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前言</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8月7日至15日,八天八夜,十二个随心行者,长途奔袭一千多公里,穿越武功山。一路有波折,有笑声,有风雨,有彩虹,有付出,有收获,有故事……跌宕起伏,实属难忘。受同行驴友委托,特辑些照片,写点随记,作旅途记忆。</b></p><p><br></p><p><b>内容多,篇幅长,特辑作六期,分别以行程顺序设小题目《从电城到沈子村》《从沈子村到金顶》《从金顶到观音宕》《从观音宕到发云界》《从发云界到明月山》《三清山,圆满的句号》。</b></p><p><br></p><p><b>这是第二期《从沈子村到金顶》,与驴友们分享。未完待续,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继续关注。</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出发,没有仪式</b></p><p><br></p> <p>早上七点,把车子开上登山口山水驿站。吃过早饭,整理好装备,出发。看时间:七点四十分。</p><p><br></p><p>出发,没有仪式。走上几步,有驴友建议,拍个集体照吧。拦着个路人帮忙,也就拍一张集体照而已。</p> <p>照片拍完,队伍要散了,忽听到后面传来个女声:别散,转过来,帮你们再拍一张。转身,一位陌生女士举着手机正对着我们,便又拍了一张。</p><p><br></p><p>女士也是位驴友。这是互加微信以后才知晓的。穿越武功山的几天里,她都在关注我们,为我们加油鼓劲,说她爬了八年武功山,还从未像我们这样重装大穿越。</p><p><br></p><p>出发没有仪式,也无需仪式。背着高耸的大包,扬起兴奋的笑脸,踏出坚定的脚步,留在照片里,留在人生中,便已足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从沈子村到金顶</b></p> <p>从沈子村到金顶,经溪流到达横堎后有岔路。左边直上铁蹄峰到金顶,路程短但陡峭。右边上九龙山,经睡美人、铁蹄峰到金顶,路程远但较为平坦,风景也不错。</p><p><br></p><p>根据攻略里驴友的经验,考虑到重装穿越,选择走右路上九龙山。这条路,基本可分两段:从登山口至九龙山一段,从九龙山至金顶一段。</p> <p>两段路程几乎平分,只是第一段属攀爬路,从海拔600米直上到差不多1700,占了总提升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好在这一段攀爬路基本在竹林树荫下行走,虽有太阳,基本上也晒不了,溪流潺潺,凉风飕飕,负离子多,走起来还挺舒服的。</p><p><br></p><p>从九龙山到金顶,几乎在山脊中行走,海拔在1600到1900之间,气温已下降好几度,行走其中,犹如走在深秋季节。山脊上,视野开阔,山甸峰峦起伏,行走其中,还真有行者的味道。</p> <p>早上七点四十分出发,到达九龙山山脊十二点四十五分,耗时五个钟多一点。从九龙山到金顶,已是晚上六点多,耗时也是五个多钟。两段路程耗时基本相当。</p><p><br></p><p>负重行走十一个钟,攀爬垂直海拔达到1300米,算是个新纪录了。看步数,37000多。走山路,每步四十来公分计,也走了不下十六公里了。这样的难度,这样的数据,真该为大家点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钛哥马医生</b></p> <p>钛哥,是马医生此行赚到的一个称谓。</p><p><br></p><p>马医生加入团队有些波折。基于他医师的职业,和他平时少参与负重登山,开始并没有考虑邀约他。可他斜打正着地自己找上门来——刚好在邀伴的日子向我来信息:近期外出吗?外出的话给我留个名额。仿佛知晓我们计划一般,我想这就是缘份吧。