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山峦耸翠,水波荡漾,在风景如画的丹河西岸有一个名叫贺洼的行政村,隶属泽州县金村镇,距市区约四十华里。由东贺洼、西贺洼、孟掌三个自然村组成。</p><p> 正是夏秋之交,菽茭盈野,丰收在望,我们走进了贺洼村,看她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p> <p> 一、山川渺渺:</p><p> 贺洼村位于东贺乡级公路的终点,也是晋城市公共汽车公司第317路(原18路)运营线路的终点站,同时是市区发往大箕镇孔庄村的泽州公交的必经站点,还是到石青村乡村游、围滩电站风景游的山上最后一个休憩点,更是到河南青天河水库游玩去的所经标志性村落,由此导致贺洼声名赫赫、交通便利。</p> <p> 贺洼东与柳树口镇南石瓮村接壤,西与大箕镇东坡村搭界,南与大箕镇两谷坨村毗连,北与金村镇石家街的申门村相邻。东南方向的山下为石青村,石青村的村民已自行迁走,现在开发为旅游区。贺洼村的正南山下还有双窑村,这个村也是人去村空,无人问津。此外,还有谷堆窑、许谷堆、将军头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右荒废的小山村,我们是只闻其名,难见其容。</p><p> 可以说,贺洼村是原铺头乡和原河西乡交界的一个位于山上、处于山头、富有生气、不甘落后的小山村。</p><p><br></p> <p> 其实,贺洼村在历史上就是晋豫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村落。</p><p> 据《晋城交通志》记载,东南古道从晋城老城东城门出发,经赵家峪(即高庄)、西谢匠、东谢匠、侯匠、龙华、东蜀、上辛安、铺头、杆棚底、小井湾、寨则、石家街、申门、东贺洼、打街场、成群、谷堆窑、小草峪、两谷坨,然后从大平村出境,入河南省博爱县后寨村。</p><p> 当地老年人相传,古道在贺洼村东南岭上的黑虎庙分路,一路下到打街场,经成群、马栈、谷堆窑、市元、梁庄河,进入河南省界;另一路上将军头,经三姑泉、青天河,上玄坛庙、上伯山、下伯山,入河南界。</p><p> 贺洼村为古道必经之地,村庙“西流泉寺”的下院舞楼后为马棚,就是驮队的歇脚之地。</p> <p> 村口古树(下)</p> <p> 站在古道旁,向东瞭望,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驼铃远去,山河依旧。</p><p><br></p> <p> 二、阁楼巍巍:</p><p> 贺洼村现存有双阁:北阁、南阁。</p><p> </p> <p> 北阁位于村北的进村口,紧邻村委大院。阁下可行人,是古时进出贺洼的主要通道。</p><p> 阁楼面阔三楹,进深五椽。供奉北武当大帝。武当山兴盛于明成祖在位时期及以后,供奉的主神是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等, 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p><p> 这说明北阁很可能是明朝所建。</p><p><br></p> <p> 这是北阁阁洞(下)</p> <p> 从北阁外看北阁,巍峨壮观(下)</p> <p> 这是北阁外墙上的石额“北極”(下)</p> <p> 据村里人说,北阁的内墙上的壁画画的精美绝伦,不过现在已斑驳陆离。我驻足壁画前,仔细端详,壁画依稀可见,倒是名不虚传(下)。</p> <p> 从北阁上可看到村庙“西流泉寺”,真是:阁中帝子今何在?窗含北岭古寺悠(下)</p> <p> 南阁位于村西南,面阔三楹,进深五椽(下)</p> <p> 南阁供奉南海观音菩萨(下)</p> <p> 阁外看南阁,气势磅礴(下)</p> <p> 这是南阁外墙上的石额“慈航”。“慈航”,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p><p> 一村两阁,北道南佛,同心协力,庇护村民。