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按】这是我在四年前上传于新浪博客的一篇图文,不知何时,也不知何因,却被博客“管家”给删掉了,幸而文字草稿、原始图片尚有存档,故而重新整理一番寄存于美篇。</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正文</span></b></h1><h1>2008年建设孝汾大道时,汾阳地段发现了宋金八卦墓群,考古工作者当即做了保护性挖掘,媒体曾有过报道,当时没有在意。这种事在汾孝一带并非特别稀罕,也曾亲眼见过,无非是八角形砖墓,类似于草原上的毡包。如果墓室有壁画,能够透露些时代信息,那就具有考古价值。去年冬天,一位新结识的年轻朋友告我,他看过那里的一个古墓,壁画精美,已被列入国宝文物单位,建议我去看看。前些日子,他又给我发来一篇相关微信,阅之心动。</h1> <h1>2016年3月31日下午五时,正在市区附近骑车转悠,忽然想到东龙观墓群离此不远,何不就便一看?行随心动,即由孝汾大道向北驶去。骑行十二公里至东龙观村西,一级公路于此上下车道分离,如两条抛物线相对抛出,形成一个三百米左右直径的大圆后复合,大圆里即为受保护的墓群,保护区戳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龙观墓群”碑记,乃为国务院2013年5月30日公布。碑阴镌刻保护区范围说明,算来近百亩土地。</h1> <h1>保护区散落着十来座被开挖的墓圹,有砌砖八卦墓室,也有不少土墓。墓穴空洞朝天,四周狼藉,犹如被盗墓者洗劫一过。 </h1> <h1>墓墟间有几垛码着的方砖、条砖之类,上面多有条形纹络,想必拆自墓室穹顶或者墓门。 </h1> <h1>数了数,有五座上了锁的板材矮棚,里边当是重点保护墓圹。时当落日黄昏,与看墓人老王聊了两支烟的功夫,约好翌日上午进去一探究竟。</h1> <h1>4月1日,骑行到古墓区已是中午时分,本该交班的老王一直等着我来。幸好我带着一些干粮,分而食之。老王小我三岁,相谈世事有同感,说道文物有共识,“这也就是你来了,一般人我不让他们进去,没这个义务。”老王边说边拿了个手电,首先打开最有代表性的2号墓圹。</h1> <h1>2号墓的形制与露天墓圹大同小异,这里是长条形生土台阶墓道,垂直高度六米,墓门高不及两米,甬道长不足一米,墓室约八米之阔,敞口的墓顶好像削去少半个圆顶。为保护生土台阶,设一铁梯上下。</h1> <h1>背向墓室扶梯而下,转身便是仿木砖雕墓门。甬道两侧各有一扇红门,上面排列四行黑色门钉。墓室以方砖铺地,地面四角各置两块垫棺木的方砖。</h1> <h1>西壁砖雕形似玲珑乐楼,正中端坐着墓主人夫妇,心想自己很唐突地干扰了主人的宁静,上前施三鞠躬礼,口称“多有冒犯,请前辈恕罪!” </h1> <h1>环顾八面砖雕彩绘,恰如穿越八百年时光隧道而至金代汾阳,那个时代不同身份人物形象、多面市井生活场景,虽远似近,虽静若动,琳琅纷呈,应接不暇。小心翼翼将八面墓壁摄入镜中,依序拼成一幅九宫格图形,中心嵌一帧棺床图片,避免日后产生记忆混乱。 </h1> <h1>观此八面砖雕彩绘,东南西北四壁较宽,其余四壁较窄,每壁间设立柱一根,立柱俱施黑彩。相邻墓主人夫妇西南一壁彩绘两个侍女,一人手持温碗酒壶,另一人手持施花酒瓶。</h1> <h1>西北壁也是两个侍女,一人右手托一盖罩的圆盘,左手持长柄团扇;另一人双手端一圆盘,盘中有两个小盏。于此看到优渥人家的尊卑礼仪,比虚构的文艺作品更其真实。</h1> <h1>北壁雕绘一位半隐身于门中的探头妇人,那种身姿神态分明受礼教约束。饰钱纹和毬纹格眼的四扇门透露出那个时代的民间装饰艺术。</h1> <h1>南壁也是雕绘着四屏格扇门窗,一妇半推门而入。南北两壁砖雕立体感尤显突出。</h1> <h1>东北壁为直棂窗,中下部雕有两类壶门图案,窗上雕刻小幔帐。看情形,好像管家、账房之类所在。</h1> <h1>东南壁亦是砖雕直棂窗,较东北壁简单,疑似仆役住所。窗下彩绘小猫一只,平添一份生活气息。