</p><p><br></p><p>那天有些忙,忘了拉他入群,晚上他又给我发来信息:我不参加你们活动了,准备与几个同学到贵州去。来去随缘,本没有什么,还庆幸没把他拉入群呢。第二天上午,又发来信息:还是跟你们去,那班同学乘高铁去的,不合我胃口。一番小小波折,看来还是缘份使然。</p> <p>叫他钛哥,是因为他装备。他许多装备都是钛合金制品,比如水壶,水杯,饭盒,筷子、手表、帐篷钉等等。钛制品轻便耐用,价格昂贵。他向驴友介绍钛制品有一套:先拿钛制品给驴友看,再让掂掂重量,然后说,轻吧,知道吗,钛做的!就因这一套,他赚得“钛哥”尊称。</p><p><br></p><p>钛哥善于制造故事,惹发大家笑点。登山才走上一小段路,他就“咕噜咕噜”的把水喝光了,说,我才不像你们那么傻,背水上山,装肚子里上去不是更好吗?中午上到山脊,渴得受不了,四处找寻茅草根,拔了几根,嚼了,仍不解渴。休息时看驴友在喝水,实在太渴了,只好向驴友哀求:谁给我水,一口就行,我用钱买。惹得大家哈哈大笑。</p> <p>下午开始,“钛哥”一直走在后面。知道驴友到达铁蹄峰下客栈,可以买到补给了,赶忙打来电话:谁谁谁赶快给我送瓶红牛过来,救命用的。说到这份上了,年轻人一声响赶忙买瓶红牛送回去。顺便帮他把背包背过来。</p><p><br></p><p>都过来了,一声响对众人说,以为马医生背包很重,没想到很轻的。钛哥一听,急了,说:谁再说我背包轻,我跟他拼命。惹得大家又是一阵哄笑。</p><p><br></p><p>钛哥一直拉在最后。好不容易到达金顶了,前边驴友为了激励他,指着前面叫:钛哥,快看,前面有美女!连叫三声不见回应,猛回头,见钛哥倚在栈道边,双目紧闭,半晌才微睁眼睛,撇嘴回了一句:别再跟我说美女,我现在六亲不认了。那样子让人哭笑不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多少个十年</b></p> <p>与姐头徒步,一路上少不了音乐。</p><p><br></p><p>一帮人背着大包在溪边林间行走,在山脊草甸行走,姐头户外小音箱播放着一些轻快优美的歌曲,听来脚步分外轻松。</p><p><br></p><p>循环播放次数最多的,是那首《还有多少个十年》。这首歌曲调激昂,催人奋进,唱出了我们的心声,驴友们都喜欢。</p> <p>是啊,这个十二人团队,除了一声响是九零后,其他十一人都是接近五十或五十开外的了,海哥更是六十有二。这样的爬山涉水,这样的饮风露宿,还有多少个十年呢!</p><p><br></p><p>行走间,歌曲唱到激昂处,大家都忍不住高声合唱起来:还有多少个十年,能勇敢做热血青年,还有多少个十年,能坚持当初的信念,还有多少个十年,能不忘怀回忆点点,还有多少个十年,能记住青春的容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铁蹄峰</b></p> <p>第一天行程里,铁蹄峰让人印象深刻。</p><p><br></p><p>印象深刻,不是因为铁蹄峰巍峨俊俏,在草甸峰中危然兀立,气势磅礴,峰顶几乎与主峰金顶持平。</p><p><br></p><p>印象深刻,也不是因为铁蹄峰山体崎岖,经过时夕阳斜照,攀爬需手脚并用,蓝天白云下,我们有征服者的风彩。</p> <p>印象深刻,是因为西边峰下,有间开门营业的客栈。做攻略时,得知从沈子村到金顶途中,山脊有两个客栈。一个在九龙山顶,一个在铁蹄峰下。为了减轻背包重量,计划中途到客栈补给,因此大家只带了半天饮用水。没想到上了九龙山顶,才发现九龙山客栈关门了。许多队友饮用水已所剩不多,钛哥马医生更是“弹尽粮绝”。</p><p><br></p><p>从九龙山到马蹄峰,三个多小时路程是熬过来的。当绕过一个山头,远远看到铁蹄峰下那个小小的房子时,心情非常复杂:既看到补给的希望,又担心这客栈如九龙山的一般关门了。</p><p><br></p><p>当听到前头部队一声响和辉哥在对讲机里传来“这客栈开门,有饮料水补给了”时,山野上响起一阵欢呼。那感觉如同在海上漂流多日,终于见到大陆一般。