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足记,用来回忆__南沙篇

皇镜头

<p>很多年前,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前往南沙群岛,了解南沙群岛永署礁等我7个设防岛礁驻防设施建设情况。那个时期建设的是第三代驻防设施,也是第一代永固式礁堡工事。在这之前的都是简易高脚屋,那是在1988年“八八海战”之后部队进驻搭建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配合南海渔政部门建设渔港需要,中国在美济礁建设第一代高脚屋,标志着美济礁由无人控制状态变为中国控制。</p><p> 为了了解第三代驻防设施建设情况,我们乘坐中国渔政船在南海光荣自豪地行驶了8天8夜。</p> <p>1988年,中国海军派部队进驻南沙永暑礁、华阳礁、南薰礁、东门礁、赤瓜礁、渚碧礁,之后渔业系统进驻了美济礁。从网络上查看了当时搭建的第一代高脚屋,条件极其艰苦。</p> <p>南沙第一代高脚屋,十分简陋,是一种由竹竿作柱、篾席为墙、沥青封顶的简易竹棚高脚屋,没有任何防御能力。战士称它为“海上猫儿洞”,矗立在高温、高湿、高盐的茫茫大海上,条件非常恶劣,守礁战士在海水中执勤,趟着海水巡逻,非常艰苦。</p> <p>第二代高脚屋,使用铁皮铸就,在南海炎热的太阳炙烤下,更显得炽热难熬。官兵在大海中站岗放哨和巡逻,还要忍受着极端的孤独寂寞,听说当时驻防战士训养的军犬都患了抑郁症。</p> <p>第三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固式礁堡,仍是依托礁盘而建,体量不大,远离深水区域,大船靠不上去。所以每到一个岛礁,要换乘冲锋舟登上礁堡。</p> <p>永暑礁是南沙群岛里的大型环礁。1988年8月,中国在南沙建立得第一个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竣工。这里第一代高脚屋已被海浪盐雾侵蚀,二代高脚屋已经拆除,第三代礁堡式永固工事是南沙几个设防岛礁中建设规模最大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虽有明显改善,但整体空间仍然狭小。</p> <p>威武、帅气的驻防卫士,用热血捍卫着蓝色国土。</p> <p>离开永署礁时,我们和驻守官兵久久相望,一直在挥手致意。</p> <p>向华阳礁开进。</p> <p>华阳礁位于尹庆群礁的东端,是中国驻守的最南端的南沙岛礁,对永暑礁起前哨式拱卫作用。</p> <p>守卫在祖国最南端的哨兵,无比艰苦,无上光荣。</p> <p>守卫在狭小的礁堡上,战士们在墙壁上挂上篮球筐,在不足5平米的空间寻找运动的快乐,篮球掉在海里,捞起来晒干再玩。</p> <p>建设时留下的工棚都舍不得拆掉,毕竟给守礁战士增加了一点活动空间。</p> <p>前往赤瓜礁。</p> <p>赤瓜礁位于中国南沙九章群礁西南角。1988年,中国海军在此与越南海军发生海战,史称“八八海战”。</p> <p>赤瓜礁灯塔。</p> <p>赤瓜礁第二代高脚屋,虽然已经残破,但仍耸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传承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作战、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南沙精神。</p> <p>守礁战士采用无土栽培方法,种植少量蔬菜。</p> <p>极度缺少淡水的礁堡,一点点绿植给予了精神上的愉悦和寄托。</p> <p>前往东门礁。</p> <p>东门礁是南沙群岛里九章群礁东北部的一个暗礁,因礁盘中央泻湖东端有一出口而得名,人称“南海国门第一礁”。</p> <p>清澈的海水和礁盘。</p> <p>守礁战士摆放的珊瑚</p> <p>残留的第二代高脚屋。</p> <p>远眺夕阳照射下的东门礁,更显驻守的使命感和神圣感。</p> <p>前往南薰礁。</p> <p>南薰礁位于郑和群礁西南端。</p> <p>战士栽培的小花草增添了生机,也为湛蓝的大海添加了色彩,更让孤独的礁堡提升了精气神。</p> <p>每次前出南沙群岛的船只,都要装载一些物资,补给在那里执勤作业的人们。</p> <p>前往渚碧礁。</p> <p>渚碧礁是一座孤立的环形暗礁,位于中业群礁西南方向。</p> <p>美济礁。</p> <p>美济礁第三代礁堡设施。美济礁位于南沙海域腹地,像耸立在南沙海底的一座山峰,在礁坪向外一公里水深则骤降至1000米以下。独特的环境条件造就了美济岛的神奇之处:礁盘外海面无风也有三尺浪,而礁内泻湖却风平浪静,是南沙最理想的避风良港。</p> <p>现在回忆起来,这些已经成为历史。2013年以后,那里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礁盘变成了人工岛,面积扩大了百倍以上。岛礁进行填海工程建设后,美济岛成为整个南海面积最大的岛,达到了5.66平方公里。</p> <p>从1988年至今的32年间,南沙官兵经过上礁、建礁、守礁的艰苦实践,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蓝色的国土,履行了进驻南沙、建设南沙、保卫南沙的光荣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