</h1> <h1>仰看穹顶,一周十二组砖雕斗拱,红面白边,拱眼间白灰抹面,壁绘牡丹、菊花,斗拱上排滴水檐一周,其上长砖层层叠涩至顶。先人的建筑工艺令人叫绝。</h1> <h1>根据发现顺序排列的5号墓,紧邻2号墓南,两墓形制略同,属同一王姓家族。所不同者,5号墓东南一侧有一个与墓道贯通的方形小坑(图左),老王说那是侍女墓穴,山西省文物局资料证实为王氏家族墓地明堂(详见山西宋金墓葬考古取得重要发现),现已移入汾阳博物馆的明堂文物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此不赘述。</h1> <h1>下至五米深的墓底,迎面是仿木砖雕门楼,匾书“王立之墓”,斗拱、椽头、滴水檐完好无损,甬道壁绘两个武士。明亮处,可见三十公分高的棺床立面雕绘壶门图案。</h1> <h1>对着正壁三鞠躬后摄影,拼作九宫格图形,将墓门一帧安置中心,看着不及2号墓立体感强且清晰,这是因为2号墓壁除砖雕斗拱而外,多是白灰抹面彩绘,但其反映的生活场景形神毕现,透露出丰富的时代信息。 </h1> <h1>此墓室正壁为北,上绘一夫二妇并排端坐,旁绘童男童女侍立。</h1> <h1>南壁墓门居正中,上绘飞鹤幔帐,左右各绘男侍一人,东侧执扇者神采飞扬,西侧抗袋之人显得疲惫,上方砖雕一座灯台。</h1> <h1>墓主人右手西北壁绘“香积厨”(三字现于壁绘上方),亦即尊荣之家对厨房的雅称。画中女仆,年长点的端着一盘摞着的包子,年幼女仆端着三碗盛汤的盘子,年长者微微扭头,似乎对幼仆有所叮嘱。</h1> <h1>墓主人左手东北壁绘“茶酒位”图,与香积厨对应。条几上摆放着酒壶、小碗、花纹盖盒,一男仆拿小刷子洗碗,一男仆双手捧起茶碗欲走。两人衣着不同,捧碗的身份高些。</h1> <h1>西壁彩绘货币兑换的场景,<font color="#b06fbb">“柜台内的女主人正拿着一贯铜钱,柜台外的男士则拿着一张纸币做兑现交易。”</font>若非资料介绍,我等一般人看不出所以然来。人们的概念是,中国票号发端于清代,如果专家所说不谬,中国票号钱庄的历史岂不最迟也在宋金时期?</h1> <h1>东壁绘有四屏隔扇窗,窗格花纹大体与其它所见雷同。此窗当是院子里看到的情形。</h1> <h1>西南壁绘一雍容丰腴的妇人启门半露,似出不出,面带微笑,端庄沉静。整体形象较2号墓砖雕妇女清晰生动。</h1> <h1>东南壁直棂窗下绘有一猫一狗,顶部竹叶绘制还很清晰。</h1> <h1>墓壁之上砖雕十二朵红彩斗拱,拱眼俱有花卉壁绘,依稀可辨莲花、牡丹等等。我想,似这等富丽堂皇的墓室,必定有不少陪葬器物,老王说,都已搬到市博物馆了。</h1> <h1>接下来,老王又领着我看了墓群北边的其余三座保护墓圹,遗憾墓道未设铁梯,我也不好意思自行由生土台阶下去,只能在墓圹顶部拍了一些照片。</h1> <h1>老王见我不够尽意,给了我四页半资料,我这才弄清北边1号、42号、48号同属周氏家族墓地,1号墓为四边形墓室,推测墓葬时代为北宋末年至金代早期,距今八百年还多。反复阅读资料,辨析所摄照片,发现48号墓壁砖雕也很精彩,南、北、西三壁俱是砖雕红彩大门,西北壁、西南壁砖雕红色白边直棂窗,东北壁砖雕黑色灯台、灯座,唯有东壁墓门和东南壁没有砖雕,东南壁是用黑色绘制了尺子、剪子、熨斗、注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另外显示,拱眼壁画也很清晰。可惜这些都不是远距离能够看清楚的。</h1> <h3></h3><h1>五座墓圹看完,日过午后一点半了,接班的老高已经来了,老王、老高同村,言谈都很憨厚(上图:左老王,右老高),颇对我的脾胃,他们希望我有空时再来,正中了我的下怀。临别来一张三人自拍,以记住这相逢有缘之人。</h1><br><h3 style="text-align: right;">完成于2016·4·6<br>修改于2020·8·2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