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老师的美篇

赖老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大班班级常规管理计划</b></p><p><br></p> 教师定向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幼儿教师对孩子应做到四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b></p> <p>  <b>本人认为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强幼儿的信任感会有很大的益处,在幼儿园里,要想把班级常规培养好,就得用上面这几种“心”来对待孩子,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与喜爱;要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教师要把“爱”融进一天活动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礼貌、活动遵守规则的孩子,老师要经常说:“宝贝真棒,老师爱你”。时时注意捕捉幼儿在园的一点点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微笑示意或摸摸他的头以表鼓励。使幼儿信心十足,有成就感,与老师心心相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二、以身作则,榜样激励,正面强化</b></p> <p>  <b>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时以身作则,大方的仪表、优雅的举止、高雅的谈吐会给予幼儿规范形象的熏陶。如每天给孩子一个干净的教室环境,教师的个人物品摆放整齐,教师间的交流亲切温和,渐渐地,让孩子在这种示范中得到好的影响。</b></p><p><b> 其次,对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巩固其良好品行,是对幼儿的正面强化。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守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的正确养成遵守常规的好习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循序渐进,反复巩固,持之以恒</b></p> <p><b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100%;">(一)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根据幼儿特点,采用儿歌和讲故事、比赛等形式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才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有信心按常规要求完成活动中的任务。</b></p><p><b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100%;">(二)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行为巩固法是教师定期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评比,从而是幼儿在生活常规的约束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巩固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组织孩子洗手、入厕时,常常会出现你推我挤或是吵闹的现象,教师在给予孩子提醒或者禁止的时候,效果总是不太理想。采用反复重来的方法让幼儿按要求去做,第一次不行从来,第二次不行再重来;如此反复的联系,直到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止。教师可以评明星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间一长,大班孩子们就都适应并遵守这一规则。</b></p><p><b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100%;">(三)要想幼儿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常规,要持之以恒,同班人员要做到一致性。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且要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行动一致,配班教师应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结合一日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大班幼儿所应达到的水平,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办法,然后几个人一起来维护执行,让孩子们形成习惯,心中有了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四、细心观察,关注每个细节</b></p> <p><b>  教师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渗透对幼儿的常规教育,需要善于发现,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每个细节,要做到教育在每个细微处。当关注每个孩子的动作、表情、言语,就会发现孩子需要什么。发现问题及时利用晨谈或个别谈话时对幼儿进行教育,督促幼儿严格遵守。要让每个孩子都看见自己的优点,使其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多表扬,少批评,在日常生活中评选学习积极举手的孩子、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好人好事等。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孩子们的热情高,效果就好,全班形成一种“你争我赶做先进”的现象,这样良好的班风就能逐渐形成。</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五、拒绝空洞说教,合力制定常规,家园共育</b></p> <p><b>(一)、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幼儿主题能动性的过程。</b></p><p><b>(二)家园配合,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合作无疑是培养幼儿常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避免在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现象。家园密切的配合,要求一致,达到一致的教育目的,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活动常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b></p> 指导方法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儿歌法</b><b>——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孩子对常规步骤更清晰更深刻。</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故事引导法</b><b>——选取有正面常规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与孩子分享和交流学习。</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音乐调控法</b><b>——继续使用我们固有的钢琴调控模式,使幼儿更懂常规指令。</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戏法</b><b>——利用好玩有趣的简单收拾比赛,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大小肌肉发展还能从游戏中学会归类、收拾、摆放。</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榜样示范法</b><b>——利用榜样行为,树立正面的作风,适当对其进行针对性表扬。</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标提示法</b><b>——利用班级环境布置,在立面、天面、墙面等合适位置张贴一些常规指令。</b></p> 针对班级情况,计划实施策略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策略一:争做老师小帮手</b></p> <p>  <b>我班孩子比较活泼好动贪玩,劳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游戏,都争抢着干,每次饭前让值日生发盘子,勺子,餐盘等,每天轮流,保证孩子都能参加,饭后我都会挑选比较优秀的孩子帮助老师擦桌子,擦地,不仅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睡觉起床时,让能力较强的孩子帮助较弱的叠被子,时间一长,在同学们的互相关爱下,大家都学会了自己整理床铺。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践告诉了我,常规的建立要科学、合理,不能由成人包办,应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在建立常规时,我运用了孩子已有的经验,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乐于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间接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可以紧抓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激励其他幼儿以此为榜样,从而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b></p><p><b>  </b></p><p>  </p><p>  </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策略二:排队管理</b></p> <p>  <b>我班孩子孩子都喜欢排在第一位,除去按规定位置排队时,其他时间我会有选择的进行排队,如洗手时,排在前面的孩子先把手弄湿,然后打香皂,再到队伍后面去排队,排队时搓一搓,最后用清水冲净,循环排队;出去玩时,谁速度快谁排在前面,后来的孩子自觉一个跟一个排,玩完回来时,教师会有选择的叫表现好的排在最前面,时间一长孩子们都能遵守规则,玩时不打闹,不争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策略三:图标暗示</b></p> <p>  <b>幼儿的规则形成往往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因而,运用具体形象的墙上图示暗示,将常规体现在墙(地)面上,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常规,并提醒大家遵守。比如:我班饮水机旁张贴三个板块,第一块取杯子,第二块接水,第三块喝水,根据地面上的点点孩子自觉养成喝水排队的好习惯,入厕时孩子根据墙面上的示意图,正确的洗手,入厕。图标的作用功不可没。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儿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常规培养各环节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能对幼儿的正确行为加以强化,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b></p> 下学期重点培养 <p>  <b>下学期我们就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们从小班、中班一直在常规培养的道路上走来,孩子们都掌握了生活、游戏等方面的基本常规。所以新的学期为了孩子们更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的一年,我将重点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将计划从以下几方面着手:</b></p> <p>  <b>1、能在活动中精神饱满,对活动感兴趣,专注性强,思维活跃,有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b></p><p><b>  2、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性强,能跟随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解答较完整,互动深入有效。</b></p><p><b>  3、在活动中专注倾听、善于表达、乐于交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判断,能熟练运用材料进行操作,能运用多种方式和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b></p><p><b>  4、在活动中对学习、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善于克服困难,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倾听、表达、轮流、协商、合作、分享和守规则等行为习惯,发言时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站起来回答问题。能遵守集体规则。</b></p><p><b>  5、养成良好地坐姿、站姿、看书、握笔、举手及整理学具的习惯,能自觉学习,不影响他人。</b></p> <p><b>  我觉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以上是我根据本班情况拟定的常规计划,如有不足欢迎大家提出指正。</b></p>

幼儿

孩子

常规

教师

良好

行为习惯

培养

习惯

教育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