太让人难忘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走近金顶</b></p> <p class="ql-block">翻过铁蹄峰,走近金顶,感觉很是神奇。既有“胜利在望”的喜悦,也有“近乡情怯”的彷徨,更有“强弩之末”疲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隔着几个山头就是金顶,远远的,可以见到一条环绕金顶的木栈道,见到栈道上花花绿绿的帐篷,见到人流涌动……一种莫名的兴奋从心底涌起,漫透全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就是在攻略里看过无数遍的金顶吗?那就是脑海里想象过无数次的金顶吗?那就是千里迢迢奔赴而来要征服的金顶吗?揉揉眼晴,不是梦幻。掐一下大腿,痛!不是幻觉。</p> <p class="ql-block">多想加快脚步,快点到达,可是双腿就是不听使唤。是啊,来前没有针对性训练热身,长途自驾,奔袭1000多公里,旅途疲劳加上两个晚上睡不好,今天又负重攀爬了八个多小时……人还真不是神仙,双腿也不是铁打的。对“强弩之末”这个词,这次真有了切身的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靠意志走近金顶的,是靠意志登上金顶的。当我站在木栈道上感受到人群汹涌,当我站在金顶上一个石砌的古神坛前,感觉到山风刺骨,看时间,已是傍晚七点。铁蹄峰客栈老板说的四十分钟路程,我们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金顶之夜</b></p> <p>金顶之夜是热闹的。</p><p><br></p><p>前半段的热闹来自帐篷,来自人潮,来自拥挤。木栈道上全是帐篷,一个连着一个绵延开去,扎了帐篷的栈道,只留下三四十公分通道供人行走,来来往往的游客接踵摩肩。帐篷里,几乎全是小青年。或一对小情侣,一边啃着零食,一边说悄悄话。或三四个小青年,一边喝着酒,一边打着扑克牌。风声夹杂着人声,拥挤而嘈杂,让人瞬间想起贫民窟。</p><p><br></p><p>在金顶南游客服务点下,好不容易找到块草甸扎了营。到服务点晚餐,又是一番拥挤嘈杂。百来平方的餐厅,桌子挨着桌子,椅子挤着椅子,有的地方要侧着身体才坐得下去。到冲凉房里洗澡,二十块钱一个人,定水定时,还得排上长长的队伍候着,让人想起电影《七十二家房客》。</p> <p>下半段的热闹来自风雨。好大的山风,阵风足足有八九级,新买的三峰牌三人帐篷经受了考验。夜里扎营,向风处一个骨架贴扣未扣紧,夜里风一吹,脱扣了。风把帐篷一角一次次地往下压,最后压到人脸上来。好在去年经历过龙高山巅的十级大风,想着那十六枚自己亲手打下的帐篷钉,心中淡定如水。任凭大风呼啸,一次次把帐篷压低,压到脸上了,便挪个位置再睡。反正三人帐篷,里边有的是空间。</p><p><br></p><p>朦朦胧胧间,雨又来了。好大好急,打得帐篷啪啪直响。山雨听得多,更不当一回事。且把雨声当享受,当催眠曲好了。</p> <p>第二天醒来,团队里的九顶帐篷都经受住了考验。我的帐篷,也只是打湾一小根骨架而已。旁边的辉哥和一声响说,昨天夜里十点来钟才扎在他们旁边的一顶帐篷遭了殃。一家四口,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双儿女,扎的是不抗风的简易帐篷。夜里起风了,刚开始一双儿女还当成新鲜事物,欢蹦乱跳的。后来风大了,又下起了雨,终究顶不住,半夜里冒雨撤离了。那顶简易帐篷被打个稀巴烂,废弃在旁边呢。</p><p><br></p><p>想起昨夜栈道里的许多简易帐篷,应该也没多少能挨过来。看来,金顶风光美,露营有诗意,但这个热闹也不是轻易就能凑的。</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待续]</b></p> <p>(部分照片由同行驴友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