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p> 处暑知多少 <p> 出游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p><p><br></p> <p>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p><p><br></p> <p> 吃鸭,处暑节气,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等,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叫做“处暑送鸭,无病各家”。</p> 歌谣里的处暑 <p>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一起来唱一唱处暑歌谣吧!</p> 画笔下的处暑 <p> 立秋处暑,喜报丰收,精收细打,颗粒不丢,动手画一画,粒大又饱满的大玉米,体验丰收的喜悦吧!</p> <p> 处暑提醒:</p><p>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这个节气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p><p>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p><p>2、睡觉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p><p>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要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p><p>4、防病提示:在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p><p>5、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的人,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的人,早晨可吃几颗。</p><p><br></p> <p>信息编辑组: 马莹莹 巩秋萍</p><p>审稿: 路梅 宋丽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