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日纪游(上)

汤任远

<p>2020年8月10日至12日,游览了佛山三天。其中后两日为老摄组织,第一日为提前自助。自助游览的是佛山祖庙和清晖园;组织游览的套餐路线是逢简水乡、长鹿农庄、南风古灶、石湾公仔街和岭南天地。这是我第一次游佛山,既见识了南粤水乡风光和岭南历史文化,也初尝了著名的顺德美食,感觉颇有收获。所拍片子,用上下两集美篇与大家分享。</p><p><br></p><p>突然发现,佛山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佛山古称季华乡,自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便有西域僧人在塔坡岗(即今塔坡街)建佛寺。唐贞观二年(628年)乡人在岗上废墟掘出三尊铜佛像,认定这是“佛家之山”,于是复建寺庙,并将季华乡更名“佛山”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是中国四大名镇、天下四聚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和美食之乡之称,又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和粤剧发源地,还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改革开放后,佛山还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注:“天下四聚”指清朝时四个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为华北的北京、华南的佛山、华东的苏州和华中的汉口。)</p><p><br></p><p>佛山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此后历经各朝20多次重建和扩建。据《佛山忠义乡志》载,该庙“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以历岁久远,且为诸庙之首也。” 这道出了祖庙名称的来历。如今的祖庙景区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于一体,为一组南北向依纵轴线对称的建筑群,有“东方艺术宫殿”之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而且,祖庙对于佛山人不仅仅是一座庙,因其在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担当了整合社区、御敌赈灾、团结部族和民主自治的核心作用,具有特殊地位。</p> 祖庙大门,没有高大威严的气势,但有端庄典雅的亲民形象,两边的石狮也不是用来吓人的。 门内是一对麒麟守护的双龙壁,"双龙戏珠"来自于遥远的古代传说,寓意吉祥如意。<br> 祖庙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锦香池之北是前殿,称为灵应祠,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其后隔着天井的是正殿,称为紫霄宫,建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并随后建了灵应牌坊,1451年又在官方支持下铸造了北帝铜像。自此,祖庙由民间祭祀之地变成官方祭祀之地。原来,祖庙供奉的并非祖先,而是北帝。 这里就要说说北帝是谁了。北帝又称真武大帝、玄武大帝等,是中国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镇守北方天界之神。但是,北帝神灵的塑造,有一个从最早的星宿崇拜开始的漫长演化过程。古人为观测天象创造了二十八宿,又按方位不同将其分为四组,与四种颜色和动物相匹配,称为四象: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龟蛇合体的灵兽)。因北方七宿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龟蛇相缠的图腾形象在汉代已臻成熟。又因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玄武即为水神。唐五代之后,龟蛇图腾逐渐人格化为镇墓安宅的将军。明朝时成为护国神灵,地位达到顶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水乡泽国,又有以水为财的观念,明清以来尤其尊崇作为水神的北帝就不奇怪了。而且,北帝从最初的星宿神到战神、水神,已发展为无所不能,有求必应。(手机拍摄) 前殿为歇山顶式建筑,正脊有清光绪年间制作的双面陶塑人物瓦脊,高1米多,造型精妙繁复。檐下有通栏贴金木雕花衽。瓦脊艺术是岭南地区传统祠庙建筑的重要特征,是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枝奇葩。石湾陶塑瓦脊的烧制历史久远,唐末已有生产。