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跨越时空的一世情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22日,与北海公园一墙之隔的国防部大院内肃然寂静,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正在这里召开。会议决定:批准研制、生产、试验原子弹。在军委副参谋长张爱萍将军的办公室里,将军向列席参加会议的商丘步兵学校政委常勇下达了命令:军委决定撤销商丘步兵学校,学校百分之七十的人员组成0673部队,负责勘察、选址、组织实施核武器实验任务;学校百分之三十的人员组成0674部队,全面负责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地面保卫、警卫,核武器的押运、运输任务……随后由政委常勇和副校长张志善率领进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防科委二十一基地(马兰核武器实验基地);由校长贾乾端和校务部长洪有道率领进驻青海国防科委二十二基地(金银滩核武器研制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父亲带正带着他美丽的新娘在老家—辽宁岫岩探望爷爷奶奶,一天接到一封“紧急任务速归队”的电报,父亲急忙中断婚假归队领命。</p><p class="ql-block">1959年春,父亲被编入0674部队警卫营驻扎在西沟马步芳别墅,1961年母亲带着一岁多的姐姐随0674部队印刷厂安置在西宁。中央军委从全国军校和其他部队挑选的干部、战士,以0674部队为基干组建8122部队(军级编制,司令员贾乾瑞,副司令员洪有道)部队驻扎在湟中县上五庄。1959年底221厂开工建设,随即组建警卫团(加强团编制,部队番号:0971部队由8122部队代管)。父母跟随8122部队警卫营、0971部队一营营部、团部先后迁至麻皮寺、海晏县县城,我在西沟出生,妹妹和弟弟在海晏县出生,因为当时的严格保密,我们的通讯地址和部队番号也总是变化着。我和弟弟妹妹的出生地在户口本上都写着:青海省西宁市。</p><p class="ql-block">弟弟常说,父亲曾亲自跟他说起过,当年他是有机会调到其它大城市的军校工作的,可他偏偏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去了青海。就这样,我与青海金银滩便有了跨越时空的一世情缘。金银滩成了我生命里抹不掉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被派往青海时,部队进行了严格保密教育,当时的保密纪律是:“不知不问,知道不说,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母亲只知道父亲去青海西宁,去干什么,父亲只字没提,父亲走了两个月也没有一封信,母亲着急了,问从商丘步兵学校转业到开封的姥爷:“商丘步校的干部、战士去西宁干什么?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怎么连封信也没有”。姥爷说:“不知道,再等等吧。”无奈母亲找到了商丘步兵学校留守处的组织科长询问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没有事,部队安置下来就会给家属回信。”又过了半个多月父亲回信了,地址是青海省西宁市建工大楼16号。母亲看到这个有“大楼”字样的地址以为是个特别繁华的地方,1961年她随商丘步兵学校留守处调到父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0674部队印刷厂,才知道父亲的营地是个四面环山,中心是盆地,冰冻期长、风沙大,平均海拔3200米的异常艰苦的大草滩,住的是干打垒的低矮平房与“大楼”毫无关系。直到1966年221厂职工住宅楼建成才住进楼房,通讯地址也更换成青海省西宁市邮政甲第九信箱,部队番号改为8126部队。1966年姥姥送二舅和三姨到西藏建设兵团转道去看母亲,按通讯地址到了西宁却找不到我们家,巧的是姥姥遇到了部队住西宁办事处的原商丘步兵学校的熟人,通知了父母去西宁,坐西宁到二二一厂的专线火车把姥姥接回了家,姥姥才知道通讯地址并不是女儿的家。后来迁到了甘肃,有亲戚再来看望的,父母都反复叮嘱千万别在兰州下车,我们的住地西出兰州一千左右公里,车票买到低窝铺。这些并不是我们一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父母结婚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位摄影家说:“无论是征战还是迁徙,都是为了家园,家园是一个乡愁的符号。”而乡愁承无不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草原是我生命的摇蓝。那里有我梦幻般斑驳的记忆,明朗的心情散落在云飘风动的湛蓝天空。我的心房里装着一个故事,一段岁月的歌唱,一个期盼已久的远方,抑或一个真切的思念……小时候家里有一台电磁管收音机,母亲每天听天气预报,我也记住了从收音机里传出的清脆的女播音员的声音:“西宁今天白天ⅩXX,夜间XXX,海晏今天白天XXX,玉树、果洛、小唐古拉山……”;记住了在麻皮寺的草滩上,母亲和邻居朱阿姨带着我们两家孩子捕麻雀,然后裹上泥巴烧了吃,那捕鸟的情境同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捕鸟的过程一模一样;记住了在海晏,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在西宁住院,父亲扎着围裙,给我和姐姐蒸的忘了放碱的、又酸又黏的馒头,还直说好吃好吃……这些记忆碎片常常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些情愫如同大海的波涛随着朝汐时而平缓,时而汹涌,久久地萦绕于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几年父亲所部的老战友、退伍老兵们退休后一波波地去青海寻“根”,追朔历史,欣赏美景。