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8月21日上午,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31位教师带着满腔热情开始了第二天的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者能力提升小学班主任培训。</p> 睿智并富有亲和力的马金鹤教授以《家校共育促学生健康成长》为专题,用真实具体的案例分析了了现实中的家长类型:溺爱型家长、放任型家长(控制型)、过高期待型家长、个性教育型家长、特殊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教育是什么?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基于人性应该获得的发展——健全的人格、自由的能力、理性的精神、卓越的德行、独特的个性。以人性本质所需要的方式尊重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发展。 <p> 马教授给出了四点家校共育的策略和建议:</p><p> 一、学会沟通让家长成为助手;</p><p> 二、向目标的一致性努力:家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与家校目标的一致性;</p><p> 三、家校目标一致开展教育活动;</p><p> 四、引导家长接纳与正面教育。</p> <p> 接纳是教育的基础。孩子暂时落后,沦为差生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父母也放弃他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但不是每一个暂时落后的“差生”都有好的未来。</p><p> 因为孩子的潜力,不会像应季的花朵一样,齐刷刷开放。很多时候,“开窍晚”的孩子,更需要接纳和支持,因为他们有更长的探索路。</p> <p> 马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贴合实际,案例生动,我们被深深吸引着。老师们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并及时进行反思。大家受益匪浅,收获满满。</p>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苦,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但当生态链中的哪个环节遭到严重破坏,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家校共育,非常重要。 <p> 让家长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教育的专业程度,是最好的家校沟通方法。</p><p>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家校共育的理念与方法,让更多的家长获益,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