历史悠悠,皇天后土。这应该是先人立阁的心愿吧!</p> <p> 三、庭院深深:</p><p> 顺着村委大院延伸下来的街道,我们走进了贺洼村。街道稍显弯曲,但大体是东西向的。</p> <p> 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走进了位于主街中段北边的厅房院。</p><p><br></p> <p> 这是一个一进二院的古院。外院为坎宅巽门,是明朝院落的布局模式。让人称奇的是,正房有柱廊,华贵大气,好比深山中的金凤凰。</p> <p> 前院东房(下)</p> <p> 前院西房(下)</p> <p> 前院南房(下)</p> <p> 顺着外院西南角的通道,我们进入内院。让我惊叹的是,后院正房也是厅房,同样雍容华贵。</p><p> 村里人说,原来的主人是新莆(音译)老爷,是村里的大财主,上世纪四十年代土改时分配给其他村民。</p> <p> 后院没有东房,这是后院西房(下)</p> <p> 后院南房(下)</p> <p> 在主街中段的南边还有一个古老的院子。大门口的木雕华美,门墩雅致。</p> <p> 这个院子的布局也是坎宅巽门,是标准的北方四合院。二层结构,在第一层的门、窗过木处有明显的类似墀头的卷云砖。所以这是一个明朝留下来的古院。摸着厚重、土黄的墙砖,望着古朴、青色的屋脊,感觉时间凝固在那过去的岁月里。</p><p> 这是正房(下)</p> <p> 这是东屋(下)</p> <p> 这是西屋(下)</p> <p> 这是南屋(下)。</p> <p> 我们顺着主街一直走到村西头,上下两街在此交汇。这里地势较低,并且有一个石头砌成的泊池,泊池外就是南阁,布局比较特殊。</p> <p> 在泊池的北边,有一个挂着红灯笼、敞开着大门的古院落,我们打了招呼、走了进去。</p> <p> 这是一户冯姓居住的院落。正房锁着门,尽显沧桑(下)</p> <p> 这是南街,也是东西向。街南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修的房屋。</p> <p> 曲径通幽(下)</p> <p> 这是连接上下两街的南北小巷的东一巷(下)</p> <p> 东二巷(下)</p> <p> 东三巷(下)</p> <p> 东四巷(下)</p> <p> 东五巷(下)</p> <p> 东六巷(下)</p> <p> 由于贺洼村距石青电站不远,冬季取暖主要依靠电暖,村民花费不太大,所以村中住户比其他山村要多得多,老屋保护的也较好。</p> <p>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离开了土地,离开了乡村,古村的衰落也让人伤感。村中一些房屋因无人居住,受潮而坍塌。可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 <p> 走在贺洼村的老街上,我不免对农村的未来有些许担忧。人口流失,土地荒芜,乡村振兴如何实现?真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p> <p> 四、新庙奕奕:</p><p> 贺洼村的古庙庙名为“西流泉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005年左右新修建的,旧寺大约在1958年左右拆毁。</p><p> </p><p><br></p><p> </p> <p> 当地有这样的传言:“先有曲丘后有州,西流泉小庙起根由,四管八庙在后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隋开皇三年(583年)设立泽州前,大箕镇的孔庄村的曲丘寺已先建立起来,后来贺洼村的西流泉寺也建修起来,紧跟着晋城的“四管八庙”才随之而建设。这说明贺洼村的西流泉寺建立在隋唐时期,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这难道是真的吗?</p> <p> 1.