前期装饰图案主要是花鸟、瑞兽、山水等,清代末期随着粤剧的兴起和发展,以粤剧传统剧目中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的人物瓦脊广受欢迎,甚至有些瓦脊艺人将整部折子戏搬上瓦脊。 祖庙内有大量木雕、石雕、砖雕、灰雕、铁铸、铜铸、锡铸等艺术品,因时间所限未及细看。<br> <br>南面紧邻锦香池的灵应牌坊,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牌坊南北两面分别上书“圣域”和“灵应”,为三楼三层式,第一层为歇山顶,第二、三层为庑殿顶。设计考究,结构精密,顶柱间大量使用斗拱,从外观看飞檐叠翠,岿然矗立。历五百多年,1976年曾经受12级台风摇撼而安然无恙。<br> 灵应牌坊南面的万福台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85年),是华南地区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古戏台。自清代中期以来,粤剧戏班的第一台戏必先在万福台演出,以图吉利并检阅阵容,然后再到四乡巡演。如今,万福台还是佛山人经常举行婚礼的地方。 <p>庆真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为了供奉北帝的父母而建。它是祖庙古建筑群中轴线上最后的建筑,也曾是佛山最高的一座建筑,高于供奉北帝的主殿“紫霄宫”,体现了“父母为尊”之意。</p> “节孝流芳”牌坊原在顺德县龙江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旌表尹廖氏节孝所建,1990年迁至现址为配套文物古迹。清朝沿历代惯例,凡妇女丧夫后守节至终,即可由皇帝赐建贞节牌坊。该牌坊上有高浮雕和园雕的多种图案纹饰,其中有“琴棋书画”、“八仙”及历史故事等多套,精巧细腻,匠心独运,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p>“褒宠”牌坊是广东省难得一见的明代年款砖雕牌坊,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原位于东下路仙涌街大塘前郡马梁祠内,1972年迁建于此。石质龙凤板正面刻有“褒宠”二字,背面刻有皇帝的圣旨和纪年。该牌坊立于梁祠,是因梁氏家族的后裔礼部主事梁焯为炫耀升赏而建。它是明代佛山建筑艺术和民间雕刻艺术的一个综合体现,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祖庙内还包括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和祖庙陈列馆等建筑。祖庙历史文化陈列馆很值得一看,其中对于祖庙及其历史、文物的介绍,可大长知识。</p> 黄飞鸿纪念馆的醒狮表演既是佛山的文化名片之一,也是祖庙的一大亮点,每日上午10点和下午各有一场,每场40分钟。我们当日赶上了10点的表演,十分精彩。 锣鼓声中,两头醒狮出场。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明代时起源于南海县,后流传于广东、广西和东南亚各国华侨群体。自古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必有醒狮助兴,历代相传。舞狮是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 头一次见到醒狮走入观众间互动,让观众摸头。威风凛然的狮子变得亲切还有点调皮,瞬间改变了人们的固有印象,也使场上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跃上高桩,开始桩狮表演。 惊险的腾空跳,需要两人密切配合,我观察此时下面的人是将上面的人举起的,而上面的人个子并不小。 在一个桩上腾挪 飞跃,我估测了一下,桩间最大距离为大约1米5。 跃上了最高的一根桩,高度大约2米5,可以见到,此时下面的人是抱着上面的人。 在最高的桩上表演高台饮水,此时应是上面的人在下,下面的人在上,可见两人力量相当。 转体返回 从口中吐出“身体健康”的祝词 跳下高桩后,向观众致意,表演结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扣人心弦,是一次难得一见的高水平表演。尤其要指出的是,当日佛山气温高达37度,烈日照射的水泥地表演场温度更高,这些孩子的表演是需要吃大苦耐大劳的。 清晖园,中国十大名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明天启元年(1621年)状元黄士俊开始在此建园,清乾隆年间(1711—1799年)大良进士龙应时购得旧址,修葺扩建。后经龙氏后人数代不断精修,这一古老园林渐富岭南特色。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开始有过一次修整;改革开放后又经顺德政府两次修复扩建,才有今日面貌。<br><br>清晖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价值颇高。只可惜当日天气酷热难当,夫人身体出了状况,游览不久就不得不找医院看病。 