我们姊妹早想把心中的夙愿化为行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至到今年七月才聚到一起,7月29日我们从嘉玉出发乘坐D2742次高铁列车,</span>去青海寻访当年的家园,为的是不曾忘却的纪念,增加生命的厚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父亲所部在青海警卫过221厂的老兵们,2019年已年过七十,带上救心丸、带上氧气袋去寻访当年的战斗足迹。他们青春无悔,风采依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父亲所在部队特务连西安部分1968年入伍老兵(携家属)于2018年6月到青海原子城寻访追塑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一首歌被世人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金银滩上的藏族风情园、沙岛、牧场、水库、挥动牧鞭的卓玛姑娘……就象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涌动在心间,让你尽情地挥洒柔情。</p> <p><span>“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词曲作家王洛宾1939年随郑君里导演的电影队来到绚丽、神奇的青海金银滩草原拍摄《民族万岁》,眼前碧草如茵、鲜花烂漫的草原,云朵般的牛羊点缀其间。 一个美丽多情的藏族姑娘,轻轻挥动牧鞭抽打了他一下便骑马跑开,这一下拨动了他敏感、纤细的心弦,令他灵感大发,写下了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这首歌传唱不衰成为经典,不仅为这片土地增强了浪漫、热烈的情调令人向往,而且奠定了他“西部歌王”的地位,让西部民歌走向世界。真可谓一首歌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银滩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分为金滩和银滩,北岸因盛开的金露梅而名之,南岸因银露梅而谓名。又因为金银滩水草茂盛,、牛羊肥壮,美丽富饶、金银遍地,故名“金银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盛开的金露梅</span></p> <p>金银滩的美是摄人心魂的。远处山峦起伏,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或曲卷或舒漫的自由写意,碧草如茵的大草原盛开着金色的油菜花和金露梅,洁白的毡房星星般散落在好象铺上了绿色地毯的牧场,身着藏族服饰的牧民骑在马上悠然放牧,偶尔一阵驱赶牛羊的吆喝,宛如歌声……那种深邃如迷,犹如仙境的美,让生活在城市,被燥杂、繁乱弄得疲惫的心,如水洗了一般的通透、清澈和明亮。</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丽的草原我的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到金银滩妹妹提议,从现在开始每人给自己取个藏族名字,最后决定:姐姐叫达吉旺姆,我叫嘎仁卓玛,妹妹叫格桑三毛</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晏县王洛宾文化广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西海镇王洛宾艺术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的令人心醉的青海湖就在金银滩向西78公里处。青海湖藏语:“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每年7、8、9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节,这个季节只需看美景,不需看美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著名的二郎剑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云舒云卷随风而动,湖水与长天共一色。可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不需要摄影技术,人人都是瑰丽的大自然的摄影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姐妹在青海湖放歌</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一座城被历史铭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金银滩草原也被称为“原子城”。它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span></p><p>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和帝国主义的核恐吓、核讹诈,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明决策:中国要建立核工业搞原子弹。经过再三勘探、选址,最终决定在1170平方公里的青海晏金银滩上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221”。1958年当地达玉藏族部落1700多户牧民离开了这片祖祖辈辈生息的草原,迁徒到祁连山深处。一夜之间,这里成为军事禁区,金银滩从此也在青海省的地图上神秘地消失了。随之是570平方公里的“青海221厂”在这里开工建设,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周光召等等精英科学家,全国各部队第一批转业的2000多名干部、战士,2000多名成熟的建筑工人,7000名民工,各行业、各领域的能工巧匠,还有中央军委从全军抽调的陆、空警卫部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了这个海拨3100多米的高原牧区。