唐刻:</p><p> 贺洼造像碑:碑存泽州县金村镇贺洼村,勒石于唐乾元元年(758年)。青石质,约呈等腰三角形,底边长约4米,高约3米,上雕六龛和一方碑记。碑高41厘米,宽约32厘米。碑文从左至右竖书,碑文漫漶不清,保存完好。</p><p> </p> <p> 碑文:</p><p> 夫泽州之南山,太行之北岭,溪横险阻,叠石□□,两□之间,有石像一所。其像也,盘石平面雕□,朗日光□,乡□年□功□多瑞。是□若□求□神威。石相敬造弥勒佛及金刚神□一铺,今得成就。上为皇帝皇后,下及法界苍生。</p><p> 西流泉功德、维那主赵光、俗七人等普得圆满。七世先□、见存父母,俱日□□咸同佛果。其年也,属灾荒□乱,臣去,父子逃散。□泽(缺字)同(缺字)冯仙义、王崇晖□陈□补(缺字)西流泉。纪毕。</p><p> 碑书人冯光□</p><p> 鎸人□□□</p><p> 乾元元年十二月十五日</p> <p> 乾元元年是公元758年,距今1262年,唐肃宗李亨在位,李亨是著名的开元盛世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于公元756年8月至762年5月在位。</p><p> 乾元元年正值安史之乱(755-763年)之时,晋城地区虽未经大的变乱,但灾荒战乱,父子逃散,人民生活不易,因此贺洼村民想通过刻像,上为皇帝皇后、下为黎民百姓祈福。</p><p> 不过同时说明,贺洼村是一个千年以上的古村,不容小觑!</p> <p> 2.古钟:</p><p> 在拜棚下悬挂着一口古钟,生铁质,有铭文。由于没有抄录下铭文内容,故不知铸造时间。古钟略有残缺,但古朴浑厚,十分珍贵。</p> <p> 3.石柱:</p><p> 在正殿门前保留有两根古石柱,柱上刻有人物、故事 ,雕刻精细,栩栩如生。</p><p> 北柱柱前雕刻有:玉帝敕賜九重天、王母蟠桃晏八仙。</p> <p> 南柱柱前雕刻有:上皋群屳來聚會、天宫九曜降臨凡。</p> <p> 根据柱上的人物形象、花鸟图案、刀工力度、文化传统,我猜测是明朝遗物。</p> <p> 4.清碑:</p><p> 庙内现留有两块清朝时期的石碑。</p><p> 其中横式石碑估计是一块墙碑,勒石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距今283年。</p><p> 碑文:</p><p> 乾隆貳年九月十九立</p><p> 掌神:張建法、甯双玉、王朝法、王忆</p><p>施地一塊甯双法</p><p> 合社人:寺重</p><p> 住持:国禎</p><p> 社首:李方瑞、甯双関、趙法艮、甯双成、王可淂、甯双甫、張世明、甯双太、王所進、甯文部、李其瑞、成文忠、王双現、張進金、王朝斌</p> <p> 另一块碑为立式,勒石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距今256年。</p><p> 碑文:</p><p> 澤州府鳯邑西流泉寺離城三十餘里,一峰浮靑、四水繞緑者為毘山。毘山之陽鍾磬号風、香烟含樹者為西流泉寺也。此以鎮東南龍脉,供逰人歇足而為行息僧肩䖏也。予生也晚,未見其創始之巍煥,問與二三知已。佛像吞風飲雨,今幸有維首善人頺然偶起,贇贇善意,今人比衣而居者,緑為小言以告諸公捐資以襄勝夆,重脩金粧,俾佛像之吞風飲雨得以佩玉披金,庶幾東南龍脉不致有洩,而人佛同受其庇。落成後,况夫神之為靈照照也。虽居幽冥無處而不顯,猶水之在卋,無䖏而不達也。盖天虽能生之,而雷霆亦能殺人;地虽能成之,而險阻亦能溺人。惟西方古佛則權衡于人之善恶,或救人于臨危,或拯人于䖏順,而神化不測是,則人之賴于佛也大矣。而今勒碑以記諸公名號,使後之歇足息肩者知某信士之所施也,某工某善人之所助也。則不独副往昔継述之望並以開來者保護之心矣。自脩之後祈保閤社平安,永為重脩西流泉寺碑記。