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苦劳”要“功劳” <p><br></p><p><br></p><p> 干工作无论付出多少辛劳,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只开花,不结果”,工作的价值也会打上问号。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看似工作效率问题实则是个带着强烈批判的哲学问题。</p><p> 功高是结果,劳苦是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劳苦就没有功高,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我们要警惕一种想象,在脱离了工作实绩的基础上,把劳苦与苦劳混为一谈,有些人常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挂在嘴边,以此来捞取政绩,误导干部评价导向。</p><p>为什么会出现有苦劳却没有功劳呢?有没有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有的人只知道一味使蛮力,不讲究方法,尽做无用功;有的唱功好、做功差,工作起来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碌碌无为;有的忙不到点上,你指东他往西,导致拖累了同事,成为猪一样的队友;有的熬时间、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有的瞎指挥、靠拍脑子出政策,导致指挥不力累死三军。……凡此种种,凌空蹈虚、沽名钓誉,注定徒劳无功,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这样的“苦劳”再多,也难成“功劳”,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浪费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浪费人力物力,反倒有害无益。</p><p>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明显只是一种托词,是对自己工作不力的一种粉饰,是对自己工作失败的一种美化。苦劳是一种负担,功劳才是你存在的条件和价值。功劳是工作中的成绩,苦劳只表明在工作中出了力,但出力多寡与效果好坏并不一定成正比。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出工、出力,便可以一切如意。“低头拉车,抬头看路”是一种干工作的方法论,要不搞个“南辕北辙”,这样的“劳苦”可真没有“功高”。</p><p> 干工作不是摆给人看的,说给人听的,关键是要有为。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脚踏实地、拼搏进取,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受到人民认可的“功高”。</p><p><br></p><p><br></p><p>单伟锋写于乌鲁木齐市</p><p>2020年4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