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漫记4:扬州有一条东关街

懶人國%逍遥王

<p>“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当年孟浩然前往的扬州城正值是横刀立马、睥睨群雄的时代。隋唐大运河覆灭了隋炀帝,加持了扬州城,“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凭借水运之利富甲天下的扬州,一跃成为唐代极为繁荣的中国第二大城。繁华千年,一旦落尽,世事幻变,正道沧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现今只是三线城市的扬州,好在还有一条东关街,青砖遗韵,聊以穿过历经改朝换代的“烽火扬州路”,追踪到一丝“十年一梦扬州路”的光辉岁月。</p> 东关街的早晨 <p>夏末清晨的扬州依旧暑气逼人,东关街头,游人唯我。扬州建城于公元前486年,崛起于隋唐,为大唐“东南第一商埠”,而利津古渡(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有了码头就有街市,舟楫的便利和漕运的繁忙,催化出一条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的繁华古街东关街。东关街东起古运河,西至国庆路,从唐朝开始一千多年以来都是东门入城的重要通道,不仅扼守水陆交通要道,也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p> <p>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基本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内仍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等待意趣相投的爱好者前往寻幽探微。</p> <p>唐代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扬州城日趋繁盛,商贾云集,交易兴隆,是和广州、泉州、交州并称的东方四大商港。当时的船舶从扬州港出航,东通日本,南抵南洋,西达西亚,城内长期侨居有数千波斯商人,来自婆罗门、新罗、日本、高丽等国的商人更是不计其数。“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天下文士,半集维扬”,那时候大家的梦想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p> <p>到了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凿通,许多城市与村落依托大运河而蓬勃兴盛,“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帝国明珠和南北交通枢纽,更是璀璨夺目。虽然经历朝代更替,但是坐拥漕运、盐运和水运之利的扬州,都能在战乱之后强势崛起。清代扬州被指定为两淮地区盐业营运中心,康熙年间的国库年收入不过2000万两白银,而扬州盐商的年利润就能达到1000多万两白银。</p> <p>↑“皮包水”是汤包店,“水包皮”是足疗店,店招牌匾的顺读与反读会把人带进不同的世界。</p> 古巷深处有古巷 <p>东关街是扬州城一段遗落千古的回忆,在人潮涌动的长条石古街如果看到的是昔日繁华影子,那么在深深的青石古巷中看到的一定是红楼春梦过后的寂静。</p> <p>扬州以及扬州城内的盐商,是大清帝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库。“天下最牛徽商”江春(1720-1789)一生“捐纳”多达1120万两白银,乾隆老妈八十寿诞捐银20万两,清廷用兵金川捐银400万两,黄河筑堤捐银200万两,台湾林爽文起义“捐献”军费200万两等等,此外还有乾隆六下江南的招待费、清廷没完没了的政治接待和私底下的贿赂。最后家底已经掏空的江家,因为无力支付巧立名目的巨额罚款,惨遭抄家。几乎是江宁织造与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曹寅(1658-1712)家族故事的翻版。而江春家族的败落,也揭开了扬州商人乃至整个扬州整体衰落的序幕。</p> <p>1830年两江总督陶澍的“票盐法”改革后,扬州丧失了盐业垄断特权;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扬州对外商路全部梗阻;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京杭大运河航运被拦腰截断,扬州漕运断绝。此后清廷逐渐放弃漕运而改重海运,成就了上海的加速崛起;特别是1912年津浦铁路建设中扬州被绕道,又失去了铁路大发展的机遇,扬州从隋唐至晚清时期延续千年的南北交通枢纽地位彻底丧失,繁华千年的扬州城就此陷入了沉寂。</p><p><br></p> <p>“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p> 琼花观 <p>琼花观始建于公元前11年的西汉,原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相传隋炀帝曾专程下扬州观琼花。宋朝几个皇帝曾想把琼花移植到都城皇庭,但均不活。有宋一代,古琼花随着扬州历经劫难,长生不死。直至宋亡,那株“举世无双”的琼花才神秘凋零。</p> <p>↑“蕃釐观”石额,为清代名士刘大观手书。宋徽宗赵佶曾赐琼花观金字匾额,题为“蕃釐观”,蕃指多、大,釐代表福气,蕃釐即“多福大福”之意。</p> <p>↑三清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有两代张天师羽化在蕃釐观内,故被道家正一派视为圣地。在古代许多小说里,琼花观也都被描写成神仙出没或高人隐居之地。</p> <p>扬州琼花观是千年古道观,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之所,宋代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在观内筑“无双亭”;《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在落魄的晚年常常流连琼花台。