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战中18烈士的最后瞬间

张玉军(潍坊)

<p>1974年1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6艘百吨小艇,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西部永乐群岛海域,面对南越海军4艘美制千吨大舰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p><p><br></p><p>最终,中国海军18人壮烈牺牲、67人英勇负伤,取得了击沉南越海军护卫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的辉煌战果。此战收复了被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使西沙群岛全部回归祖国怀抱,也成为中国海军近代以来第一次击沉外国海军军舰的海战。</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西沙海战中牺牲的冯松柏、周锡通等18名官兵,长眠于琛航岛这座祖国最南端的烈士陵园内</span></p><p><br></p><p>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西沙海战那18位烈士最后的瞬间,以缅怀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p><p><br></p><p>西沙海战中牺牲的18为官兵分别是冯松柏、周锡通、曾瑞阳、王成芳、姜广有、王再雄、林汉超、文金云、黄有春、李开友、郭顺福、郭玉东、杨松林、罗华胜、周友芳、曾明贵、何德金和石造。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p> <h3>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些年轻的面容!</h3></br><h3><strong>1.海军猎潜艇73大队274艇政委、一等功臣冯松柏(1935年生,1955年入伍,湖北黄陂人,终年39岁)</strong></h3></br><h3> <h3>海战中,冯松柏政委所在的274艇始终位于最前方,从开战后与敌舰相距1000米,边打边靠近,直到靠近到敌HQ-4“陈庆瑜”号护航驱逐舰仅300米,用85毫米舰炮击中了敌舰上的76毫米前主炮,造成爆炸起火,瞬间摧毁了敌舰一半的主火力。</h3></br><h3>但此时,由于相距实在太近,敌舰一发炮弹击中了274艇的指挥台,站在艇长右边的冯松柏政委后脑被弹片削掉,壮烈牺牲。</h3></br><h3><strong>2.海军猎潜艇73大队274艇副艇长、二等功臣周锡通(1940年生,1960年入伍,广东潮阳人,终年34岁)</strong></h3></br><h3> <h3>战斗中,周锡通副艇长站在艇长身后舵房梯口上,全神贯注传达命令,敌舰1枚40毫米炮弹打中他的左前胸,穿透心脏从后胸穿出,血从后胸弹孔喷出5米多远,壮烈牺牲。</h3></br><h3><strong>3.海军猎潜艇73大队271艇舱段兵、二等功臣曾瑞阳(1953年生,1973年入伍,湖南涟源人,终年21岁)</strong></h3></br><h3> <h3>曾瑞阳负责弹药输送,一发炮弹击中271艇舰桥二层甲板上,将正在搬运炮弹的曾瑞阳击倒,壮烈牺牲。</h3></br><h3><strong>4.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舱段兵、一等功臣王再雄(1951年生,1971年入伍,浙江平阳人,终年23岁)</strong></h3></br><h3> <p>389舰是敌人重点打击的舰只,全舰多处中弹。汹涌的海水从后住舱灌入,此时身负重伤的舱段兵王再雄冲过烟火,迅速来到后住舱堵漏。由于军舰在高速运动,弹洞进水太猛,他拼尽全力也不能堵住,浓烈的硝烟将其呛晕过去,最后牺牲在堵漏岗位上。</p><p><br></p><p><b>5.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给养员、一等功臣、被誉为“海上黄继光”的郭玉东(1954年生,1971年入伍,山东济南人,终年20岁)</b></p><p><br></p> <h3>王再雄牺牲后,后住舱的漏洞并未堵住,海水留向后弹药库,火势也向弹药库蔓延。此时,另一发炮弹命中了后弹药库,在弹药库中运弹的给养员郭玉东胸部、腰部受到重创,左手被炮弹打断,全身大量出血。</h3></br><h3>此时,郭玉东以惊人的毅力拖着断手爬到正冒着海水的弹洞,摸到弹药库中最大的一个堵漏塞。但弹洞实在太大,比堵漏塞的直径更大,堵漏塞无法将弹洞堵住。于是郭玉东顽强地坚持,用一只手将身上的呢子上衣脱下,裹在堵漏塞上并死死地塞进弹洞中,并用仅剩的右手抡起大锤,一锤锤将裹着上衣的堵漏塞敲进弹洞。</h3></br><h3>当战友发现郭玉东时,发现这位战士在其生命最后一刻将自己的身子整个扑在茶盘大小的弹洞前,死死地顶住堵漏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舰的安全。</h3></br><h3>郭玉东被追授一等功,被誉为“海上黄继光”!</h3></br><h3><strong>6.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扫雷电工班长、一等功臣杨松林(1949年生,1968年入伍,湖南衡阳人,终年25岁)</strong></h3></br><h3> <h3>杨松林是389舰的扫雷电工班班长,在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给在甲板上的炮位战友们运送炮弹。敌人火力非常猛烈,一发炮弹直接击中了甲板上的杨松林,他的躯体被炸得四分五裂。在战斗结束后,只找到了他的上身,其余部分永远遗落在了西沙海域。</h3></br><h3><strong>7.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副机班长、二等功臣文金云(1948年生,1968年入伍,湖南涟源人,终年26岁)</strong></h3></br><h3> <h3>389舰的烈士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就是英勇的机电兵。面对炮弹的纷飞,海水的涌入,为了保证战舰高速运转,年轻的机电兵始终战斗在燃起熊熊大火的机舱中,确保主、副机运转正常,维持供电系统运转正常。</h3></br><h3>在烟熏火烤严重缺氧的状态下,文金云等5名机电兵,为了抢修敌人炮弹炸毁的电机,先后壮烈牺牲在机舱中。正是这些勇敢的机电兵用自己的生命为重伤的战舰赢得了时间,确保389舰能够在弹药库爆炸、全身重伤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动力,冲滩成功。</h3></br><h3>文金云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副机舱中。</h3></br><h3><strong>8.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副机兵、二等功臣石造(1954年生,1973年入伍,湖南涟源人,终年20岁)</strong></h3></br><h3> <h3>石造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副机舱中。