重 脩湧佛殿信士</p><p> 掌神</p><p> 張印得施艮柒両</p><p> 甯永州施艮四両</p><p> 王朝余施艮四両</p><p> 甯双公施艮四両</p><p> 社首</p><p>甯双朋、王朝斌、甯崇庚、李守庫、張可会、</p><p>張自林、王可公、甯永安、王 悦、王印龍、</p><p>王印淂、陳進功、甯双志、張文魁、張自其、</p><p>甯永何、甯崇維、張存仁、甯永秀、王印春、</p><p>王可□</p><p>南裕社</p><p>甯永蘭、甯永愷、張印荣、張可友、王印軒、</p><p>孔文艮、張印才、王興美、孔進才、甯永川、</p><p>王印孝、王可甫、張印富、韓世虎、甯双奌、</p><p>王子月、甯永三、賀天喜、李甫進、王印娄、</p><p>尚自興、王子才、焦東庭、趙云亭、甯永晚、</p><p>甯永万、甯永召、甯双荣、王朝双、李甫宝、</p><p>王可誰、王印安、甯永詩、李淂瑞、王印廷、</p><p>張存礼、王印福、甯永式、李加全、甯永順、</p><p>王金甫、刘全秀、王印怀、李守倉、李金太、</p><p>甯双群、孔進得、甯永吉、刘全国、王印昌、</p><p>郜文宣、刘建周、張永金、甯崇興、甯崇德、</p><p>韓廷順、甯永庫、闫文荣、李法現、王子甫、</p><p>甯永耒、甯永相、王子以、郝大順、張明法、</p><p>代有貞、李忠義、赵法成、張永文、張永印、</p><p>王有魁、張永民、王興堯、甯永收、李加宝、</p><p>王印斌、趙廷斗、王興文、申文翰、毋存荣、</p><p>甯永□、甯永敖、赵 成、范永安、孔進旺、</p><p>崔生立、張文法、張文淂、馮印斗、張永奎、</p><p>王印川、李全福、甯双虎、甯双標、甯永邦、</p><p>王子富、孔貞旺、張存貴、甯永强、甯永能、</p><p>張法旺、李甫信、赵美福、孔文礼、赵海聽、</p><p>甯双珮、甯永之、甯永福、張文玉、焦法興、</p><p>陳子淂、甯永松、崔生孝、闫昌喜、王子貴、</p><p>王子相、富文朝、王金現、王子龍、王印奌、</p><p>代甫先、王子奉、王金庫、王印秀</p><p> 碾玉湧佛殿聖像維首王印文</p><p> 旹大清乾隆二十九年歲次甲申季夏荷月十九日吉日碑記</p> <p> 庚子六月二十申时,我有幸走近西流泉寺,观庙宇,赏古碑,心旷神怡。庙里正唱戏酬神,锣鼓响,字腔圆,暖在心头。</p><p> 尝读诗云:奕奕寝廟,君子作之。又云:新廟奕奕,奚斯所作。自古以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善之人,降之百祥。</p><p> 在公元2005年,原祖籍贺洼村后迁霍秀村的冯拴富先生捐巨资新修庙宇,功德无量,美名传扬。张贵喜、宁红建二信士虔诚礼佛,鼎力相助,终成盛事,值得称颂。</p><p> 依据老庙留有的根基,新庙做了微调,由艮山坤向偏移为卯山酉向。上下三院,梯次排列。上院正殿为玉皇殿,供奉主神玉皇天尊。左配殿为三元殿,右配殿为奶奶殿。上院左厢房三楹为四天王殿,右厢房三楹为三姑殿。中院左厢房三楹禅房,右厢房三楹为五道殿,南殿为阎王殿。下院正殿为湧佛殿,相对为舞台,左为正门,右为副门。</p><p> 古庙新生,神灵有栖,希望年年风调雨顺,祈愿岁岁乐业安康!</p> <p> 上院左配殿及左厢房(下)</p> <p> 上院右配殿及右厢房(下)</p> <p> 上院拜棚(下)</p> <p> 中院左厢房(下)</p> <p> 中院南殿(下)</p> <p>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和客,</p><p>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p> <p> 西流泉玉皇庙,好像在向信士香客招手致意,又好像为凡夫俗子指点迷津。</p> <p> 贺洼村在过去的时代还有一座三教堂,根据村民的叫法,我猜测现在的村委大院应该是其所在地。</p> <p> 这是三教堂的碑记:</p><p> 山西泽州移风乡青莲都贤子里贺家洼创建三教堂碑记</p><p> 尝闻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本社之中风俗靡,人心不古。维有数众善人,安能家喻户晓,教合社于尽善者哉?语云,上品之人望空而作福,中品之人见像而作福。因是而本村社首宁等曁领合社善男信女各发善心,善心捐舍资财,新创建三教堂一所,以为劝人向善之榜样也。