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生老师的《大字展断想》

海棠&彼岸

<p>  石油首届大字展,为助力西南油气田上产三百亿,展现石油人壮志豪情,将是一次时代主题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积极实践,也为我们展现艺术才华尤其是大字艺术水平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为准备好石油首届大字展,几点想法与众师友交流:</p><p> 一,研读《征稿启事》,特别是字径和尺寸的规定。</p><p> 《启事》要求字径30厘米左右,这已经超过了全国大字展规定尺寸;八尺整纸范围内,横竖均可。</p><p>这就基本圈定了大字作品样式:条幅、对联、横幅、斗方、中堂。</p><p> 需注意:这只是规定了字径下限,并未规定上限。只要功力足够,再大的字也是可以的。当然,字径越大,字数越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字展也可以说是少数字展。然而,“字径大一寸,功力需十分”。写大字并非把字简单放大。除增强驾驭笔墨的功力,还需在有限的字数里,处理好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这些书法要素。请欣赏下图</p> <p>  可见,写大字要有重量感,層次要丰富;此作字径很大,份量很足;浓淡枯润及宿墨洇墨,层次很多。再配以众多的小字,大字更显壮,小字更显小,对比鲜明,很有趣味。值得借鉴。</p><p> 二,确定文字内容,设计作品小稿</p><p> 文以载道。这次大字展是有主题的,提倡围绕油气上产自作诗文联句,很符合中书协要求书法作者加强文化修养,“艺文兼备”的方针。纵观古代经典,无不是书文俱佳。所谓书家,也都是些政治家、文豪、诗人等,阅历丰富,学养深厚。决不是当今仅仅会写字的书匠。所以我们也应学习古人,从作文撰句开始,努力提高文学水平。但这是目标,此展没有硬性规定。能自撰诗文联句更好,若不懂韵律、不知平仄,强行自撰,还真不如选已有的古今经典,或选一句口号,都强于那些文理不通的所谓“诗文”。</p><p> 书法是抒情的,有其即时性。但八尺大字作品,若提笔一挥而就,并成为佳作,恐有些玄乎。所以,考虑展厅效果,确定文字内容后先设计出小样,如同写文章打腹稿,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就成为必要。需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创作出极富才情与个性的大字佳作。</p><p> 三,按设计思想备好工具材料</p><p>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常情况下,我们较少写超过30厘米的大字。在调整心态的同时,备齐得心应手的工具也十分重要。</p><p> 笔:写大字用笔,当然笔也要大一些,出锋6厘米以上;弹性要好,可选狼毫、熊毫、加鬃兼豪等硬性笔;</p><p> 纸:纸的类别样式很多。好的生宣、粉笺、蜡染都适合写大字。但写大字不提倡用小纸拼接。如用2张四尺整纸可拼成一幅八尺条幅,但和真正的八尺纸相比,纸却要薄很多,写大字易破易透。具体选什么纸,要根据自己作品而定。</p><p> 墨:大字更讲究墨法。墨色变化丰富,会极大提升作品表现力。在当代书坛,墨法探索方面提升的空间是很大的。如墨膏的使用以及不同墨汁的混合、色阶的不同对比等。大字展尤其如此。以下是内蒙乌海“现状与理想~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上,当代中坚作者对墨色的探讨。</p> <p>  四,充足准备,一气呵成</p><p> 写大字作品不同于写小楷那样要平心静气,波澜不惊,并可以反复打磨,一遍不成多些几遍。恰恰相反,大字创作需要激情四射,瞬间完成。据说明代书家萧显写“天下第一关”时,酝酿一个月,养气一个月,练臂力一个月,而书写时疾风烈雨,一挥而就。这无疑是建立在充足准备上的激情迸发。当然,这是大字的魅力所在,也是大字的难点所在。</p><p> 平时写大字较少的,可先臨帖。一边临帖,一边有意识的把字放大。其边缘就是达到“变大而不走形”。须知古人题匾,都是1:1原大,不可能像今人一样用电脑放大。故现代人写大字的功力,也因实用性下降而大大下降了。</p><p> 在心理上,要放开胆量写。在同等功力下,胆量、气势,是决定大字水平的关键。所以,大字展是对作者胆量的考验,是气势边缘的探索,也是对自己驾驭笔墨的终极测试。</p><p> 五,取法建议</p><p> 《书谱》云:“趁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这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是说,篆隶楷之类的“正书”更适合写大字。虽不能武断地说行草只能写成手札,不能写成擘窠大字,但写大后抛筋露骨是绝对不行的。可喜的是,当代书坛为体现“正大气象”,适应“展厅效果”,在大字行草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并有长足进步。</p> <p>  其实,古人留下的大字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主要有:</p><p> 1.摩崖石刻。如处于隶楷过渡期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字径逾尺”;山东“四山摩崖”,字径50-70厘米;汉代隶书中著名的“汉三颂(郙阁颂、西峡颂、石门颂)”,字径4-5厘米,以及《瘗鹤铭》《石门铭》等;</p><p> 2.巨碑断碣等。如“海东第一碑”《好太王碑》,字径10厘米左右;《广武将军碑》、《祀三公山碑》,以及汉碑碑额、魏碑造像、经幢残砖上的字,一般都较大。</p><p> 3.清代篆隶。明清以来,随着高堂大屋、高桌大椅的出现,牌匾、楹联、中堂也成了标配,故清代书家善于大字。如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等人作品,都可从中觅出大字的雄强之气。从美学角度简单说来,阳刚类更适合写大字,阴柔类较适合写小字。篆隶楷行草,多是如此。试想:用瘦金书去写“天下第一关”,与万里雄关能否匹配?若关西大汉,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又是何等效果?期盼大家浓墨重彩,借大字抒发助力西南油气田上产三百亿吨的壮志豪情,不断提高石油大字艺术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