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天说再见,愿君处暑开怀

家亮

<h1>今年处暑时间是:8月22日 23:44:48</h1><div>《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br>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秋意冉冉,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br></div>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br>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br> ——贵谷子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br>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br>         ——左河水             处暑三候<br>在《诗经》之《周南》中云:“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br>故处暑三候为: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8月23~8月27日)<br>处暑后,秋凉开始弥漫,秋风渐啸,天地清明。<br>此时鹰也感知秋之肃气,搏杀猎物而祭。古人称之为“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8月28~9月2日)<br>“天地始肃”,典出《逸周书》七十二候。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萧瑟之气弥漫。<br>古人所说的“秋后处决”正是如此,即是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br>同时,也借此告诫人们在秋季不可骄盈,要谨言慎行,反省收敛。 三候:禾乃登(9月3日~9月7日)<br>”禾”是五谷各类,“登”为成熟。<br>古人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的基本规律。处暑时节,五谷各类农作物成熟,迎来万物收成之季。          处暑习俗<br><br>秋游:秋高气爽 迎秋赏景<div>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br>而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br></div> 开渔节:千舸竞发 捕获海鲜<div>每年处暑期间,沿海地区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br>此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br></div> 放河灯:悼念逝者 祈保平安<div>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br>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br>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br></div> 吃鸭肉:处暑送鸭 无病各家<div>鸭肉味甘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br>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人们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br>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br></div>            处暑饮食<div>在饮食方面,可吃些清热安神食物。<br>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最好做到少食多餐。<br></div><div>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br>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br></div>           处暑小贴士<div>保健专家表示,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天气变化无常,刚从酷暑难耐的盛夏进入“多事之秋”,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br>同时,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br>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br></div> 穿着提示:“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运动提示:饭后散步或做点轻松家务。尤其是舒展肢体的活动,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睡觉夜寝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室内防病提示:室温不高时,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化解“秋乏”提示:进入秋季后,身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容易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此时就要调整作息时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 云一淡一轻,风一清一凉。<div>处暑,和夏天说声再见,愿你处暑开怀,逍遥自在!</div> 文字内容:来自于网络<div>出镜人物:美摄群成员<br><div>拍摄制作:家亮</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