闻之佛在西域,霞光现于周朝,所遗者生老病死苦也,令后人观佛之□容各萌善念,因保当世之荣昌,更护过世之快乐也。又闻□□生□无数□,以阴阳分而万物生,所遗者金木水火土也,令后人睹□□□形,皆起慈心,福禄固以丰盈,寿延亦以绵长也。忆昔圣人出而三伦备,一贯通而万圣同。所遗者仁义礼智信也,令后人顾圣之金形,各存诚心,天怀固以欣悦,道业更次小大也。然分之虽名三教,佛祖混元出于一气,诸佛诸祖其揆一也。由今创建之后,佛祖亦以资助风水,保合社人安物阜,家业兴发,田蚕茂盛,六畜兴旺,有感即应,获福无穷,永垂不朽云。</p><p>计开施财信士于后(略)</p><p> 木匠陈强、范奇显</p><p> 石匠王光礼、李才六</p><p> 康熙十一年十二月初日立</p><p><br></p><p> 此碑立于公元1672年,距今348年。</p> <p> 在贺洼村口还留有一古碑,估计原在三教堂内。碑记记载的是严禁赌博的告示。勒石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距今210年。</p><p> 碑文如下:</p><p> 嘗聞邪正不兩立、公私不並行。邪道不去則正事有虧,今吾村子弟浪蕩不務生理,倫常乖舛,傾家敗産,大抵因賭搏之由,居是知:賭近盗,姦近殺,此言信矣。於是合村公議:嚴禁賭局,倘有不知自愛,竊於村边野地外、神堂古庙之中隐然自犯,一時突見,送官究處。</p><p> 嘉慶十五年正月初十日,賀窊合村人等鄉約同具</p> <p> 五、家族绵绵:</p><p> 贺洼村是一个千年古村,由村名知,应由贺姓最先立庄建村,今天我们依据有关资料对家族作一下简单探究。</p><p> 1.村名变化:</p><p> 明崇祯四年(1631年):贺家凹(wa)</p><p> 在贺洼村现存有明崇祯年间的石供桌的部分构件,上刻有“山西澤州移風鄉青蓮都賢子里賀家凹(wa)甯世和、清□人施石供槕一張工價一千肆百文,石匠楊国全同男楊得□,同姪楊得山、才,崇祯四年四月十二日吉旦,長神甯世科”。</p><p><br></p><p> </p> <p>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贺家凹</p><p> 这是金村镇东旺村观音堂墙碑《重脩東庄村三教堂觀音殿記》的捐款名录里有:東西賀家凹施谷六斗。</p><p><br></p><p> 这说明贺洼村在明朝及清朝前期一直叫贺家凹。</p><p> </p><p><br></p><p><br></p> <p>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贺窊(wa)。</p><p> 贺洼村口清嘉庆十五年禁赌碑上有:賀窊閤村人等鄉約同具。</p> <p> 清光绪八年(1882年):贺窊(wa)。</p><p> 清光绪八年《凤台县续志》卷之二的里村(南乡):贤子、冶头里(二十六庄):干河(距城十六里)、河东(距城七里)、东田社(距城八里)、耿窑(距城十三里)、南寺底(距城十四里)、洞头(距城十八里)、左匠(距城二十里)、冶头(距城二十里)、王匠(距城二十里)、苇园(距城二十里)、泉头(距城二十二里)、东贤脚(距城二十二里)、西贤脚(距城二十二里)、西乱石峰(距城二十四里)、干司(距城二十六里)、东贺窊(距城三十三里)、孟掌(距城三十八里)、石青(距城四十里)、孔庄(距城四十五里)、李道栈(距城五十里)、谷堆窑(距城五十里)、许谷堆(距城五十二里)、时家岭(距城五十里)、圪塔村(距城五十里)、岐道村(距城五十二里)、西贺窊(距城三十五里)。</p><p> </p> <p> 公元1999年,这应该是2000年合乡并镇前一直到清嘉庆年的称呼:贺窊</p><p> 在1999年版《晋城县志》第119页:</p><p> 东贺窊55户,233人,420亩</p><p> 西贺窊10户,48人,131亩</p><p> 孟掌30户,131人,402亩</p><p> 石青17户,85人,193亩</p><p> 南背1户,2人,10亩</p><p> 双窑28户,93人,172亩</p><p> </p> <p> 2.