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谢天雪

<p>  我的这个假期因为加入学研共同体而过的充实精彩,感谢丛老师的耐心引导,感谢校领导的时时督促。🌹🌹🌹</p> <p>  根据研修任务的安排,我及时阅读了《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列子》《吕氏春秋》《淮南子》中的寓言故事。这里要感谢云飞主任及时地和我们分享了她的寓言故事整理。👍👍👍</p> <p>  我认真地进行了部编版与课标版的寓言课后题对比</p> <p>并按时提交了研修作业</p> <p>  丛老师不辞辛苦地提醒我们准备交流自主研修的收获和问题</p> <p>  张主任督促我们准备交流材料,安排交流顺序。</p> <p>  在近3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丛老师认真倾听我们每个人的体会感悟,并对我们每个人的困惑都给予解答。丛老师感谢您的耐心倾听,细心解答,您辛苦了🌹🌹🌹</p> <p>  本次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交流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研修过程,收获为:</p><p> 寓言模块的研修是在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科理解和儿童理解。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就是学科理解。没有对学科好的理解,我们就无法让我们的课堂呈现学科的特点,也无法保证孩子真正的学习。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引领孩子学习语文?上了一节课,不知道第二课该怎么上,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文体意识。</p><p> 我们在这个寓言模块的文体研究过程中,其实一直在走向学习共同体,即走向儿童理解的。对于学习共同体建设只有真正的倾听尊重儿童、了解儿童,做好幼小衔接,才能把老师的教变成引领学生如何去学。</p><p> 寓言是一个文体,我们借助寓言,是学语文的。那么学语文在寓言这种文体的学习中,我们更多地是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习思维的不同。我们一直就在教思维方式。寓言故事的学习,了解寓意当然是主要的,但是我们的教学不是直奔寓意的。我们的寓意也不是为了考试准备的,我们学寓言也不是应付考试,是让人成长,让人变聪明的。</p><p> 寓言模块的研修是希望我们能成为研究者,要打消“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什么都拿不来的,只有自己去研究,才会成长。今后我们主要研究的方向是:进入课堂,研究寓言到底怎么教?各个学段的寓言要教到什么程度?</p><p> 不足之处:</p><p> 此次研修我以为读完规定的寓言故事,进行教材对比,提交了研修作业就完成了。其实我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真正的思考”:为什么要读寓言?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对比?我想:引发我们思考,深入的思考,才是丛老师给我们布置研修作业的真正目的。</p><p> 自从我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之后,我好像失去了真正学习的能力,习惯于按照模式授课,努力去模仿名师的课堂。打开语文书,通览一个单元,我能抓住单元的语文要素,也能发现课后题与单元主题的关系。但是我就是发现不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次研修交流对我影响很大,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正如丛老师所说: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不怕丢丑,不怕有不完美,只有老师的学习真正的发生,才能引领学生的学习去真实的发生。</p><p>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p><p> </p>

研修

寓言

我们

学习

老师

交流

语文

寓言故事

共同体

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