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女儿情</p> <p class="ql-block">汉隶《曹全碑》共有843个字,此碑我曾通临45遍。现将昔日研习成果整理成篇与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们分享,请多提宝贵意见。</p> <p>书写材料:湖州中号兼毫毛笔,北京一得阁墨计,普通毛边纸。</p> <p>汉代是中国书法史的鼎盛时期,因隶书比篆书省易,成为汉代的主要书体。</p> <p>汉代流传下来的隶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墨迹,如帛书、简牍;一类是碑刻。</p> <p>东汉碑刻隶书流传至今大约有300多种,其中以《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张迁碑》、《华山碑》为代表是精品中的精品,被历代书家所推崇,也是今人学习隶书的主题范本。</p> <p>最能代表隶书成就的是东汉碑刻隶书,清代王澍曾评:“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故任学一家(名碑)必有所成。</p> <p>《曹全碑》,全名《汉郃阳令曹全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p> <p>此碑的用笔丰富多姿,生机勃勃。虽然隶书的出现创造了方笔,但此碑却仍旧保留了篆书的一些用笔方法。</p> <p>此碑书写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精气内含,柔中有刚。主笔突出,一字之内笔画的粗细安排得体,整体形态飘逸洒脱,和谐悦目。</p> <p>此碑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含篆意而不露行迹,而这种圆笔所表现出来的线条质感很厚重,有立体感,圆厚的线条乃是此碑用笔特色之一。</p> <p>此碑蚕头雁尾尤其突出。微微下垂起笔,采用最典型的蚕头写法,在行笔中由下而上,漫漫伸展,使笔画极富弹性。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p> <p>此碑的结字以横向取势为主。充分发挥了波磔笔画的作用,使字势左右伸展,呈一种如水流动之势。同时在字型结构处理上具有很强的多变性和艺术性。此碑结字方法对后世楷书起了很大作用。</p> <p>此碑整篇章法布局行列整齐,布势上主要表现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型多取横势,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章法显得雍容大度,美丽多姿。</p> <p>此碑以笔势柔美,结构精巧,独特的审美倾向而在汉代碑刻文字流派中独树一帖。她若一幅中国古代工笔仕女图,别有一番韵味。</p> <p>《曹全碑》是隶书中的“女神”,她永远光彩夺目,美丽动人;《曹全碑》是隶书中的一座丰碑,她的艺术之树将长青不老,生生不息。</p><p>(2020.8.吴洪美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