甯姓资料:</p><p> 贺洼村的大姓是宁姓,占比最大。</p><p> 宁,是寧的简体。而作为姓氏,甯还是甯。不过现在大家把“甯”简写为“宁”了。</p><p> (1)甯姓出现:</p><p> 贺洼村甯姓有据可考的最早时间是明天启元年(1621年)。</p><p> 村内舞台前沿的墓碑上有:</p><p> 明故父顯考甯公諱九忠妣母張、武、李氏之靈之墓</p><p> 大明天啟元年歲次辛酉年己亥月一十二丙申日立</p><p> 孝子甯世和、甯世清</p><p> </p> <p> 乾隆年间墓碑:</p><p> 龙边:乾隆肆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吉立</p><p> 中榜:清故顕考永安府君配室郭太君之墓</p><p> 虎边:孝子崇□孫大用□立</p> <p> 咸丰年间墓碑:</p><p> 龙边:大清咸豊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勒石</p><p> 中榜:皇清顕考諱永蘭甯府君配妣馮太君合塟之墓</p><p> 虎边:孝男崇儒、法、常,孫大豊、有、偉、然、田、德、美,曾孫成土、新土、拴土、西方、安慶、圖書、□女、安土、和慶、丙午、群土</p><p> (2)甯姓字辈:</p><p> 崇祯四年(1631年):世</p><p> 乾隆二年(1737年):文,双</p><p>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双,永,崇</p><p> 道光八年(1828年):法(寨则)</p><p> 咸丰元年(1851年):永,崇,大</p><p> 同治八年(1869年):长,岐(寨则)</p><p> 民国三年(1914年):仁,小,修,其,甲</p><p> 根据贺洼村的一位朋友的口述,甯姓的字辈有:修,其(或岐),治,平,忠,和,甲(或节),义,冠,勇,振,华,所,得,昭,明等(音译)。在“修”字辈前边有:世,...,文,双,永,崇,大,...,仁,小,...。</p><p> 这个字辈应该从同治八年开始。按大约20年一辈人算,现在甯姓的字辈在“义”字辈或其上下辈。</p><p> 至于甯姓从何时、何地迁来,我们没有确切资料证明。甯姓在原晋城县是一个特殊的姓氏,除贺洼、寨则等少数村外,晋城其他的地方没有这个姓氏,和郭壁的毋氏情况类似。</p> <p> 3.冯姓资料:</p><p> 贺洼村的冯姓也是本村一大姓。</p><p> 据传说,贺洼村冯姓是从铺头村迁来,先在岭上开店做生意,最终落在贺洼,已经有八辈人了。根据贺洼冯姓的字辈,这个传说应该属实,和金村镇的铺头村、田庄村的冯姓同宗。</p><p> 在乾隆十六年田庄村的三清宫碑记以及乾隆二十九年贺洼村西流泉寺碑记中两次出现“冯印斗”这个名字,他很可能是田庄村的冯姓祖先,也有可能是贺洼村的冯姓祖先,并且是从铺头村迁出。当然,这仅是猜测而已。</p><p> 铺头村的冯姓从乾隆二十六年开始的字辈是:世,金,印,正,裕,德,泰,存,兴,忠,义。现在已传至“义”字辈。在上世纪1963-1966年的“四清”运动中,铺头的冯氏家谱烧毁,但老一辈已编出随后的八个字辈:广,聚,财,宝,立,志,传,家。</p><p> 字辈命名,极具科学性。我们往往从古碑记载中推测家族的发展、迁徙,研究社会的兴衰更替。如果古人像我们今天那样胡乱命名,那么留下的古碑的作用将大大减弱。抛弃字辈命名的传统,是我们文化发展的重大损失。</p><p><br></p> <p> 4.孔姓资料:</p><p> 孔姓出现,主要有乾隆十六年田庄村三清宫的碑文中的孔旺山、孔文富,以及乾隆二十九年贺洼村西流泉寺的碑文中的孔文艮、孔進才、孔貞旺、孔文礼、孔進得、孔進旺,说明孔姓参与了乾隆十六年田庄村三清宫和贺洼村西流泉寺的重修。</p><p> 在乾隆十六年至二十九年有旺、文、进、貞等字辈。</p><p> 碑石上的孔姓应该生活在贺洼村或其周围村庄。据贺洼村孔承靠老师说,孔姓原在将军头村,后搬迁到贺洼村,还有一户孔姓搬到申门村。孔姓最近的字辈是:传,继,广,昭,祥。