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鸣沙山是一道地质奇观,鸣沙山的形成离不开气候、沙源、和特殊的地形三个方面的因素。<br>一是气候:鸣沙山所在地属于极端干旱气候,全年多风,为沙山的形成提供了气候条件。<br>二是沙源充足:鸣沙山的西部连接库姆塔格沙漠,为鸣沙山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br>三是特殊的地形:库姆塔格沙漠的沙子被风卷来之后,受到三危山和黑石峰山的阻挡,沙粒不断沉积,长年累月,就形成了鸣沙山。 鸣沙山以鸣声称奇,有的地方像雷声,有的地方像鼓声,也有的地方像丝竹管弦般的声音,被称作会唱歌的沙子。沙子为什么会发出种种奇妙的声响?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 月牙泉之名,源于一个传说,当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途径敦煌,因为是无际的沙漠,没有水没有食物,白龙马已经死了(当地有白马塔,据说就是安葬白龙马的地方),唐僧艰难跋涉,终于也快要倒下了,此时正被观世音菩萨看在眼里,为了祝他成功,所以从紫金瓶里滴下一滴金水,瞬间在茫茫沙漠里出现一汪月牙似的清泉,而且泉里还有一种叫“七星草”,可以治百病,后此泉得名“月牙泉”,于是唐僧获救了,便继续向西天前进,月牙泉也一直存留了下来直到今天。这七星草,也成了月牙泉三宝之一(其他二宝是铁背鱼和五色沙)。实际上月牙泉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直到清代正名为“月牙泉”。 现在的月牙泉面积约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双生兄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所谓“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如是也。<div>《人在旅途》<br>日出桑柳沙鸣,<br>鹭飞泉碧天蓝,<br>寂影孤风云动,<br>月牙入画,<br>梦中人在天涯……<br></div> 在沙漠中骑骆驼,是保留的曲目 缓缓前行,酷似当年古丝绸之路的商队 沙海之舟,骆驼也。 最后一站,敦煌雅丹魔鬼城 在距甘肃玉门关西90公里外,有一外观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人们俗称魔鬼城。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墙,有街道,有大楼、有广场、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动,维妙维肖,令世人瞠目。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穷。 雅丹魔鬼城,<br>一块块天然的傲骨,<br>一艘艘不沉的航空母舰,<br>千般魔鬼不可战胜的旗帜,<br>万里戈壁这最后的守望者!<br> 《人在旅途》<br>长风掠过,<br>黄沙漫过,<br>纷纷扬扬,遂幻化成心魔;<br>颗颗粒粒,是红尘的牵绊…… 夜游敦煌街镇 西域是什么?敦煌就是西域 在敦煌,有这样一个地方:<br>聚集了丝路美食和丝路工艺品,<br>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br>和浓郁的民俗风情,<br>每到夜晚,就呈现出<br>人头攒动的画面,<br>它,被誉为敦煌的<br>“夜景图”和“风情画”。 白煮羊肉,西北人飒爽的性情,全体现在这大块羊肉之上。 还是以酒会友最为实惠,干杯吧,朋友!~ 风沙飞处骆驼行,<br>风尘茫茫沙山鸣。<br>人在旅途,<br>有志,沙漠必能走到边;<br>有伴,滚滚黄沙不孤单;<br>有爱,何处不是诗远方…<div>(下篇完结,感谢观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