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行

的翁东

<p>  8月18日,大清早从黄山市内赶往汤口镇,换乘景区公交车,再乘坐索道上黄山。小子有过乘坐华山索道的经验,高高兴兴的数缆车上的数字,说索道没有华山的长。顺石阶上行,可怜我这胖大油肚,即使山上温度不是很高,还是汗流浃背,湿了多次身。</p><p> 传言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其他的也就罢了,不是很突出,倒是松树确实是一绝。黄山松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松树品种,体型较矮,枝干不像其它松树往高处伸展,而是侧面平铺开去,枝叶遒劲,不是很茂密。黄山有许多出名的松,首先看到的却是“送客松”,导游说,下山回去,这里是最后一处有松的地方,所以反而这里是送客松。</p><p> 迎客松距离送客松不远,也就三百米左右,松树像伸展的手臂,从悬崖边伸出手来欢迎你,油亮墨绿,与高悬的红日一样热情。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了,没见到迎客松,大约也不算是到过黄山吧。迎客松旁边是两棵紧挨在一起的“陪客松”,侧上方有一棵像象鼻的“白象松”,从某个角度,更像某种物事,导游悄悄说了后,男人们都心领神会的笑了。</p><p><br></p> <p>莲花峰</p> <p>迎客松</p> <p>陪客松</p> <p>白象峰</p> <p>送客松</p> <p>松鼠跳天都</p> <p>  远眺“松鼠跳天都”,一个小山远远的看着像一只松鼠,正跃跃欲试跳往天都峰,挺形象的。随后我们折回一段,从莲花峰脚下横山而过,没有去爬高达1864米的莲花峰。这是黄山最高峰,比光明顶和天都峰还高几米,山道笔直陡峭,带着孩子没好去爬,在半山瞻仰下她的身姿,横岭而过,沿路看了几个峰,也没记住名字。</p><p> 黄山的山石多为黛青或黑色,黄山古称“黟山”,看那“黟”字(读yi,平声),就知道是黑色多的意思。后来轩辕黄帝在这里炼丹,才改名叫黄山。黄山是沉默稳重的,一如它山石的颜色,黄山又是秀丽的,一如它遍山窈窕的松树。</p> <p>像个摩托罗拉手机</p> <p>鸳鸯戏水</p> <p>远观鳌鱼峰</p> <p>  一路登梯下坎,喘着粗气自己鼓励自己,再走一段就好!选择了一条观风景角度较好的路前行,视野是开阔了,可走得胆战心惊。百步云梯纯粹是在山崖上凿出阶梯,有八十来度的弧形,如果一不小心,那后果是可以想象得到的。</p><p> 爬上鳌鱼峰,稍作休息,山风掠过丝丝凉意。又下了一段较为平缓的路,去天海那里午餐。饭食简单却贵,倒杯热水还要靠导游的面子,由他去倒。也可以理解,什么东西都是靠挑山工从山道挑上来,人工费用太高。</p> <p>百步云梯</p> <p>鳌鱼峰</p> <p>  饭后,美美的抽了几支烟再次攀登。却是饭饱神虚,没了力气。仰望光明顶,气象站那个硕大的圆球醒目耸立,几百级台阶的路,那圆球却遥不可及。传说中,光明顶是魔教总坛,咋没有一点魔教气息呢?导游说,魔教那个光明顶怕不是这里,武侠小说中的传言罢了,于是也只能自己想象一下了,名山大川寻觅武侠踪迹的梦再次破裂!</p><p> 光明顶旁的山峰有一片较为宽阔的平台,登高凌风,意气飞扬。风云突变,天多云且阴沉,视野受限,虽极目,未能远眺,遂以雾霭掩罩的莲花峰为背景,留影数张以为纪念。</p> <p>光明顶</p> <p>峰顶留个影</p> <p>  这时候出现了分歧,有人想走往西海大峡谷,有人要走较短的路段下山。折中了一下,去西海大峡谷的也不下去西海了,走到飞来石就折回来,我和小子原地休息一阵慢慢往前走。在白鹤岭,我中午睡午觉的习惯发挥作用了,困得要命,让小子一个人看手机,我直接躺在硬梆梆的山石上,以手做枕,呼呼睡了一觉,真是“野石秋睡足,山上日迟迟”,感觉自己是个隐士,顿觉神清气爽。</p> <p>远处是西海大峡谷</p> <p>飞来石 《西游记》片头镜头</p> <p>挑山工</p> <p>走不动了</p> <p>  </p><p> 十五年前,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这几天我走了庐山和黄山两座山,算是对两山论的践行。今日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视察,他去了巢湖视察淮河灾情,没能在黄山遇到他,殊为可惜。遗憾无处不在,因为体力有限,黄山的许多峰,许多泉,包括西海大峡谷、北海风景区都没有去了,以后有机会再补上吧,世事怎么可能完美呢!</p><p>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个我没有体会,因为还没看过几座名山呢。待到万水千山走遍,再来与你细说流年可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