他们隐姓埋名,舍家为国,他们艰苦奋斗,为国铸剑,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直到1987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撒销基地,221厂全面退役,金银滩才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1995年国务院决定基地撒销后移交当地政府安排利用,“原子城”更名西海镇,并确定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p><p>“原子城”巍峨如山,矗立在共和国记忆深处。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间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两弹功勋朱光亚提议,2005年被国务院确定“原子城”为全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一座城让历史铭记,在这部沧桑的历史画卷上,每一座平凡的建筑或设施都有一段光辉的历程,每一位普通的建设者都会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她象一座丰碑,成为“221”人为之守候的精神家园,成为草原上一代代为之膜拜、为创造美好生活勤劳奋进的一个目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21厂厂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国的前16次核爆炸试验,都是在221厂加工、装配和启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些建筑无言地矗立在金银滩草原上,却无不镌刻着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光辉历程;昭示着后人中国“壮国威、振军威”从这里起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爆轰试验场又称靶场,它是为研制原子弹、氢弹而进行焊轰模式和穿甲弹试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21厂厂区铁路上的一个小车站,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596)就是从这里,由父亲所在的221厂警卫团,时任参谋长宫钦法、时任二营副营长张宏泽率队,秘密押运罗布泊爆炸成功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星站和押运第一颗原子弹的零号专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一片草原远远望去,221自备电厂是最醒目的标识。当年警卫团三营营部就驻扎在电厂东北侧三、四公里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21厂俱乐部(又称职工礼堂),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是地标式建筑。就在毛主席象基坐的背后雕刻着毛主席关于中国要有原子弹的论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里的楼群是221厂职工宿舍楼,叫甲区XX号楼。(甲区是厂区,在西海镇;乙区是生活区,在海晏县)。但大家都习惯根据楼的颜色叫它“红楼”和“黄楼,”一直延继至今。这个楼群中的33号楼就是当年的将军楼。张爱萍将军、李觉将军,科学家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周光召、郭永怀等等都在这里居住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让历史告诉未来。在金银滩草原,在221厂原址上建成的纪念园、纪念馆和雕塑,成为一波红色动力,激励着后人为托起强国之梦而砥砺前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子城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东风二甲导弹,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模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东风二甲导弹曾经在1966年10日27日在我国本土完成了带核空中爆炸实验而成了共和国核工业发展史的见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中程地地导弹;1970年1月31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行设计的远程地地导弹。东风二甲导弹同时见证了共和国导弹研制事业的不凡历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馆内每一件实物、每一幅照片都有为之动容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纪念广场上的主题雕塑《聚》设计创意是呈现原子弹爆炸前的原子聚变形态,其实它更有集纳聚合全中国人民力量,谱写宏伟诗篇之意。螺旋上升的形象则象征着中国人民凝心聚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参观完纪念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已沉淀成了历史,而历史从未走远。