八角壁裂池,建造手法别具一格,池壁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嵌砌而成,接口处不用灰泥粘接,历时百余年,依然牢固如昔。 建于荷塘之上的澄漪亭名为亭,实为一座水榭,建于水边平台上。临水一面是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澄漪亭又有走廊与碧溪草堂相连,景观水陆两参,浑然一体。荷花盛开季节,尤其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p>碧溪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其装饰极富南国水乡特色。圆形门洞为镂空疏竹木雕“圆光罩”;两侧屏门有九十六个结体互异的篆文“寿”字,名“百寿图”;窗下还有阴文砖雕《青烟挹露图》。1959年后曾作为特别客房,接待过赵紫阳、郭沫若、何香凝和蔡廷锴等人。</p> <p>船厅是清晖园的精萃所在,是清晖园的主体建筑。据说原是小姐绣阁,故又叫“小姐楼”,绣阁与南楼形成船的前舱后舱。船厅外观为双层船式砖楼,兼备昔日珠江紫洞艇与江苏无锡寄畅园名舫之特色。据古建专家评价,此种造法,全国仅此一例。 </p> 一勺亭和状元堂,只拍了景,未及细看。 这栋临水建筑古色古香,韵味悠长,可能叫临水别馆。廊柱上的翅形木雕装饰十分特别,显得雍容华贵。 沐英涧其实是个景区,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相结合,以八角环流池水中央的玲珑榭最具特色。不过,此图中的水榭是否就是玲珑榭存疑。 凤来峰是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石山上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峰下水池中的汀步踏石,引导游人进入山洞。 波形花墙位于凤来峰水池边,既是景与景之间的隔断,又通过透窗构成新景,这可能是岭南园林才有的特色吧。 清晖园建筑物的窗形式多样。有装在厅堂前多扇为一组上下加了雕饰的格子窗;有已经门窗合一的屏门;有开在房屋壁面上木格固定的花窗;有镶于院墙用石湾陶艺品镶嵌的漏窗;有开在波形花墙中造成墙体空洞而富有装饰趣味的洞窗。园内窗子的棂格构成不同的图案,镶嵌材料大量采用清代彩色玻璃(部分是蚀刻画玻璃),这是古典园林中罕见的装饰风格。 清晖园内多处露天的地方铺砌了一种特制的雕花地砖,阳纹图案,呈象牙色。特别之处在于它们全是手工制造,没有上釉,因而吸湿性强。 逢简水乡地处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北端的锦鲤江畔,水资源丰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里水道十余公里,古屋百余间,古树遍布,古道纵横。两座宋代三孔石古桥,见证千年历史;元帅梁起、将军刘琦、参政李仕修和13位进士的佳绩,写下了值得夸耀的历史文化篇章;“小广州”的称谓,道出了昔日的繁荣盛况。我们游览的逢简水乡其实只是逢简村的一小部分,据悉开发历史仅有五六年时间,所以尚待继续完善。有人将逢简水乡称为“岭南周庄”,我觉得还是暂时不比为好。<br><br>据2013年官方发布的资料,觉妙净院始建于咸丰二年(1852年)。原为李姓祖屋,原名“胜乐庵”,建筑面积仅160平方米。1986年至1990年间港澳同胞及内地善信鼎力集资在原地重建,又于1997年扩建,建筑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但据院内《重建觉妙净院缘起》,胜乐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8年)。<br> 从后面走近觉妙净院,我看到的已是个宏伟的建筑群,建筑面积应远超3000平米了。 大门前有个荷花池,池中有一尊大型观音陶塑像,罩在玻璃亭中。这个小庭院游客免进,我们因到得早,一位好心的工作人员让我们进了。<br> 大门楹联上书:“觉悟即如来,妙法渡众生。”妙法是佛法的别称,联意点出大乘佛教的宗旨是渡众生,与小乘佛教的自渡有根本性变化。门上的巨幅画作不仅气势非凡,而且大红底色上大量使用的金色还显出皇家般的贵气。我不禁心想,这是一座尼姑庵应有的装饰吗? 大门内侧上面也有一巨幅画作,为九条龙。按中国传统文化,九条龙代表至尊王者,古时只有皇上用品才能九龙齐聚。觉妙净院这幅画是什么含义呢?<br> 门内一位老尼姑正在低头看手机,见到我们两个早早到来的游客,头也不抬地向内扬扬手,我们就进去了。从网上看觉妙净院曾经不对外开放,但现在是可以的。 与大门正对的是大雄宝殿,比地面要高出一层。虽然佛教寺院普遍都有这个主殿,但是觉妙净院大雄宝殿的规模还是令人吃惊。 两面各有一座钟楼和鼓楼,各种殿堂一应俱全。 观音殿 <p>伽蓝殿,看到神坛上供奉的竟是关公,我不解地问那位老尼姑为何关公成了伽蓝菩萨。她回答说因为关公生前修得好,所以就成了菩萨。回后通过度娘才知,佛教在中国普及后融合了各种信仰,也把关公当作了崇拜的神祇,称为“伽蓝菩萨”。原来神仙是哪里需要,就可出现在哪里的。</p> 见到尼姑在这样金碧辉煌的环境中清修,总感觉与印象中的尼姑庵相去太远。想起辽宁海城道源寺那些苦修的尼姑,为什么区别那么大呢? <br>明远桥,建于南宋,历经重修。现呈明代风格,质感古朴,体态端庄。