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行(一)

丽江

<p>我俩和刘老师的弟弟二哥刘进恒,随刘进元老师开始为期十天的北大荒之行。刘老师在55年前作为北京知青,在852农场垦荒一呆就是10年3个月,将最美好的青春和热血贡献给了这片土地,这是他第十八次回归故地,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力量牵引着刘老师一次次地流连于这片黑土地。</p> <p>2020年8月7日(第一天),搭乘海航HU7621,经过2个小时的飞行于13:20抵达佳木斯。</p><p><br></p> <p>来之前一直在关注我们的行程天气,预报每天都是中到大雨,令我们非常担心,昨天又下了一天,当我们走出机舱时,天居然放晴了,满天的浓云悬浮在我们头顶上,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吗!但愿接下来的十天不要下雨啊!</p> <p>提前租好的车已在停车场等候了,简单交接后,直接向852农场进发(路途约230公里)。</p> <p>15:40,途经双鸭山市友谊县红兴隆博物馆,馆长张容豪现己退休,他是红兴隆管理局原宣传部长,还担任过852农场的书记,与刘老师相识48年,听说我们到来,特意在此等候。</p><p>黑龙江农恳总局下属九个管理局,红兴隆是其中之一,所辖面积9600平方公里,是国土的千分之一。</p><p>红兴隆博物馆始建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开馆对外免费开放。博物馆较为全面、系统地再现了红兴隆管理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光辉历程,记录了红兴隆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光荣历史,展示了红兴隆人民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和勇站排头、争扛大旗的精神风貌。基本陈列共分四大部分:全局概览、历史文化、继往开来、现代农业。藏品总数5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二级文物 2 件,三级文物60件,其它一般文物4000多件(套)。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其中展示陈列面积为1500平方米。馆舍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司令部旧址,本身就具有文物保护价值。</p><p>张馆长亲自带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博物馆从一无所有到今天的规模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所有的文物都是他亲自登门造访无偿取得的,每件文物都有故事,他讲起来如数家珍,从历史讲到今天,让我刚刚踏上北大荒的土地,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p> <p>17:00,告别张馆长,继续出发。</p> <p>17:45,到达双鸭山市宝清县,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陵园没有开放,和看门的小伙说了一下,让我们从侧门进入。</p><p>园内安葬着在战斗中牺牲的五位战斗英雄和六十三位烈士。</p> <p>汉白玉五英雄纪念碑</p> <p>18:30,到达双鸭山市宝清县852农场地界,852农场面积1363平方公里,耕地120万亩,是垦区第二大农场。刘老师当年在852农场5分场5队一呆就是10年3个月,当年最兴盛时有老铁道兵、转业官兵、山东支边青年和各地盲流,共几百人,其中城市知青180多人。</p><p>车开到5队时,看到路边有一群人正在闲聊,停车看看有没有熟人,他们都是农垦二代,一眼就认出了刘老师,刘老师亲切地和他们打着招呼,询问他们家长的姓名,才一一对上号。</p> <p>爱好文学的农垦三代还是刘老师的粉丝,父亲替女儿表达了敬意。</p> <p>我们赶到852农场总部时天色己黑,黑土故事酒厂的苗纯厂长和老公李总,及好友李华、佳慧、左晓东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已等候多时了,喝着苗总自家酿的酒,吃着自家种的菜,一扫一天的奔波疲惫,我还第一次吃到了用东北大扁豆做的超级好吃的米饭。</p><p>丰富的晚餐后入住酒店休息。</p> <p>8月8日(第二天),一早走在852农场总部的大街上,老天有眼,扫走了一周的阴雨天,放眼望去,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空气清新,舒服极了。