它告诉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有一种爱叫以身许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他们隐姓埋名为国铸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有一种离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不叫陨落 而是升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化作我们头顶一顆明亮的启明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那熠熠生辉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银滩的美,不仅在于她的旑旎缤纷和浪漫传奇,更有几代人对这片草原的故土眷恋之情,有对生命意义的觉醒和由此创造出来的奇迹的崇高敬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激情岁月如歌如画,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的变化,金银滩由牧歌草原一时间变成神密莫测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而后又成为中国地图上的新地名—西海镇。今日的金银滩已生机勃勃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的人民感念前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他们热爱和平、幸福满满地生活在他们热爱的家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每年举行的环青海湖园际公路自行车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8“印象海晏”怀青海湖赛马交流大会在金银滩草原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还有想要说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海晏县和金银滩有几个地名是我们家人回忆青海经常谈到的地方,麻皮寺、三角城、红山咀、大河滩……因为当时221厂警卫团的营房驻所、哨所遍布在这些以及更广范的区域。我们试图找寻这些地方,但因有些地方随着城市建设拆迁,原地已不复存在;有些地方分布的太不集中,我们没能一一寻找;有些地方变化太大,已认不出来无法寻找。正如在金银滩221厂区,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有些地方没有开放,我们无法走近它,只能远远地看望、拍点照片,这似乎让我们有了点些许的遗憾,不过这遗憾会不会成为再次去青海的萌动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晏县乙区28号楼2单元2楼左手门就是我们五十多年前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特地到海晏县找到了以前的家。姐妹们都很激动,姐姐依然能一一细数楼上楼下住的邻居。我和妹妹则说起小时候家里发生的趣事和我们干的糗事—两岁多的我把自己锁到屋里出不来了,母亲教我打开门上的插销半天无果,她怕时间长出点什么状况,把父亲叫回来,父亲耐心地一步步教我如何打开插销,我终于打开房门走出来了;妹妹更可笑,父母不在家,捏死了母亲买回来的毛绒绒的小鸡娃,母亲一进家,话还说不清楚的她居然比划着跟母亲叙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姐仨本想上楼进“家”看看,又觉得进入他人的私人空间不大合适,只好做罢了。楼下有人得知我们寻找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家,投以赞誉敬佩的目光说:“不简单,能大老远的回来看看五十多年前的家,不容易啊!”我们光顾高兴了,忘了和“邻居”合张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角城是古西海郡遗址,已不复存在。三角城当年是海晏县的一个破旧、脏乱的贸易集市,现在叫海晏县三角城镇,盖起了新的商业街、文体活动中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晏县旧貌变新颜。是不是也可以拉着阿爸的手《逛新城》了。</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海州人民政府大楼(西海镇),中共海晏县委、县监察委大楼(海晏县)。父亲当年所在的221厂警卫团团部就在县委大院的一座小楼里。图片上的县委大楼不是原址,而是选址重盖的。</span></p> <p class="ql-block">从西宁开往西海镇的Y981/2次旅行列车,今天由行疫情停运。我们坐长途大巴到西海镇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包了出租车司机秦师傅的车,在金银滩、青海湖、原子城纪念馆、海晏县旅行,他叫做“寻访历史、观赏美景。”他一面给我们当司机,一面给我们当导游。一些地方的历史变迁都得请教他,我们一路不停地跟他畅谈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秦师傅接待了许多在221工作过的一代和二代的寻访者,他说:“你们对金银滩的感情不一样,我要为你们服务好,还要做红色精神的传播者。”我说;“看到西海镇巨大变化和这里的人们幸福地生活,我们这些曾经在这儿生活过的人感到欣慰和自豪”。