桥栏板上线条流畅的纹饰,呈工整的方格、如意头和花叶状。24只憨厚的小石狮,端坐望柱之上。桥面不砌石级,以方便马车通行。该桥是佛山市现存文献中最早的三孔石拱桥,已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br> 千年沧桑岁月,见证人间巨变。 <p>桥旁的雕塑作品《石头剪子布》,颇有童趣和生活气息。</p> <p>水乡人家。此人突然闯入,为画面增添了生气,也产生了动静对比,作为摄影人是欢迎的。但是,在景区河中洗拖把应是不可取的吧?我还注意到桥旁一家人门前地面上有大量垃圾,苍蝇多得吓人。</p> 景区利用河道为游客提供游船观景,成为了水乡的一道风景。一些当地老者充当船工,既发挥了他们的余热,也增加了收入。 <p>这样旧宅改造的临水餐馆,也是水乡风光不可少的元素。只是感觉逢简水乡尚缺乏高水平的整体规划,与一些先行的江南水乡比较,还有距离。</p> 河边游客一家人,洋溢着快乐。 宋参政李公祠,为纪念迁居逢简的始祖李仕修而建的宗祠,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修,现为晚清风格。它是顺德晚清祠堂的代表作之一,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用作村史馆。 祠堂内的祖宗牌位。逢简村原由梁、刘、李三大族姓的人构成,随着人口的增加,村内姓氏和祠堂开始增多,逢简村现存祠堂约20间。 和之梁公祠,堂号“世昌堂”,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历时30年才建成。祠堂规模较大,完整的保留了清后期的建筑风格,祠堂的砖、木、石雕工艺精致。它是逢简村保留最好的祠堂之一,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内的梁起塑像。梁起,逢简村梁氏始祖,祖籍河南汴梁,官至武经大夫、岭南招讨使,因受同僚诬害,辞官隐于民间。南宋灭亡时,曾率义兵抗击元军,失败后南下隐居逢简村。 进士牌楼是逢简村的地标和骄傲,原进士牌楼建于明代嘉靖十一年(1533年)。正德辛巳(1521年)科进士梁乔升担任北京户刑工部主事,因主办建修宫殿有功,皇帝恩赐回乡建恩荣牌楼,以彰其德。那座进士牌楼曾被誉为广东四大木结构牌楼,为柚木三叠结构,斗拱飞檐,十分宏伟,据老人说在八九公里外的勒流镇都可看到。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逢简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先后出了十三位进士和六十多位举人,有冯氏一门八秀才、梁家三兄弟同为翰林的盛况。为留住珍贵的的历史文脉,逢简村于2015年完成了进士牌楼的重建。 <p>当我在正对牌楼的巨济桥上这个位置拍摄时,一位弓腰老妇突然走入画面,我迅速按下快门。她为我创造的主题是“凌云路上父母恩”。当我们看到宏伟的进士牌楼,是否应该想到每一位进士成功的背后,都有父母的千辛万苦呢?同理,如今那些实现大学梦的莘莘学子,也不要忘了父母为自己的日夜操劳。这个机位我同时用相机和手机拍摄,这张手机作品因有人物加入我更喜欢。</p> 从桥这头的下面拍摄,通过裁剪将画面拉长,牌楼变小,我是想表现“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境。只有经过艰苦攀登,才能达到人生高峰。 巨济桥始建于宋代,与明远桥同为李仕修建造。因历代均有重修,现已看不到宋、元、明三朝的痕迹。最后重修时桥身留有石刻记录:“民国十八年(1929)合乡重建,齐安义盛造。” 桥边的民俗雕塑《龙舟说唱》。这是流行于珠三角地区主要以顺德腔为正宗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始于清乾隆年间。杏坛镇的龙舟说唱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br> <p>民俗雕塑《蚕茧交易》。逢简村清末鼎盛期人口过万,缫丝业十分发达,有织布机300多架,产业工人1500多名,有“小广州”之称。巨济桥一带,当年曾多有小贩在此交易蚕茧。</p> 逢简水乡的店铺装潢各有特点,这家“逢缘”古色古香又有书卷气,从外面看不出是一家餐馆。 这家“醇酒醉影”是卖酒的,竹条装潢门面,武松打虎做广告,酒的经营品种在其中一目了然。 经营各种顺德小吃、点心和土特产的店铺也琳琅满目 为了吸引人气,店家各出奇招。这家将大门按不同宽窄间隔,引来游客纷纷去尝试自己属于那种身材。(手机拍摄)<br> 还有的在店内设个“宝座”,既满足你的虚荣心,又用一些标牌让你调侃自己。(手机拍摄) <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p><p class="ql-block">索尼黑卡RX100M6</p><p class="ql-block">华为手机P40 Pro</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3zy8p3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佛山三日纪游(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