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p><p> 题记 :沈从文</p> 爱情是花,婚姻是果,<br>不是所有的花都会结果,<br>但所有的果一定曾经是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div>"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早在《诗经》"邶风"就可读到。</div><div>至于汉《上邪》流传最久,影响最广:</div><div>“山无陵,江水为竭。</div><div>冬雷震震,夏雨雪。</div><div>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div> <p>传统的“七夕”节就要到了,</p><p>这个传统节日是中国的情人节,</p><p>“七夕”之夕,也是老伴的生日。</p><p><br></p><p>独坐窗前,翻看影集,一张张照片,呼之欲出。</p><p><br></p><p>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br></p><p>不承想,和老伴相识,相交,已经跨过半个多世纪了!</p><p><br></p><p>这些零零碎碎的照片,犹如一滴滴水珠,晶莹剔透,相连成线,幻化做历史的长河,汩汩奔流,勾起我无限的思念。</p> 没有回忆的人生,未免苍白了一点。<br><br>于是,我将与老伴有关 且有限的照片,辑录在此,一张张翻看,倏地感到:回忆,竟如此醇美,如此销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世纪60年代的组照</b></h1> 1964年6月老伴的芳华岁月照(左一最高者) <p>1964年6月灵一中毕业照(前排女孩右4)</p> <p>1968年8月的陕师毕业照(前排左2)</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世纪 70——80年代的组照</b></h1> <p>老伴的家在灵宝,那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县级城市。少女时代的她,容颜出众,当年是灵一中女篮中锋。为了我,抛家离舍,来到相对贫瘠落后的渑池。由于我在黄河岸畔南村公社学校,一呆就是8年!所以除了完成每周24节音乐课,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的担子都落在了她稚嫩的肩上。</p><p><br></p><p>父母生了我们5男2女,家里人口多,生活差,白面很少,顿顿几乎都是红薯汤、红薯片。初来乍到的她很不适应。</p><p><br></p><p>她在灵宝是城镇居民户口,没有干过农活。记得她说过,在灵一中有次老师带领去锄麦,到地就锄了一片麦苗。老师赶忙纠正,她才知道锄麦原来是锄草的。</p><p><br></p><p>在渑池,粗茶淡饭,受尽了苦,作为天生善良的女性,她毫无怨言,默默承受。</p><p><br></p><p>记得我的父亲上世纪70年代初患了重病,她一直代替我照顾老父。1973年,在父亲病重的日子里,老父亲只让她依偎在病床前,端饭喂汤,直到农历二月十二病逝。在最初长达10多年的岁月里,我们工资每月只有29.5元,真不知道那样的日子是咋过来的。</p> 1970年儿子半岁(右) 1993年孙子半岁 1993年孙子百天留影 1971年儿子留影 1981年兄妹俩合影 <p>1983年老岳母来渑池,留下的合影照</p> <p>1987年9月在仰韶广场西家属楼</p> <p>1969年元月参加教育工作,一直蜗居在老伴的一间几个平方的办公室内。在北街学校一间背阴的房子里(住室是紧靠幼儿园北山墙搭的简易房),一住10年。终日不见阳光,雨天漏雨,外面大下,里面小下。</p><p><br></p><p>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全国各地“尊师重教”之风空前高涨。渑池县委率先行动,财政投资在渑池县繁华地段,仰韶广场西侧盖了一栋28户的二居室“五级楼“(供5级以上教师住)。</p><p><br></p><p>1986年元月,渑池县教育史上的第一栋2居室教工楼建成了,按级别不够资格入住,因为我1983年评为部级劳模,经县里特批,破例给了我一套,位置在第3层。从此,居住条件改善了,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p> <p>有了孙子,升级“奶奶”</p> <p>有了外孙,还是“奶奶”</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1世纪的生活组照</b></h1> <p>2000年在渑高新校区(官庄村)家属楼</p> 2007年秋摄于西区家属楼 2010年9月送孙子上大学 2002年心血来潮补拍婚纱照 2004年8月摄于洛阳站 以上几幅图片2004年8月摄于北京 <p>2008年7月再度来到北京,摄于颐和园、故宫、鸟巢、祈年殿等</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6年8月唯一的国内出游</b></h1> 2006年8月12号坐火车去到郑州,然后去新郑机场坐飞机直达厦门。 <div><br></div><div> 厦门的景点很多,鼓浪屿、南普陀寺、厦大、胡里山炮台、集美学村、集美鳌园、陈嘉庚先生故居等等,这几处我们都有短暂的停留。为了留下纪念,我和老伴特意在有标志性景点留下了几张珍贵的照片。至于环岛路、赖昌星的红楼,我们都是或坐在车上、或站在楼前,瞟了几眼,就算参观了。</div> 8月17号,来到武夷山。武夷山集山岳、河川风景于一身,不仅"奇、秀、美、古"兼而有之,而且在山与水的紧密结合、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上达到绝妙的境界。<br><br><div> 时间太久了,残留在脑海里的只有这几个地名:天游峰、九曲溪、一线天和虎啸岩。印象最深的是乘坐竹筏顺溪而下,由于交了小费,艄公非常卖力,一路说说唱唱,竟使我等忘却了疲劳。清澈碧绿的九曲绕山而行,曲折萦回;发育典型的丹霞地貌千姿百态,目不暇给:饱览了武夷溪光山色、享受了桂林的诗情画意,令人久久难忘。</div> 说来惭愧,和老伴相濡以沫50余载,平生算得上旅游的仅有此行!而且零零碎碎、片片断断,不成系统。想想老伴远离故乡金城灵宝,来到渑池山城,养儿育女,含辛茹苦,为家庭、为事业,做出了太大的牺牲。 2015年5月登渑池韶山森林公园 <p>2016年7月,游韶山峡</p> 2017年 5月在仰韶村薰衣草庄园 <p>2017年5月19日摄于永济蒲津古渡</p> 2017年5月在三门峡涧河堤路 <p>2019年12月,喜笑颜开在家属楼看电视</p> 2020年7月在韶园自拍照片,秀了一把 <p>转瞬之间,我和老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走过了金婚。人生须臾,稍纵即逝。 回首往昔,妻子披星戴月,忙忙碌碌;而我耽于事务,绝少操持家务,深感愧疚 。内心深处对妻的亲情,唯有藏在心底;今生妻子的大恩,只有等待来世报答了。</p><p><br></p><p>“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我和老伴有个约定,为了不给儿女们添麻烦,终生不祝寿 ,不搞寿宴。今天,在老伴生日到来之际,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挑选零碎照片,写下片段文字,以释思念之情愫。倘若人生只如一场梦,只愿来世不负韶华不负卿。</p> <p>【后记】</p><p>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p><p>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p><p>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p><p>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p><p>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p><p>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p><p>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p><p>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p><p> ——余秋雨《我在等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