房最暗处。反瓣继续倒染钛白。正叶从叶尖向根部倒染头青,距离我们近的几片正叶可多次来染,注意不要压盖墨线。中叶用淡墨青小面积提染后,叶尖提染淡中黄。反叶、花房、小嫩叶用淡花青提染后,尖部提淡中黄。茎的亮部提染五青。老杆用浓钛白皴染老杆最亮处。</h3></br><h3> <h3>第六步:将画面整体打湿,板刷轻轻洗去画面上的浮色,将画面左上角反复洗刷削弱,可微透出纸白。浅色花头和花苞的正瓣根部和需要点蕊的位置小面积提染淡墨绿,花头再次提染钛白。浓粉黄点花蕊,浓钛白勾花丝。蓝色花头和花苞整体罩染酞青蓝,到花瓣边缘处染开。干后反瓣小面积提染浓钛白,正瓣最亮处提的钛白略薄。柱头提染浓钛白后,朱磦复勒。浓浓粉黄点花蕊,注意蕊之间的大小疏密变化,浓钛白勾花丝。正叶的最低层叶子统染淡花青,中墨复勾模糊的主筋,再用曙红复勾中间的主筋,勾远景时曙红用色要略淡。中叶近处的几片叶子尖部再次提染中黄。反叶、茎、小嫩叶、托叶用板刷轻轻洗刷。老杆用淡墨点苔,衬湿注入头绿。黄额丝雀鸟黑色部分中墨丝毛,黄色部分浓钛白丝毛再整体罩染藤黄。白色部分浓钛白丝毛,羽筋也用钛白复勾。喙中墨画鼻孔,复勾嘴尖。焦墨点睛,浓钛白点高光。爪用中墨细心填写,前、左、右三边留水线,爪垫勒染淡墨,爪尖重墨提勒。</h3></br><h3> <h3>附作品构图分析</h3></br><h3>从作品的构图解析示意图中能明显的看出,这是一张典型的“倒垂倾泻式”的“反S形”样式,这种构图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整体均衡性很好。本作的主线一为从画面左上部分斜伸而出的一条老干,生长至画面右方时,突然回旋转向至左下部分,此部分为主线二,因为老干在此部分逐渐变细,为了能和主线一相抗衡,这里特意绘制了几组中等粗细的老干。随后继续下行至画面的左下部分,再从画外生长出两朵盛开的花头,组成画面的主线三。这三根主线就是画面的动态组成,这也是我们在最初的起稿时,需要首先确定的。其余的花苞走向、叶茎走向包括禽鸟的走向等,都是与主线或顺或破,起着丰富、活跃画面的作用。</h3></br><h3> <h3>资料来自互联网</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wB9W2K8oF0MH-L9sh4s1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