具有传奇色彩的古琼花现已不存,现在每年三月游人如织所观的琼花,是为传统名贵花木“聚八仙花”。</p> 苍茫时分 <p>“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唐代杜牧临终虽然大量焚毁所著诗文,但还是遗留了不少有关扬州的脍炙人口的名句。东关街的暮色不是人人都能够拒绝的。</p> <p>或许时代不同,或许流行不同,或许商家不同,或许路人不同,但是长街还是从前的长条青石板,迎面还是夏夜暖暖的运河风。</p> 夜幕下的东关街 <p>“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古时候扬州的明月应该比国外都要圆吧,且不说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风流意境,连一国之君的隋炀帝都想“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令人生出多少如痴如醉的想象。然而最令我遗憾的是,来过了几次扬州,一直都还没有领略到维扬明月。不过,东关长街夜色处,一样留人到午夜。</p> <p>↑纳凉老人与魔术师</p> <p>↑“大红灯笼高高挂”</p> <p>↑“对影成四人”</p> <p>↑“许愿树”</p> <p>↑“好人广场”</p> <p>↑“流年渡”</p> <p>↑左侧为连环画摊位</p> 小吃与小玩意 <p>东关街至今仍是扬州城的商业重地,是传统色彩浓厚的手工艺、特色小吃和商业老字号集中地。</p> <p>↑老扬州臭豆腐</p> <p>↑老扬州香豆腐</p> <p>↑“粗茶淡饭”店铺居然在夜里排起了长队,从店里排到了街上。我是一个“排队过敏患者”,只好第二天一早趁着人不多,再去吃他们的招牌菜,其中的藕粉圆子真的很有扬州味。</p> <p>↑棉花糖。童年的最美好之处,就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做一些衣冠楚楚的成年人不屑于做的事,例如手拿棉花糖,一路走一路舔。</p> <p>↑超长薯条</p> <p>↑手办↓</p> <p>↑椰壳女孩</p> <p>↑纨扇,是中国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细绢削成,形似圆月,亦称团扇、罗扇、宫扇。</p> 东门遗址 <p>扬州东门遗址,又叫双瓮城遗址,位于东关街的东入口处,始建于唐代中期,往后的各朝各代均曾在此修缮城门。透过城门下的保护性玻璃地板,可以看到地下唐宋时期的古城墙遗址。2006年时修建完成东门遗址公园。</p> <p>↑城楼之上,临眺东关古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p> <p>↑城楼中的展馆,有古扬州城和东关街的历史文化展示。</p> <p>↑马可波罗雕像。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旅行家,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曾任扬州总管3年。</p> <p>↑马可波罗纪念馆</p> 东关古渡 <p>扬州古运河段是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发祥地,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因京杭大运河而兴起的扬州城区有众多渡口,东关渡口是其中之一。东关渡口紧邻扬州城的东城门和东关街,是盐运、漕运的繁华岁月的无声见证。</p> <p>↑“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不少末代帝王并不缺少横溢才华,隋炀帝对扬州饱含深情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能不说给了后来的张若虚有所启迪。</p> <p>↑白发苍苍,依旧在黑夜里等待</p> 广陵路 <p>广陵路临近东关街,感觉更像是本地人衣食住行的生活老街,当然也有不少有名的老宅景点,如扬州古老书院之一的梅花书院、百余年历史的餐饮老店“小觉林”、盐商住宅的刘庄与楠木厅等等。</p> <p>↑跃进桥,位于广陵路口的古运河之上。</p> <p>↑扬州天主教耶稣圣心堂↓,位于湖边运河西侧、广陵路南侧。</p> <p>↑耶稣受难像。塑像后方的圣母坛前有一副对联“古木高悬圣子体,刀刃穿透慈母心”。金钱至上与亲情冷漠交织的关头,感动不一定经常存在。</p> <p>↑圣母山,是天主教徒的朝圣地,是圣母玛利亚显灵的地方,必须经天主教教宗批准方可设立。圣母玛利亚是耶稣的生母,犹太人,玛利亚有“苦涩”的意思。</p> <p>↑广陵路↓</p> <p>↑杂物小店</p> <p>↑早点店</p> <p>↑卖癞葡萄的老者</p> 皮市街 <p>皮市街,是一条临近东关街、感觉比较文艺的老街道,有安静的茶吧酒吧咖啡吧,也有古玩古屋古书店。</p> 史可法纪念馆 <p>↑国庆路。东关街的西端与国庆路相交,国庆路商业街上绿树成荫、梧桐凉夏,不由令人怀念起南京的窄路梧桐老街。</p> <p>↑丰乐上街。史公桥南接国庆路,北连史可法路,横跨在外城河上,桥下拱洞则是丰乐长街的街道,在早晚上下班高峰也同样是川流不息。</p> <p>↑史可法纪念馆是纪念明朝末年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著名历史遗迹,位于史可法路与丰乐上街的交叉处,邗江区广储门外街24号,扬州的梅花岭畔,南临古城河,内建有史可法的衣冠墓。</p> <p>↑史可法(1602-1645)是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明朝灭亡后曾任南明兵部尚书,在扬州城率军民抗击清兵,后城破殉国。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几世繁华的扬州城“堆尸贮积,手足相枕”,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过80万具。</p> <p>↑诗词长廊</p> <p>↑纪念馆南侧的史公桥老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