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020年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p>  8月21日,转眼就来到这期培训的第二天了,突然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总感觉杨老师的课太精彩,向他学习的机会还不够就已经是学习的高潮部分了。</p> <p>  杨老师的讲课就像早晨的阳光,娓娓道来,我们伴着阳光开始了今天上午的课程。首先,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如何对正在实施自杀者进行干预。杨老师先是让两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模拟自杀的案例,再让其他小组的成员扮演干预者进行干预,最后对案例的干预进行总结,点评,再用昨天做到的理论知识点醒我们,这些知识是紧紧相关的,缺一不可。可杨老师的每一个理论都使人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在实战中活学活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中间也会遇到难题,但杨教授的每一个点拨都使人茅塞顿开!</p> <p>  </p><p><br></p><p><br></p><p><br></p><p><br></p><p><br></p><p>杨老师在询问演自杀者的感受</p> <p><br></p><p><br></p><p><br></p><p><br></p><p>杨老师询问干预者的感受并点评他们的演练过程</p> <p>  </p><p><br></p><p> 炎热的下午,又开始了一个有趣并且让人催泪的体验环节“生命的托付”,我们体验了人生最后五分钟,你会留下什么样的遗书?大部分的学员都进行了体验,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有的人是遗憾一些没有完成的事,有的人是挂念自己的亲人、爱人,有的人是坦然面对。也有学员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思想,最后杨老师总结到:通过这个体验,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人对于死亡有不同的感觉,希望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厚度,提高自己的耐受力,以后能更坦然的进行自杀干预。这确实使我们收益匪浅!</p> <p><br></p><p><br></p><p>无私的给我们分享感受的伙伴,而我们也在认真的倾听</p> <p>  </p><p><br></p><p> 最后,这一天的课堂已经接近了尾声,最后的压轴技术让我对危机干预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那就是“同理心技术”,它让我们意识到以后在咨询中应先当一个跟随者,用同理心来拉近彼此间距离,让咨询者信任我们,也更有安全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有意识的学习更多有关危机干预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们。</p> <p><br></p><p><br></p><p>课间,杨老师给我们的学员答疑解惑</p> <p>  </p><p><br></p><p> 来自不同学校的我们在这里相遇,成为二班的成员,学习的路上并不孤独。</p><p> 自杀危机干预虽然是沉重的,但是在杨老师的寻寻善诱娓娓道来的带领下,我们的培训是快乐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再次感谢杨老师!在接下来的两天学习中,我们继续努力,一起加油!</p> <p><br></p><p> 本次作品由我们第二组全体学员共同完成,我们组的成员名单如下:杨彩芳,黄杏,陈文英,林学献,覃敏玲,覃志波,李明珍,周艳,李师德。</p>

干预

我们

老师

学习

学员

体验

最后

感受

自杀者

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