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兵的美篇

张红兵

<p> 文风(一)</p><p>文/张红兵</p><p><br></p><p><br></p><p> 2018年4月下旬,笔者去西安参观轻工展销会,顺便小游几日。当天上午9:18,我从介休东站乘坐D1955动车组列车启程,列车飞驰着,沿途的景色随着南行渐远呈现出明显差异。中午将近12点,我到达了西安北站。同一个节令,西安比汾阳气温估计能高岀7~8℃,农作物也比汾阳约早熟20天左右。</p><p><br></p><p> 进入西安市区,更感闷热,全无林徽茵“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文的意境。简单用餐后,便打的到西安碑林博物馆附近找到下榻处。我计划到附近的城墙上领略一番,岀来后由于天气太热,所以临时改变了午后岀行计划。鄙人有个习惯,每路过一座城市,只要时间允许,便会到当地的新华书店买一两本新潮散文集或古典文化工具书。</p><p><br></p><p> 我首先来到新华书店南院门店,时值中午,书店的一层顾客并不多。等到了楼上后我十分惊讶眼前的情景:在电梯对面不远处的玻璃自动门外面、每一排书架的下面,满满都是读者,他们静悄悄的、轻松地席地而坐:有年长的民工及市民、有10来岁的学生。</p><p><br></p><p> 我问售货员这里的书可以随便阅读、拍照吗?售货员热情的介绍说:“可以,未拆包装的新书也可以阅读,读完放到原处即可……。”我忘了当天是周末,学生自然是购书的主流。有很多民工也在看书,他们身穿工作服,有的安全帽就放在身旁,难道售货员不怪他们吗?我对售货员说:“你们这里的文风真盛,你看民工们趁午休时间也抓紧学习!”售货员说:“自从去年西安至四川的高铁通车以来,由于乘车时间缩短了一大半,四川到西安游客激增,看书的民工是附近建筑工地的川籍工人。书店内有中央空调,比外边凉爽,他们几乎每天中午都来此看书。尽管我知道他们只是阅读并不买书,但他们依然是我们书店欢迎的顾客。”</p><p><br></p><p> 我听完售货员之言十分感动,尽管书店内的空气中散发着汗水的氨味……,但这一幕的确是一种难得的氛围。售货员给我开好两本诗集的交银票后,我小心翼翼地从每一位读者身边走过,生怕打扰了他们的雅兴!出了南院门书店我乘车又到了新华书店钟楼店,虽时已14点多了,但是书店内众多读者席地而坐,孜孜以求的情景依然再现!我的内心被这种读书风气所震撼。</p><p><br></p><p> 购书后,我下午去碑林游览了一番。游客们在碑廊间、残缺的北魏经幢、隋唐石造像前静静地看着、慢慢地移动着步伐,在个别书法瑰宝前,不时有书法爱好者默默地记着笔记或拍照;许多外国游客虽不懂中国古代碑刻内容,相互用手比划着,但没一个喧哗的。碑林的院中黄鹂婉转地鸣叫着,更衬托岀松柏丛中古色古香的院落的静谧。几通前朝的碑刻在碑亭中映着晚霞,电喇叭中传来提示游客的声音,碑林快闭馆了,我恋恋不舍地走了出来。</p><p><br></p><p> 至今,每当我睡觉前拿起枕边书,不时回想起西安书店那些午时席地而坐的读者、那种勤勉的文风。我相信学以致用,那些读者在那种氛围中获得的知识,决不会用来生情造意的作作!那么,读书不是时尚、更不是噱头。我想,文风应是求知的执着与渴望;更是在现实生活中融汇思想与知识的一种严谨作风,趁闲暇有书可读够幸福了,端正了学习态度,没理由读不好、写不好。</p> 文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