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吴岱峰,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参与了陕甘晋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壮大,直到解放的全部历程,为西北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吴岱峰,原名吴振东,字岱峰,1903年2月25日(农历正月二十八)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现子长市),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正部长级离休干部,2005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六)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102岁。</p> <p>1925年,吴岱峰中学毕业后,考入杨虎城在安边开办的军事教导队,与杨虎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党组批准,介绍杨虎城与谢葆真结为夫妻,为以后的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在西安事变后,因为他与杨虎城关系密切,周恩来曾点名吴岱峰陪同前往谈判。</p> <p class="ql-block">与阎红彦、杨重远等共同创建了西北第一支工农红军— 晋西游击队,任晋西游击队副大队长,陕北支队副大队长,并共同组建了红军的第一支骑兵。</p> <p>与谢子长、刘志丹等共同创建了红26军的前身—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及陕甘边寺村塬根据地,历任陕甘游击队部队党委委员、三支队参谋长兼二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与刘志丹、习仲勋等共同创建了陕甘边照金、南梁根据地,担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兼后方总指挥、陕甘边苏维埃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长。</p><p class="ql-block">在革命最危难的时刻,接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与习仲勋等共同浴血奋战,保住了革命根据地的基础。</p> <p>吴岱峰所率领的红26军3团,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千里转战陕、甘、晋,攻城拔寨,是西北红军战斗力最强的两个王牌团之一,被刘志丹称为“老大帝国红3团”。</p> <p class="ql-block">他只身到被我军围困已久的瓦窑堡城下喊话,城内的敌人乘夜弃城而逃,我军兵不血刃解放了陕北重镇瓦窑堡,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瓦窑堡成为党中央机关所在地和革命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他还是共和国军事教育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先后组建并担任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常务副校长、西北红军干部学校(后改成陕甘宁晋红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前身)副校长、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校长、游击学校校长,为培养和提高广大军政干部的政治军事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红军北路军参谋长、军委后方办事处独立第二团团长等职,保卫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保卫了革命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吴岱峰历任中共陕北西分区委员会委员、军事部长和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委(副旅长)、三边警备区副司令员、中共三边地委常委等职,他带领部队驻守陕甘宁边区北大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大生产运动,确保边区北部无战事,并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光荣地出席了党的“七大”。</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期间,他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绥德警备区独立第一旅旅长兼党委书记、北线部队总指挥、榆林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在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率领部队协同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取得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大捷。</p><p class="ql-block">率独一旅歼灭胡宗南一个特务团的大部分,率独一旅参加延清战役,协同新四旅及后援的教导旅,在永坪一线阻击敌六个半旅的援军,以后又参加了第二次攻打榆林战役等战斗,彻底扭转了西北战局。</p><p class="ql-block">他与王震解放陕北的战绩被载入了中华民国史事日志。</p> <p class="ql-block">任榆(林)、横(山)北线部队总指挥,率领部队清剿榆横地区的土匪,打击驻守在榆林的国民党军队。</p><p class="ql-block">任西北军区榆林军分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榆林地委常委,率领39团和40团,对榆林国民党守军进行围困和打击。</p><p class="ql-block">任榆林军管会副主任,西北军区86师整编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通过和平谈判解放了榆林,为大西北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任陕北军区司令员兼军区党委书记、陕北行署常务委员,下辖绥德、榆林、三边、黄龙四个军分区和地方武装部队,对国民党残匪和敌特进行清剿。</p><p class="ql-block">后历任陕西省委委员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党委常委、第二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从军队转地方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检察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和西北政法委员会委员,为建国初期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任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中央检察员期间,在党的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为加强党风和干部作风建设,为加强党内监督和党的执政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中,吴岱峰同志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和得失,从不在乎受到的排挤和打压,多次临危受命,身先士卒,与战友们挽救西北革命根据地于危难时刻。</p> <p class="ql-block">他与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等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与林伯渠、高岗等一起护送刘志丹的灵柩;在谢子长的公祭仪式上首位报告子长同志革命生平……</p> <p class="ql-block">他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地反映西北革命史和西北军史,反映历史真相,甚至因此受到错误批斗、受到不公正对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家、批斗,下放到五七干校,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才获得自由……</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后,吴岱峰同志一直以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要求自己,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以老资格的高级干部自居,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p><p class="ql-block">他自始至终坦然面对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却依旧豪无怨言、满腔热情地继续工作。他尽全力为烈士正名,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烈士遗属,多次给家乡人民捐钱捐物,但却不允许家属和后代借自己名义办任何事、谋任何特殊待遇。</p> <p class="ql-block">从1979年开始,吴岱峰陆续发表了回忆谢子长、刘志丹、杨重远等革命先烈的纪念文章,撰文追溯了晋西游击队和红26军的艰难历程。离职休养后,他执笔撰书,为世人留下了一部反映西北革命的长篇回忆录《黄土高天举红旗》,真实客观地记录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从诞生到壮大的过程。在他所有的回忆文章中,一直在淡化自己、突出别人,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宝贵品质和高风亮节。</p> <p>在近八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吴岱峰同志坚持真理、尊重事实、光明磊落、刚正不阿,虽然历经坎坷和挫折,却始终如一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锻炼和培养了他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品质,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p> <p>吴岱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