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纵观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大凡成功者的胜利,首先是用人上的成功和胜利。魏蜀吴三国之间竞争的根本,都集中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把握住了人才,就把握住了夺取胜利的关键环节。这是《三国演义》留给我们的一面可鉴明镜。</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意义上讲,求全责备,实质就是在拒绝人才。古人云:龙有蛇之一鳞,不害为其灵,玉有石之一脉,不害为其宝。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阐述得更精彩:“洗不必江河,要之却垢;马不必骐骥,要之疾足;贤不必圣人,要之智通。”洗东西不一定非要到江河中去,洗干净就行;买马不一定非得是名马,跑得快就行;用人也不一定非得达到圣贤,只要他的才能有利于事业就行。</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诸葛亮不仅阐述得精彩,而且在实践中的把握和运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魏延的一方面是作战勇猛,武艺高强,不逊色于“五虎上将”;一方面则是“素有反相,日久必反”。对于这样一个魏延,诸葛亮不但能“爱其勇才留用他”,而且在蜀政权的建设中,把魏延的才干利用得淋漓尽致。</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在刘备率兵收川时,做为随军大将的魏延多立战功。在争夺汉中时,是魏延配合张飞,夺取了瓦口隘,在阳平关截获粮草,在斜谷界射伤曹操。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南征时,魏延仍是随军大将,同样是战功赫赫。蜀军伐魏时,魏延以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的身份,在伐魏中战功卓著。</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魏延毕竟是魏延,孔明死后他便去截击杨仪,以争夺兵权。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利用生前暗中安排在魏延身边的马岱将他斩杀。</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素有反相”,是品质问题,是政治问题,是立场问题。对于存在这样大问题的魏延,诸葛亮都能把他招到自己的大旗下,把他的“勇”利用得十分充分。相比之下,诸如“工作有时急躁”、“处理问题过于拘谨”、“有时顶撞上级”、“不注意团结同志”等等,实在算不上什么问题。天下无弃才!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怎么用。</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毛志英,男,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辽宁省书法协会会员,鞍山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有多篇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发表于国家刊物。编导的反映鞍山市农村党建的电视专题片<<沸腾的群山>>,在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播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著作《闲品三国》、《三国水浒中的人生智慧》分别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