他说:“向你们父亲的这一代人致敬,我们草原上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是221改变了中国没有核武器的窘境,中国的繁荣强盛是从你们父亲这辈人手中开创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组照片里有一张是我们到两弹一星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院内的东风DF一3导弹模型,想进去参观,门卫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不是景点,是国家组识各省市干部学习的地方,因为今年疫情就没有干部进院。我们说明父亲以前在金银滩工作过,他们不仅让我进院参观,还要跟我们合影留念,并说:“你们父亲这一代人在金银滩奉献了青春,他们是国家的功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秦师傅和他的老伴还有他的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秦师傅听我说没见到草原上日月星辰,便拍了些照片发给了我。我挑选了这几张,稍加修改,做了标注,脑子里浮现的是《醉在草原的夜晚》的优美旋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海之行结束了后,我和妹妹一起回到了开封,看望83岁的母亲。当我告诉她此行的目的和我拍摄的照片时,她很惊讶也很高兴。她说西宁变化太大了,(她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她工作过的0674部队印刷厂是在西宁青海渔业公司的大院里)。青海湖太美了!她年轻时都没去过,现在生活好了,但已八十多岁了,青海这辈子是去不了。她述说起那些岁月往事,“你爸那时候成天不着家,在西沟和麻皮寺住平房,连垒炉子、砌火墙这样男人干的事也得我干。64年年底去四川接兵,买了床粉红色毛毯,夜里冷,他把毛毯铺在车箱的地上让新兵躺在上面休息,回到家新毛毯成旧的了。67年二、三月份是氢弹研制的关键时期,又在文革红卫兵串连期间,部队的警卫任务特别严峻,你弟弟八个月得了大叶性肺炎在西宁住院,两次下病危通知书,他都没能到医院看看。我一个人在医院守了七天七夜,你弟弟脱离危险我都尿血累倒了。你弟弟是救回来了,不然,这不成咱们全家一辈子都不能提及的伤痛了吗?”我问她怪不怪父亲,她说“当时怪,你爸也不解释。因为当时理解不了他为什么那么忙,人命关天了都不能请假,后来知道你爸他们是警卫221厂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就不怪他了。”母亲还问我鸟岛去没去(疫情关闭),麻皮寺和三角城还在不在,我一一做了回答。她说:“困难时期定量不够吃,各单位后勤积极组织副业生产,到草原上打猎,到青海湖撒网捕鱼,到鸟岛捡鸟蛋,你们小时侯还吃过天鹅蛋呢,后来国家保护不让去了。那时警卫团在金银滩还有个蓄牧队,耗牛奶才5分钱一斤”……当她看到海晏县我们曾经的家时,昏花的眼睛闪出了光亮,她自豪地说:“甲区和乙区的楼群保护的那么好,现在还可以居住,可见当年的施工质量,那可是当年在全国也数得着的好楼房”。我们都说还是金银滩好,小时候一出门,就可以到草原上采野花,捉蝴蝶,到小河沟里捞小鱼……到了404戈壁滩,什么玩的地方都没有,母亲说:“那时候你们小就知道玩,金银滩海拔高,孩子感冒发烧就能转成肺炎,哭大劲了就能背过气去,你妹妹和你抢娃娃,不就哭的背过去了。八十度水就开了,饭菜都做不全熟,你爸胃病犯的可严重,又得了支气管炎,人瘦得不象个样,命差点都丢到那了”。……</p><p class="ql-block">从母亲的言语中我明白,她有遗憾和无奈,更有对半个多世纪家园故土的怀念、难忘和眷恋。她不象父亲参加过辽沈、平津、广西剿匪等重大战役,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过毛主席的接见,有着强烈的光环让我从小就敬重和崇拜。对于母亲的认识,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做了母亲,经历了生活的辗压,才慢慢读懂她的。她不仅美丽贤淑,还有家国大义。在那个年代,环境恶劣、条件艰难,做为军人的妻子,她吃了那么多的苦,肩上担了那么多责任和义务,她的坚韧和坚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更觉得我要把此次旅行的感受和意义写出来。以此对当年无数奉献者和对那个年代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精神的致敬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81年从军三十多年的父亲转业前和母亲分别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全家总是难以聚齐的“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月照空无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久别盼团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故园关山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梦里常回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是我回赠朋友的一首小诗。似乎是对此次青海之行的追忆或是对缺席家人的思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0年8月18日大雨幽燕秦皇岛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字:江雪(资料来源《原子城探秘》编者: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等, 2012年6月第三版;《火红录》闫明主编,2004年6月第一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摄影:江雪(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