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

飘逸

<p>   </p><p>“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昨天有杭州朋友再次来象山疗休养,开心之余,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杀。再次翻开QQ相册,一一细赏。其实那次活动,相册里只有我和小袁(富有才情的女子)的身影,哈哈。我和小袁都来自海岛,对文字都有那么点兴趣,自然亲近了一些,因而结伴而行。就好比到了异国他乡,看见同胞就感到特别亲切,道理应该一样。</p><p>细回味,世上的情缘有时真的很奇妙。十几年前的一次邂逅,今天再次相聚,朋友几乎没变样,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结识他们,恰是参加了当时博友组织的一次檀头山之旅,我和小袁去檀头山的途中搭乘了他们的船,后来还蹭了他们的团队餐。</p><p>巧的是,昨晚和杭州朋友在茶室欢聊时,又遇见了当年组织活动人之一。</p><p>如果是同行,对“象山博客”这个名称应该不陌生。十几年前,在博客里面“认识”了好些同行,比如“阿彪”,“公子”,“春暖花开”等,实际上博客名和真人一个都对不上号。因为经常看到他们的文章,甚是仰慕他们的文彩,崇拜他们身上的豪气,或者钦佩他们那犀利的洞穿力。(那时的我虽过而立之年,心智却还像孩子般天真。其实,现在也是。)慢慢的有所了解,原来“公子”是女神,“春暖花开”后来有缘得见,那是好友琴和彩的功劳。她们三人结伴海岛游,顺便来看看我,我激动了好一阵子。后来才知道,那时春暖花开身患重病,不久后就离开人世。得知噩耗后我很是伤心了一阵子,感慨生命的无常。可以说她是我喜欢文字的引路人之一,读她的文字,温婉隽永,有时略透着伤感,却也能把死看作去天堂那般美好,从容面对,优雅离去。之后,我就淡出博客,很久不曾去博客中逛逛,也不再在那留下只言片语,以至于后来连密码都忘了。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哪怕迫近知天命的年龄。</p><p>前文提到茶室遇到的那次活动组织人之一。那次旅程具体环节我已忘记得差不多了,白天搞过什么活动,也已忘得一点不剩。唯独记得那天晚上篝火晚会,大家载歌载舞,对于深居海岛又缺乏音乐细胞的我来说,只有欣赏羡慕的份。</p><p>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篝火外围有个身形细巧的小伙,(后来才知道比我稍大,因为当时是晚上,再加上忙,没看清脸。)一直不停地拍照,将那些精彩瞬间定格。</p><p>回来后,我发了一篇博文,后面竟有人留言:小伙,龇牙(表情) 小伙,龇牙(表情)。当时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就常关注“小伙”的文章,以及他留在其他博友后面的点评,甚是崇拜,感觉太有才了。大概2年后,从鹤岛调入现在的单位,才慢慢知道原来那“小伙”就是我的新领导。一直是“小伙”的粉丝,直至如今,他发表的文章总是抢先拜读。我想,我能傻傻地坚持到今天,与“小伙”一直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是分不开的。</p><p>今早,我又找出7年之前向“小伙”讨要的作品《阅读神谕》,再次翻开,读到余志刚的序言,似乎更能窥透 “小伙”的心境,明白期末为什么把自己名字从候选人名单里删去的原因了。佛心!禅意!</p> <p>幸运的是,这次我在茶室里又认识了一群多才多艺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