</h3></br><h3><strong>9.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电工班长、二等功臣何德金(1949年生,1970年入伍,广东清远人,终年25岁)</strong></h3></br><h3> <h3>何德金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副机舱中。</h3></br><h3><strong>10.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主机兵、三等功臣黄有春(1952年生,1973年入伍,安徽广德人,终年22岁)</strong></h3></br><h3> <h3>黄有春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主机舱中。</h3></br><h3><strong>11.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主机兵、三等功臣李开友(1953年生,1973年入伍,广西桂林人,终年21岁)</strong></h3></br><h3> <h3>李开友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主机舱中。</h3></br><h3><strong>12.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电工兵、三等功臣曾明贵(1954年生,1973年入伍,广西桂林人,终年20岁)</strong></h3></br><h3> <h3>曾明贵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主机舱中。</h3></br><h3><strong>13.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舱段班长、三等功臣林汉超(1948年生,1968年入伍,广东高州人,终年26岁)</strong></h3></br><h3> <h3>林汉超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副机舱中。</h3></br><h3><strong>14.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炊事班长、三等功臣郭顺福(1949年生,1970年入伍,广东中山人,终年25岁)</strong></h3></br><h3> <h3>郭顺福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副机舱中。</h3></br><h3><strong>15.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水雷班长、三等功臣王成芳(1949年生,1968年入伍,湖南衡阳人,终年25岁)</strong></h3></br><h3> <h3>王成芳在389舰与敌近战时中弹牺牲。</h3></br><h3><strong>16.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报务班长、三等功臣罗华胜(1947年生,1968年入伍,广东河源人,终年27岁)</strong></h3></br><h3> <h3>罗华胜在389舰与敌近战时牺牲在被大火围困的报务房中。</h3></br><h3><strong>17.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扫雷电工兵、三等功臣姜广有(1951年生,1971年入伍,辽宁金县人,终年23岁)</strong></h3></br><h3> <h3>姜广有在海战中身负重伤,被运往琛航岛抢救无效牺牲。</h3></br><h3><strong>18.海军扫雷舰10大队389舰水雷兵、三等功臣周友芳(1952年生,1970年入伍,湖南涟源人,终年22岁)</strong></h3></br><h3> <h3>周友芳在搬运弹药时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牺牲。</h3></br><h3>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战中受到重创冲滩搁浅的389号扫雷舰</span></p><p><br></p><p>除了271、274艇的三位烈士遗体保存较好外,找寻受损最为严重的389舰烈士遗体时可以说是再次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p><p><br></p><p>389舰伤重冲滩后,幸存的官兵们在渔民的帮助下转移到岸上,但战友们不放心烈士们的遗骸。几名战士回到了弹药库仍然在爆炸的389舰,由于火势太大无法进入机舱和舰桥去收敛烈士遗骸,只有先在后甲板和中甲板部分寻找。他们找到了杨松林烈士的上身、周友芳烈士的身体中部,还有几个战士的大腿和脚,看着战友残缺不全的身体,几名战士当场哭了起来。他们将找到的遗骸用衣服包裹起来,撤离了熊熊燃烧的389舰。当时由于还处于交战状态,他们就用手在琛航岛上挖了墓穴,将战友的遗体埋在岛上。</p><p><br></p><p>海战胜利后的当天下午,即1月19日下午16时,“西渔705”号渔船将王成芳、姜广有两名相对比较完整的烈士遗体运回海南岛。</p><p><br></p><p>1月20日下午16时,搁浅的389舰火势已经减弱,弹药库也停止了爆炸。在渔民和民兵的帮助下,21日早晨,389舰三名干部重返战舰,再次收敛烈士遗体。</p><p><br></p><p>他们首先在民兵的帮助下用水桶打海水进行灭火,消除残余火患,结果海水倒入机舱后火势更大了,他们只有先找舱面上的战士遗体。</p><p><br></p><p>389舰后主炮部分被敌人一枚127毫米炮弹命中,正在运弹的官兵伤亡惨重。他们看到有几名烈士的遗体已经不完整了,有的更是身首异处,有的被火烤后面目已经无法辨识。他们细心辨识,才终于将罗华胜等烈士的遗体辨识出来,用白布层层包裹,通过渔民小船运上琛航岛。</p><p><br></p><p>1月22日,官兵们再次登上389舰,此时大火虽然已经完全熄灭,但弹药舱和机舱的温度仍然很高,战士们继续使用洒水降温的办法才将温度降下。他们在弹药库中找到了仍然保持顶死堵漏姿态的郭玉东烈士,在副机舱中找到了文金云等5名烈士。副机舱中5位烈士的遗体已经被大火烧成了焦炭,只剩下部分大腿骨,其余已经不存在了。几名烈士的遗骨仅仅装了半箩筐。</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89号扫雷舰官兵合影,他们中一共有15名战士在烈火中永生</span></p><p><br></p><p>虽然这些烈士已经牺牲,但他们的精神却在烈火中永生。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不容侵犯,他们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永远记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