</p> <p>10:00,在苗总李总和李华的陪同下,参观852农场现代农机装备指挥中心</p><p>这里展示的是全中国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大型农机</p> <p>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农机都是私人的,农闲时清洁干净免费在这里存放,这里的大家伙每台都要几百万人民币,所以这个院子可值钱啦。</p><p><br></p> <p>院子里空空如也,我们今天特意来看号称亚洲第一犁的,可能是到哪干活去了,现借刘老师之前的照片看看吧,这个大家伙也只有在北大荒才能伸展拳脚了!</p> <p>室内,排列整齐的一水的进口农机。</p><p>克拉斯770联合收获机:德国产,发动机额定功率469马力,最大功率530马力,APS轴流式履带驱动收割机,过桥有仿形功能。生产能力36kg/s,综合损失率≤1%,破碎率≤0.5%,粮箱容积12立方米,是中国引进第一台最大马力联合收获机。作业效率高,每小时50亩以上,机车作业时通过性强,稳定性好。</p> <p>我们也要上去体验一下这个大家伙</p> <p>约翰迪尔S660联合收获机:美国产,发动机额定功率320马力,生产能力27kg/s,总损失率≤0.5%,破碎率≤0.3%,粮箱容积10.6立方米,作业效率每小时30亩以上。</p> <p>我叫不上名字的各种农机</p> <p>中午来到蛤蟆通水库,蛤蟆通是满语"喀穆图",水滨的意思。</p><p>蛤蟆通水库位于宝清县东部,挠力河支流蛤蟆通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综合利用水库。1959年由八五二农场出工兴建,1970年重修,当年刘老师参加了这次万人大会战,1971年建成投入使用。经过40多年的修葺,蛤蟆通水库已成为旅游疗养区,对外开放。</p> <p>水库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像一个硕大的葫芦悠然地躺在群山怀抱中。</p> <p>水库边停留着一条小船,两个人正在忙活着,这里的水库鱼是出了名的好吃,午餐就是它了!</p> <p>水库边餐厅午餐一全鱼宴</p><p>吃着美味,赏着美景,</p><p>烤鱼炖鱼香辣鱼锅包鱼各种做法,</p><p>连包子都是鱼肉馅的!</p><p><br></p> <p>午餐后,到大坝上走走。</p> <p>"蛤蟆通水库"是由王震将军命名的</p> <p>第一次尝试着用无人机拍照</p><p>出门前2天才刚刚学的,北京六环内差不多都是禁飞区,特意跑到郊外飞了一次,这是第二次飞,飞的不好,但借助它的视野,景致就是不一样!</p> <p>刘老师在大坝上与天津的牛姐姐视频,牛姐姐当年修建蛤蟆通水库,一呆就是8年。</p><p>看看如今的蛤蟆通水库宛如世外桃源。</p> <p>14:40离开水库</p><p>15:00 852农场别墅区</p><p>别墅区的中间有一池清水,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极为高大上,但实际上入住的人很少,我们在里面转了一圈,只碰到一户人家老两口,他是山东支边的二代,听说刘老师是老知青,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我们每人吃了他院子里的黄瓜,纯绿色食品!</p> <p>这是他种的大黄米,我第一次见。</p> <p>15:50探访刘老师呆过10年3个多月的故地,852农场5分场5队。</p><p>以前的集体宿舍己经面目全非,有的都己坍塌,道路泥泞难行,环境极其恶劣,第一代垦荒者老的老,死的死,知青全部返城,农场职工大部分人也己搬走,只有五六十户人家还住在这里,舍不得这里的土地,农垦上级希望人们迁居到总场或分场的小城镇,让这些当年的生产队自生自灭,这里己然成了一个破败寂寞的小村了。</p><p>先去看故人,老两口己经80多岁了,儿子和他们一起生活,看着身体还算结实。</p><p><br></p> <p>失去丈夫的老荒友,和儿子一起生活。</p> <p>和刘老师一起垦荒种地的故人越来越少了,他们真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现在依然生活很清苦。</p> <p>这是闻讯赶来的荒友二代小边,当年的毛头小子都已退休了,多年不见极为亲切。</p> <p>这个院子就是刘老师住了多年的房子,现在院子里成了养猪场,臭气熏天,屋子还在住人,屋里空间极为狭小,以前的格局还在。</p><p>刘老师居然能在这种地方呆10年!</p> <p>这里如今是动物的乐园</p> <p>刘老师微信配文:</p><p>老夫聊发少年狂,撵得鸭子无处藏。</p><p>愿刘老师永葆童心!</p> <p>17:00 现在852农场5分场的办公大楼,前面是个大操场,比刚刚看到的好很多了,道路两边都是住宅楼,一层是各种小店,吃住行都很方便,小边就住在这里。</p> <p>18:00 返回852总场</p><p>这是852总场气派的办公大楼</p> <p>大楼对面的金水桥</p> <p>852总场宽敞整洁的大道</p> <p>今晚由好朋友李华坐东,在852总场最好的火锅店享用美食。</p><p><br></p> <p>餐后返回酒店休息。</p>