</p><p><br></p> <p> 5.西贺洼王姓:</p><p> 西贺洼在东贺洼西一里地,村中主要是王姓、耿姓。立村时间不迟于光绪八年,因光绪八年的《凤台县续志》中登有西贺洼村名。</p><p> 据村里人说,西贺洼是由王姓立村的,立村约在清乾隆年间或更早。</p><p> 在明万历年间,金村镇下辛安村王姓先扩展到下石家街,后又逐步向南发展,先后来到申门、西贺洼。</p><p> 下辛安村从清朝遗留下的字辈为:孝友传家,诗书继世,仁义守昌(常),道德垂训。</p><p> </p> <p> 这是西贺洼王姓祖宅(下)</p> <p> 6.西贺洼耿姓:</p><p> 西贺洼耿姓大约在乾隆三十年后迁来。</p><p> 听耿姓族人及村里王姓长辈人说,耿姓祖先是从晋城城区望川楼迁来的,是为王姓人家当长工留下的。刚来时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精壮小伙子,勤劳能干,王姓主家把姑娘嫁给他,并建了“新院”作为居所。耿姓迁来已有十几辈人了。</p><p> 下边是西贺洼的“新院”,相传是西贺洼耿姓祖宅(下)</p> <p> 7.孟掌范姓:</p><p> 孟掌在东贺洼西五里地,村中主要是范姓。立村时间不迟于康熙十一年,因贺洼村三教堂康熙十一年的碑文中已有范姓出现。孟掌也许不是范姓立村,或者是孟姓最先建村,故名孟掌吧!</p> <p> </p><p> 在原晋城县县域内,南岭乡、李寨乡、周村镇、原水东乡水东村都有范姓。根据地理关系,也许范姓是从南岭那边迁来的? </p><p> </p><p> </p><p> 东西贺洼一里许,凉热不同一天宇。</p><p> 孟掌深藏西山里,逍遥自在神仙居。</p><p> 宁姓不知何处来,贺家岂知哪里去?</p><p> 唐像明碑留古迹,村秀人杰名不虚。</p> <p> 六、其他资料:</p><p> 1.抗日遗迹:</p><p> 晋东县(晋城县志第90页):组建于民国32年(1943年)秋,抗日县政府先后驻柳树口、东沟等地。管辖范围:东至与陵川交界之处,西至白晋公路,南与河南辉县接壤,北与陵高县接壤。组建的第一、第二年辖四个区,民国34年(1945年)5月又增加了两个区,共辖六个区。</p><p> 一区区公所驻柳树口,</p><p> 二区区公所驻原水东乡郭背,</p><p> 三区区公所驻原铺头乡寨则,</p><p> 四区区公所驻原南河西乡南庄</p><p> 五区区公所驻原金村乡府城</p><p> 六区区公所驻北义城</p><p> 抗日战争时期,贺洼村属于晋东县第三区。日寇经常到贺洼村扫荡。由于再往前走就是崇山峻岭,鬼子怕遭八路军游击队伏击,所以到贺洼村就不敢往前走了。村民说,在南岭上还留有鬼子挖的战壕。忆往昔战火硝烟,看今朝天高云淡,希望莫忘国耻,自强不息!</p> <p> 2.革命英烈:</p><p> 耿有珠(1922-?),西贺洼村人,炮七团连长,在翼城县战斗中牺牲。</p><p> 宁贵田(1925-1945),东贺洼村人,共产党员,十三旅三十八团指导员,在云南作战牺牲。</p><p> 宁小金(1927-1948),东贺洼村人,十三旅三十八团班长,在河南开封市战斗中牺牲。</p><p> 宁才亮(1918-1948),东贺洼村人,二十三旅六十七团班长,在临汾战斗中牺牲。</p><p> 宁未孩(1924-1948),东贺洼村人,三旅八团战士,在临汾小关庄战斗中牺牲。</p> <p> 尝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贺洼村北靠古寺,旁倚古道,下瞰丹水,雄据行山。千百年来,不管繁华喧嚣,不管默然独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声名远播。</p><p> 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p><p> 醉卧花间人不知,黄莺啼破春山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