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境界,是“心静如水”

聚贤書斋

<p>每个人都经历着两种人生,一种是在表面的生活中生活;另一种是生活在更深层、更真实的内在生活中。</p><p><br></p><p>而从根本上支持我们的是我们的内在生活,这是一种无法抑制的主导力量,更是决定我们是否快乐的关键因素。</p><p><br></p> <h3>在生活中,一个人若心神不宁,躁动不安,便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个时候,与其做一些毫无意义的改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反省自己。</h3></br><h3>正所谓:“水才能照万物,前提是水面平静;人能看清最真实的自己,前提是心如止水”。一波动荡的水面,怎么能照出最真实的容颜;若是不能戒除内心的浮躁,怎能让心归宁静。</h3></br><h3>有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来说,看见最真实的自己是很有启发性的:</h3></br><h3> <h3>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生活在大山里,他的父母去世之后,他决定走出大山去外面闯荡一番。走出大山之后,年轻人发现外面的人和自己大不相同,他们说话大声,中气十足,而自己性格温和,常被别人称为“娘娘腔”。</h3></br><h3>为了摆脱这个不雅的绰号,小伙子开始学着大声说话,大碗吃肉喝酒,他开始不打理自己的衣服、修饰自己的头发。但是后来别人又说他太“粗鲁”、太“野蛮”,于是,年轻人不得不克制自己的行为。</h3></br><h3>总之,他不断受到四周人评价的影响,不断改变自己,因此换了好几份工作。他收到过很多人的“建议”,其中有些是相悖的,这让年轻人很苦恼,进退两难,也让他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疲惫不堪。</h3></br><h3> <h3>为了缓解心中的忧郁,年轻人在一位老人的建议下,去寻找一位禅师解惑。</h3></br><h3>禅师问年轻人:“是什么事让你这般苦不堪言?”年轻人说:“禅师,我心里很不安,很困惑。我不知道该听谁的建议,但我又不能做的让别人不满意。我心里有很多矛盾在纠缠,我现在的生活没有一点快乐。”</h3></br><h3>禅师听了年轻人的话,用睿智的目光看着年轻人说:“如果我给你一盆水,你能从中照出自己的脸吗?”“当然,可以。”年轻人说。</h3></br><h3>“如果我给这盆水加上各种颜色,你还能把你的脸照出来吗?”“染色之后的水会变得浑浊了,自然照不出我的脸。”</h3></br><h3>禅师又问道:“如果我把一盆水加热煮沸,你能从中照出自己的脸吗?”“当然不能!因为水在滚动,而且一直在冒气。”此时年轻人表现出一副“明知故问”的不耐烦。</h3></br><h3> <h3>禅师没有理会年轻人的不耐烦,继续问道:“如果池塘里的水是静止的,但是水面上有许多水藻漂物,你能从中照出你自己的脸吗?”“这也很困难,因为有太多的杂物,甚至看不到水面,怎么能照出自己的脸呢?”</h3></br><h3>禅师意味深长地说:“你既然这些道理都懂,怎么不能解除内心的烦恼呢?人的心就像水面,只有在它平静且没有杂物的情况时,才能照应出脸的轮廓。而别人的意见、评价和建议都是杂物。当这些东西落进一盆清水里时,你越是震荡,水就越浑浊。如果你能把这些东西沉淀下来,让你的心平静下来,你的心就会像盆里的水一样清澈,这样你才能看清最真实的自己,看到事物的真实本质,知道什么意见该听,什么意见不该听。”</h3></br><h3>听了禅师的话,年轻人幡然醒悟:“我现在明白了,当我的心不静的时候,我会受到别人意见的影响。看来所有这些苦恼都是我自己造成的。”</h3></br><h3>禅师说:“年轻人,你要记住,只有当你心静如水的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h3></br><h3> <h3>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一切都如此“现实”的物欲世界里,权利、地位、名利、财富等都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觉得生活不易,感到自己的渺小。</h3></br><h3>这时,你能对着一盆清水,看着你的脸,回答这些问题吗?你能做到心如止水,心如明镜吗?你知道你应该追求什么,不应该追求什么吗?你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不让自己迷失在物欲的世界里面吗?面对所谓的流行、明星,你能淡定如水,不随波逐流吗?你能每天静心一小时,读一本书吗……</h3></br><h3>或许没有多少人能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可以!”因为很多人的内心都缺少宁静和自制力。</h3></br><h3> <p>老子曾说过:“浊而静之,徐清;安而动之,徐生。”意思是,谁能使浑浊的水慢慢地静止,慢慢地变清澈,谁就能让平静的生活激发出勃勃生机。也就是说,即使周围环境再糟乱,只要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你的生活就会充满生机和希望。</p><p><br></p><p>只有当内心宁静,心智才能变得明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看清自己,坚持自己,看清别人,看清这个浑浊嘈杂的世界,才能轻松地生活,感受到真实的快乐。</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